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簡吉回來了 ──謝謝簡吉 ◎渡也

 


簡吉回來了 ──謝謝簡吉 ◎渡也

 

從台南、嘉義

從彰化、台中

從台北

回來了


辭世六十七年

簡吉回來了


鳳山百年老樹、古厝

永遠的,鳳山的天空

永遠的,鳳山的土地

都看過簡吉的少年時代

它們都熱烈歡迎

敬愛的老朋友

回家


巨大的風

巨大的雨

巨大的夢

早年農民運動的伙伴們

都和簡吉一起回來


它們永遠記得

一九二九年遭日本警察逮捕

簡吉一生第一次入獄

田園裡的稻子甘蔗芭蕉和農民

手愈加緊握著

一起高呼:

 簡吉,加油!

 簡吉,加油!


它們永遠記得

簡吉一生最後一次入獄

一生最後一天

一九五一年三月七日

為農民流汗流血的簡吉

在馬場町槍聲中

轟然倒下

啊,全台灣的田地

全台灣的農作物

都流下淚來


一百一十五歲的簡吉

終於回到故鄉溫暖的懷裡

台灣的簡吉,辛苦了

台灣的簡吉,累了

請好好休息


謝謝簡吉


◎作者簡介

渡也,本名陳啟佑,另有筆名江山之助,1953年生,台灣省嘉義市人。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並在該校國文系成立現代詩研究中心,主辦中國詩學會議,協助辦理現代文學創作班、成人教育等,另外也為嘉義文化中心策劃一系列的現代名詩講座,並且為「台灣詩學季刊」發行人。


◎小編皮皮賞析

首先,這首詩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為了紀念簡吉,而這首詩,也於2018年11月,在設立於鳳山國小內的紀念館揭幕儀式上,公開朗讀。簡吉(1903年5月20日-1951年3月7日)是一位生於臺灣高雄鳳山的社會運動者與政治人物。出身於高雄鳯山貧窮的農家,自幼從事農事,體會貧農的困苦生活。簡吉長大後,回到幼時的母校──鳳山公學校,也就是現今的鳳山國小,擔任教職。在當時教育水平不高的農村中,簡吉原本可以享受眾人尊敬地過日子,但當他看見學童常常蠟燭兩頭燒,奔波於學校與農事勞動之中,學習效果大大減少時,便覺得自己是「月俸盜賊」,又感於糖廠無情的壓榨農民,於是他毅然決然地辭去工作,全心投入農民運動,欲替農民爭取權益。[註1]


談回詩作本身,此詩首段云,簡吉「從台南、嘉義/從彰化、台中」,原因是蔗作地帶的分布以中南部居多,而下一行的「從台北/回來了」可與第二段「辭世六十七年」推敲得知,此處特別寫出,與甘蔗種植地不符的台北的意思是為了表達,簡吉最後犧牲於白色恐怖時期。簡吉在1951年於台北被捕入獄,而1951+67,就是簡吉紀念館設立的2018年。


再來,作者在第三段開始描寫鳳山的地景,包括老樹、古厝、天空和土地,並且說:這些事物都「看過簡吉的少年時代」,原因誠如最初介紹簡吉時所提到的,簡吉土生土長於高雄鳳山,因此對於鳳山的一切,便猶如老友般彼此熟捻相知了。接著,除了景色以外,作者加入了「風、雨、夢」風雨讓人聯想簡吉這一生的勞碌奔波,而夢無疑就是他心中想要達到的理想了。要達到理想,光是一個人的力量當然不夠,簡吉從是運動時,結識了許多人,其中也包含作家楊逵、台灣第一位女革命家謝雪紅等……。作者說:「這些夥伴都和簡吉一起回來」,我想,是因為當簡吉再度被談論時,這些人也必定重回眾人的記憶之中。


再往下的兩段開頭是一樣的:「它們永遠記得」它們──即風雨和夢想,將會記得什麼呢?原來是將會記得簡吉於日治時期的第一次入獄,和於白色恐怖時期的最後一次入獄。簡吉從一開始承受著肉身不自由,到最後,於一九五一年三月七日倒臥血泊,永遠無法直直地走出監獄了。而就在那一天──在馬場町發出巨響、簡吉倒下的那天,作者以「啊,全台灣的田地/全台灣的農作物/都流下淚來」重申簡吉對這塊土地的無私奉獻。我們可以得知,無論環境如何改變,唯一不變的是簡吉永遠心繫著農民。 


最後一段,作者寫下:「一百一十五歲的簡吉/終於回到故鄉溫暖的懷裡/台灣的簡吉,辛苦了/台灣的簡吉,累了/請好好休息」115歲是由2018-1903得出的歲數,應是作者認為,就算簡吉的肉身已死,其精神也延續到了如今,他依然深切地影響台灣的今昔。而兩字「終於」也應為此紀念館的設立,使這段許多人可能不清楚的過往得以更加廣為人知。作者最後以單行「謝謝簡吉」作結,謝謝簡吉曾經付出與奉獻,為此詩畫下令人動容的句點。


[註1] 簡吉的資訊擷取整理自維基百科,與「簡吉與日據台灣農民運動特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