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青白色鐘樓  ◎ 楊熾昌(水蔭萍)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

  

青白色鐘樓  ◎ 楊熾昌(水蔭萍)著,葉笛譯

    

一九三三年的陽光

    

我邊啃著麵包

邊向南方的街道走去……

    

白的胸部

吸取新時代的她在著婦女服的現實上,敲撞拂曉的鐘……

    

毛氈上的腳、腳在「死」裡舞蹈著,琳子的白衣服對面什麼也看不見

風中閃耀著椰樹的葉尖

    

風中飛來紙屑

    

發光的柏油路上動著一點蔭影,他的耳膜裡洄漩著鐘聲青色的音波……

    

無篷的卡車的爆音

真忙吶

這南方的森林裡譏諷的天使不斷地舞蹈著,笑著我生銹的無知……

    

誰站在朦朧的鐘樓……

買春婦因寒冷死去……

    

清脆得發紫的音波……

      

鋼骨演奏的光和疲勞的響聲

冷峭的晨早的響聲

心靈的響聲……

 

——以筆名「水蔭萍人」發表於《台南新報》,1933年1月16日。

  

  

◎ 作者簡介

  

楊熾昌,筆名「水蔭萍」,1908年─1994年,台灣日治時期著名詩人,曾留學日本東京文化學院,台南市人。

1930年代初,楊熾昌將法國超現實主義由日本引進台灣文壇。1936年,楊熾昌發表台灣第一篇超現實主義宣言〈新精神和詩精神〉,文中介紹當年日本盛行的前衛運動與現代詩運動,並推崇超現實主義,文中強調「聯想飛躍、意識的構圖、思考的音樂性,技法巧妙的運用和微細的迫力性等」。

日據時期的台灣文學,充滿著反日的民族情緒與濃厚的政治色彩,在這特殊的環境裡,文學藝術往往受到政治利用與污染,很難維持其純正的面貌。有鑒於此,1935年秋,楊熾昌與張良典、李張瑞、林永修等人合組風車詩社,主張「『現代詩』的敘情」,並奉法國超現實主義為創作的圭臬。但風車詩社刊期不長,翌年夏季便結束。

之後楊熾昌先後任職《台灣日日新報》、《新生報》、《公論報》的記者。,1953年起參予台南市扶輪社籌設及創立,1968年獲聘為台南市文獻委員。作品收錄於詩集《熱帶魚》、《樹蘭》及《燃之為頰》等。

〈青白色鐘樓〉發表於《台南新報》(1933年1月16日),收錄於《水蔭萍作品集》,此處引自陳允元、黃亞歷主編《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行人出版,2019年6月)。

  

-

   

◎ 「詩.聲.字」特約撰稿人 楚狂(粉專 @ relyonsad)賞析

  

全首詩平鋪直述,描寫一個早晨的南方街景沿途所見所聞。

  

「風中閃耀著椰樹的葉尖//風中飛來紙屑//發光的柏油路上動著一點蔭影」,以及街上忙碌的無篷卡車,顯現人們汲汲營營,為生活打拚,這不過是一個平常的日子。

  

1933年的臺灣被日本統治,二次大戰尚未展開。婦女琳子袒露「白的胸部」、光著腳,在鐘樓邊象徵一天的開始。此時的社會和生活似乎安逸如常。

  

然而便如暴風雨前的寧靜般,「這南方的森林裡譏諷的天使不斷地舞蹈著,笑著我生銹的無知」,或遠或近的危機正悄然成形,「我」的無知也是眾人的無知。且這個「無知」長年累月,甚至生鏽。

  

詩人以他「耳膜裡洄漩著鐘聲青色的」、「清脆得發紫的音波」作為詩題,並從買春婦的「死亡」舞蹈、寒冷死去等敘述,窺見當時市場供給不平衡,經濟生活的困頓。

  

有陽光的晨早,卻「清脆得發紫」、「疲勞的響聲」,冷冽的除了天氣,還有心靈。

 

(關於風車詩社及其詩人與詩作,亦可參考《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

  

--

 

美術設計: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CC0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聲字 #楊熾昌 #青白色鐘樓 #風車詩社 #日曜日式散步者 #風車詩社及其時代

1 則留言:

  1. 您好!
    誤植之處,「買春婦」>正確應是「賣春婦」。
    葉笛翻譯:毛氈上的腳,腳在「死」裏舞蹈著,~
    剛好看到,請修改,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