雁 ◎白萩
我們仍然活著。仍然要飛行
在無邊際的天空
地平線長久在遠處退縮地引逗著我們
活著。不斷地追逐
感覺它已接近而抬眼還是那麼遠離
天空還是我們祖先飛過的天空。
廣大虛無如一句不變的叮嚀
我們還是如祖先的翅膀。鼓在風上
繼續著一個意志陷入一個不完的魘夢
在黑色的大地與
奧藍而沒有底部的天空之間
前途祇是一條地平線
逗引著我們
我們將緩緩地在追逐中死去,死去如
夕陽不知不覺的冷去。仍然要飛行
繼續懸空在無際涯的中間孤獨如風中的一葉
而冷冷的雲翳
冷冷地注視著我們。
--
◎作者簡介
白萩,本名何錦榮,臺灣省臺中市人,一九三七年生。受過日文教育,光復後學習國語。省立臺中商職高級部畢業,經營廣告美術設計公司。一九五二年開始接觸新詩,嘗試創作新詩及散文,發表於臺中《民聲日報‧副刊》。一九五四年發現《公論報》上的藍星週刊,開始大量詩創作及投稿。一九五五年,以〈羅盤〉一詩獲中國文藝協會第一屆新詩獎,與林泠同被譽為天才詩人。
白萩早期曾加入紀弦「現代派」,《藍星》詩社,接任《創世紀》編委。一九六四年白荻與林亨泰等人共同創組《笠》詩社,發行《笠》雙月刊,與韓日詩人合作,編輯出版《亞洲現代詩集》。曾獲中國文藝協會第一屆新詩獎、吳三連文藝獎,榮後臺灣詩獎,臺中市大墩文學獎文學貢獻獎。著有詩集《蛾之死》、《風的薔薇》、《天空象徵》、《白荻詩選》、《香頌》、《詩廣場》、《風吹才感到樹的存在》、《自愛》、《觀測意象》及詩論集《現代詩散論》等。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提供:許宸碩
--
◎小編賞析
此詩以雁飛往地平線,敘述人們盡其一生追逐所欲的狀況。
首句由「我們仍然活著。/仍然要飛行」描述人們面對生命,只要一息尚存,就會不停的湧起鬥志,往所嚮前進。然而所謂夢想──「地平線」──卻遠退在「無邊無際的天空後」、「長久在遠處」,然而或許因為這樣的遠隔距離,人們才能充滿目標的繼續「活著。不斷地追逐」,但這夢想,彷彿捉弄人,總是「感覺它已接近而抬眼還是那麼遠離」。
第二段提及「祖先」,天空仍然如上一個時代那樣虛無廣闊,我們也仍然如上一個時代持續飛翔。這裡道出人類追求夢想乃長遠的狀態,彷彿與生俱來的本能,而「繼續著一個意志陷入一個不完的魘夢」告訴我們, 這樣的行動,不只遠古的祖先即開始,我們的後代也會繼續傳承。
第三段著力描寫天空和大地的遼遠,對比雁之渺小。首句「黑色的大地」與「奧藍而沒有底部的天空」把夢想的地平現壓成細細的一條,天空與大地正如追尋夢想時所面對的阻力或現實,遼闊無盡。而前途即使只是「一條地平線」也仍然逗引著雁,促其往前追逐,而就在這樣的追逐中,死亡迫近,雁的力氣和生命逐漸消去,彷彿「夕陽不知不覺的冷去」。然而就在描寫雁的死去、夕陽的冷去之後,詩人又馬上加了一句「仍然要飛行」,呈現ㄧ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傲氣。而第三段末尾,可謂張力最強的地方,「繼續懸空在無際涯的中間孤獨如風中的一葉 」,共19個字,其中卻大半在都敘述巨大遼闊的人生、阻力,而僅「一葉」是描述曠野中堅強的持守者的,形式和意義的互涉,更凸顯追尋者意志的高貴和堅定。
最後一段「而冷冷的雲翳/冷冷地注視著我們」彷彿命運的垂視,不帶憐憫的,冷眼旁觀渺小卻堅定的個體,只為那遙遠的夢想,被巨大的環境吞噬。
依當代新詩的眼光來看,或許會感覺此詩意象過少,但詩行卻很長,似乎意象的揀擇與詩的長度有些落差。但這首詩寫於民國78年以前,以當時詩壇的創作脈絡而言,能將意象羅織得如此緊密,稍具複沓的效果,又不至於單調平板,是非常不容易的。
https://goo.gl/egDYHK
寫的很好,只是有些錯字得地方有待改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