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寫詩者的功課 ◎eL

寫詩者的功課 ◎eL
 
把告示牌抹乾淨、打蠟。
撫摸屋頂的風向雞。
把指南針放在平面上。
記住地圖上的標籤。
 
把落地窗擦拭乾淨。
把風鈴的灰塵抹掉。
檢查門鈴。
檢查信箱。
 
「門口的樹未免太高。」
「籬笆也油漆得太顯眼了。」
「水池的噴泉太好看。」
「草皮太過平坦。」
 
給金魚看電視裡的大海。
給狗狗看電視裡的快餐廣告。
給貓咪看電視裡的美人魚。
給鸚鵡看電視裡的脫口秀。
 
「詩越來越多,
也越來越少。」
 
水被水位蓋過。
太陽被陽光曬傷。
高山患上懼高症。
花被花香驚醒。
 
--
 
◎作者簡介
 
eL
1982年出生。
曾修人類發展學系。
目前在婆羅洲島上的小城市
過平靜的生活。
 
(以上簡介轉自: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660821 )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CC0|Pexels (@pixabay)
 
--
  
◎小編賞析
 
在隱匿寫了〈寫詩者的功課〉後,eL與鴻鴻也寫了同名的詩呼應。這些詩人真是喜歡給自己開功課呢(誤)。然而看作者們以不同的方式議論自己的創作,也是相當有趣的。
 
整首詩刻意將每一段都裁減成四行,我個人會將前三段視為一個部分,亦即「寫詩者的確認清單」,後三段視為一個部分,即「寫詩者的憂慮」。
 
第一段是寫詩之前,「告示牌」或可詮釋為「主題」,要有個好的主題才好動筆,於是先把它弄得閃閃發亮。「風向」、「指南針」與「地圖」都與「方向」和「路標」有關。或許可詮釋為此刻流行的風氣、風格,以及現存的作品。自己想寫的有沒有與既存的傑作重疊,乃至「眼前有景道不得」之憾呢?掌握風向,掌握前進方向,還得看好地圖,才好前進。
 
第二、三段我個人傾向詮釋為寫稿與修稿。是否給了讀者一個鮮明乾淨的意象(落地窗)?音樂性有沒有顧及(風鈴)?與同儕與讀者的交流又如何?(門鈴與信箱),乃至第三段的各種對自己苛刻。有趣的是苛刻的點看似都不是壞事。樹太高了是壞事嗎?油漆太顯眼、噴泉太好看、草地太平是壞事嗎?唯有串進寫詩的脈絡,才能解讀究竟壞在哪裡。是否比例不均乃至模糊了重點?是否太刻意、太工巧、抑或太平淡了呢?這種焦慮是無法擺脫的,只因所謂的平衡只是理論值,就像數學上定義的點其存在是無限小,所以不可能安然站在上面。只能盡力接近,而且用力過度反倒會越盪越遠。
 
後三段的主題明顯與寫詩不太相同了。因而我將其解讀為寫詩者的憂慮。第四段的主旨與張愛玲的名句:「生活的戲劇化是不健康的。像我們這樣生長在都市文化的人,總是先看見海的圖畫,後看見海;先讀到愛情小說,後知道愛」是同一件事。為了寫出更好的詩,技藝的追求與鍛造是必要的,然而技術會不會帶來問題呢?四句都是「電視裡」,經過鏡頭選取,甚至渲染過的景色,傳遞到讀者那裏又會剩下幾成真的東西?乃至第五段直接用了一句嘆息:「詩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少」。讓我們感動的源頭到底是什麼呢?如果是技巧,那麼文字的工巧就是詩嗎?如果是真誠的情感,那麼看似奔放隨意的展演就真誠了嗎?我們希望感動是更貴重的東西,因而對於過量的生產總是不知所措。而這憂慮,或許寫詩的人是最清楚的。
 
量產與過度的渲染,才導到了末段的四個荒謬的情景。看起來不可能發生的事,只要過量的渲染淹過了實質,就會變成這樣:水位比真實的水還高,而太陽竟然被自己的光給曬傷。把這些憂慮放在「寫詩者的功課」的末段,或許是個自我提醒的意涵,希望把工巧與真誠取個理想的平衡,希望傳達真實的感動給讀者,莫忘初衷莫忘本心,說起來多簡單,要做到可多不容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