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日 星期六

車過巴勒斯坦難民營 ◎西西

圖片.jpeg

車過巴勒斯坦難民營 ◎西西
 
國際警察的天秤斜向大衛之星
你們忽然淪為寄生的賤民
被圈禁在耶路撒冷、安曼、開羅
貝魯特、科威特等地的難民營
喪失一切自由、身分和人權
 
遠遠看見擠逼的營地,本來是帳幕
如今是簡陋的磚房,鐵皮屋頂
冬季如冰窖,夏日像蒸籠
較好的樓房,你們不屑去
無國哪有家,所以奮力
爭取屬於自己的家園,而我們
稱你們為恐怖份子,趕盡殺絕
 
你們的聲音我們聽不見
你們的宗教不為我們諒解
你們的語言,需要翻譯再翻譯
仍不一定進入我們的世界
 
上帝是以色列的上帝吧
把你們居住的土地應許給別的子民
流乳與蜜之地,其實貧瘠而荒蕪
除了加利利胡、約旦河谷
只是曠野、死海和沙漠
 
你們沒有愛因斯坦,魯賓斯坦
佛洛伊德和夏迦爾,沒有一人
選入舒特拉的名單
你們沒有可以哀撫的哭牆
 
車子沿著難民營駛過,你們
多容易辨認,約旦人
披紅白格子的頭巾,你們披黑白
守喪的顏色,守喪的年月
一個民族的復國竟是另一民族的消亡
 
––
 
◎作者簡介
 
西西,原名張彥,廣東中山人,12歲移居香港,畢業於香港葛量洪教育學院,曾任教職。著有《我城》、《哀悼乳房》、《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我的玩具》、《西西詩集》等知名作品。
 
––
 
◎小編陳思婷賞析
 
一九一七年,一戰期間英國發表《貝爾福宣言》,英王贊成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猶太人民族的國家。一九二〇年,一戰結束後,國際聯盟將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國家交給英國統治,隨後其他國紛紛獨立,但因《貝爾福宣言》,巴勒斯坦人無法獨立,加上二戰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大量猶太人湧入巴勒斯坦,使阿拉伯人與猶太人衝突日漸增加。
 
一九四七年聯合國支持將巴勒斯坦分為兩個國家,以色列便在國際的支持下建國,建國後仍與其他阿拉伯國家衝突不斷,多次的戰爭使以色列的阿拉伯人逃往鄰近的阿拉伯國家,這些逃亡的阿拉伯人被稱為「巴勒斯坦難民」,本詩便是以這樣的歷史背景為主題。
 
第一節以國際情勢和巴勒斯坦難民的處境破題,大衛之星即是六芒星,代表以色列,表示當時國際普遍支持以色列建國,忽略原本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處境,西西不只譴責以色列對阿拉伯國家發動戰爭,更是控訴放任戰火發生的人們、歧視穆斯林的人們、認為阿拉伯人都是恐怖份子的人們,所以他寫道:「你們的聲音我們聽不見/你們的宗教不為我們諒解/你們的語言,需要翻譯再翻譯/仍不一定進入我們的世界」人們互相的不理解,造成巴勒斯坦難民至今越來越多,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難民群。
 
西西在第五節開始使用對比手法。愛因斯坦、魯賓斯坦、佛洛伊德和夏迦爾均是猶太人,西西利用這些人名表示猶太難民族群是被看見的一群,尤其舒特拉的名單就是廣為人知的《辛德勒的名單》,同為難民,猶太難民獲得庇護、重視,而巴勒斯坦難民是被忽視的一個族群。詩末西西則是用約旦人做對比。約旦的人種大多是阿拉伯人,與巴勒斯坦難民同一人種,阿拉伯人因宗教關係需戴著頭巾,其實白色是穆斯林經常會戴的頭巾顏色,西西將黑白延伸為守喪的顏色,與約旦人戴的紅白格子頭巾做對比。最後一句「一個民族的復國竟是另一民族的消亡」是西西深沉的控訴,也是疑問。
 
這首作品出自《西西詩集》,這本詩集分為三卷。卷一是西西的《石磐》舊作重新收錄,內容童趣活潑。卷二、卷三是學習電腦時期的作品,前者多是實驗性的詩作;後者多長句的詩作,這次所選的〈車過巴勒斯坦難民營〉也是卷三的作品。其內容圍繞在社會、哲學、神話等,從這本詩集中可以看到西西的不同面相,對於文學多方面的嘗試,保留內心獨有的天真純粹,還能以理性的態度去探討社會上的事件,展現出一個詩人的多面性。
 
––
 
美術設計:Miss Angle
圖片來源:unsplash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香港詩 #西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