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7日 星期五

拒絕 ◎曾詠聰


 


拒絕 ◎曾詠聰
 
我不想我們擁抱的此刻
外面有人忙著輕生
 
我不想瞥見合照
把眼睛逐一郵遞出去
  
我不想教小孩以指頭
數算永恆
 
我不想讀完一首好詩
作者瘦得像隱喻
 
我不想影子
比隱沒的太陽更加沉重
 
但我更不想死去以後
拒絕我的包含棺木和土壤
 
還有那些早早離去
拒絕一切生活勾當的人

◎作者簡介
 
曾詠聰,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煩惱詩社創社成員,現職教師。曾獲中文文學創作獎、大學文學獎、青年文學獎詩組冠軍。著有詩集《戒和同修》。

◎嚴瀚欽 賞析
 
【公與私的辯證】
 
香港詩人曾詠聰二零一九年出版首本詩集《戒和同修》,詩如其人,溫和且謙卑,從集名到内文無不透露出作者生活的規律與和諧,也顯示出他超出同齡人的早熟與沉穩。鍾國強曾評價「(曾詠聰善於)在容易流於鬆散或過於線性的敘事與容易流於刻意或過份跳躍失焦的意象經營中取得很好的平衡」,即使是敘事成份較少的〈與亞氏保加症學生談死亡〉,當中的喻象也有著隱密的呼應。
 
但在詩集出版的兩年後,發表於二〇二一年六月的〈拒絕〉卻充斥著決絕的語調。全詩分爲七節,每節兩行,有意放棄他擅長的意象經營,僅僅在每節節首通過「我不想」的連續使用將零散的意象串聯成句,以排比句式痛陳自己所不願看見的事情,語調近乎陳述。其詩向來以黏合見稱,但兩行一節的形式卻為這首〈拒絕〉營造了頻繁的斷裂和空白,似將一些欲言卻不便明言的始末隱藏在節與節的大量留白中,像詩人頻頻的陣痛,也像是失序生活中的種種撕裂。
 
如此巨大的轉變明示了外界正在經歷更大的變動,許多不願意目睹的事件接連發生,對作者的私人生活進行過份的侵入,以致於作者不得不藉助強而有力的拒絕,不得不在詩的內部作出相應的調整,才能勉强保持內外的平衡。至於事件為何,詩人隨即交代,是死亡(「外面有人忙著輕生」)、是離散(瞥見合照/把眼睛逐一郵遞出去)、是「永恆」的不復存在(「以手指數算永恆」)、是時代沉重的陰影(「影子比隱沒的太陽更加沉重」)、是詩人在亂世之下枯槁的形容(「作者瘦得像隱喻」)……在悲劇頻頻發生的時候,常人總是希望能夠保存僅存的確幸和美好,但無可奈何的是,當我們必須如此嚴肅地說出「我不想」時,就意味著「我」所不想的事情正以無法拒絕的架勢襲來,那義正辭嚴、連續出現的拒斥之辭,也因此帶有強烈的無奈和徒勞,像是鼓脹的氣球被尖針刺破的同時,發出的徒有剛烈的爆破聲,在空中寂寞地鳴響。
 
更為矛盾的是,詩人一方面希望保存個人的平衡和穩定,不想接受正在發生的事情,但另一方面也希望即使死去,也要死得其所,不想因為過份保持私己的規律與和諧而成為生活的同謀,愧對土生土長的地方,愧對那些早已離去的人——這種公與私的辯證,或許是這一代香港人都曾面臨的兩難吧!

美術設計:WingTungJanny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曾詠聰 #拒絕 #戒和同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