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星期五
誰在敲門? ◎錦連
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凌晨兩點半敲打莫爾斯電鍵 ◎錦連
凌晨兩點半敲打莫爾斯電鍵 ◎錦連
⠀
朋友呀
你也睡不著覺嗎?
⠀
弦月在半空中發亮的此時此刻
我們如情侶用最微妙的語言互相傾訴
──我們像卑躬屈膝的奴隸般
白天都互相戴著假面具
⠀
朋友 告訴我 你的痛苦
朋友 聽我說 我的憂傷
⠀
我們雖然不相識
但用心靈互相彌補吧
因為你我都眷戀著別人
才在這深夜裏用通信器互送訊息
⠀
像我的親人
我將為你的明日祈福
再見 朋友
現在可以安穩地入睡了
⠀
——.—...
⠀
⠀
-
⠀
◎作者簡介
錦連(1928 -2013),本名陳金連,出生於彰化,台灣鐵道協會講習所中等科暨電信科畢業,1943至1982年服務於彰化火車站電信室。錦連為「跨越語言一代」之重要詩人,相繼參與文藝團體「銀鈴會」、列名「現代派」成員,亦為「笠」詩社的發起人之一;他既有日治時期社會主義思想的薰染,受到現代派洗禮,且長期致力於台灣新詩的本土化,其所累積的文學成就,極具指標性意義。(摘自《錦連全集》)
⠀
-
⠀
◎小編林宇軒賞析
⠀
這首詩作〈凌晨兩點半敲打莫爾斯電鍵〉收錄於1950年出版的詩集《過渡期》當中。鐵道員之間除了透過電報來傳遞訊息,也會有其他通訊設備如這首詩作中所寫道的「通信器」。除了以「ㄐㄌ」來代表「基隆」、以「ㄊㄞ」來代表「臺北」的「國音電碼」來快速傳遞訊息,也會透過敲打長短不一的莫爾斯符號(Morse code,摩斯密碼)來遠程通訊──透過不同符號排列成的文字,組合成有意義的字句。錦連在就讀台灣鐵道協會講習所時,選修的電信科課程就是修習「摩爾斯電報通信技術」。在錦連的另一首詩作〈莫爾斯信號〉中,他稱讚這種傳遞訊息的方式「平凡」但「不可思議」,因為它能夠「從北回歸線的那一邊/嘴偷偷地貼近耳邊/低嘀咕嘀咕/南方的歌謠」。
⠀
詩中的「我」和「你」雖不相識,卻「如情侶」一般傾訴著彼此的痛苦和憂傷──或者說,正因不相識才能如此。在1950年代的臺灣,「電話」的門號主要供應政府公務和軍事用途,在當時的電話並未普及的情況下,較容易取得的「收音機」和「通信器」也就權充了穿越空間限制的「電話」,讓人們接收、傳遞訊息給遠在天邊的人,這和我們今天網際網路的匿名環境有著幾分相似。錦連在電信值夜室裡的休息時光,除了有一台短波收音機可以聽外國廣播,還有一台可以敲打摩斯密碼的通信器,此時的他也才真正脫去了「白天都互相戴著」的「假面具」,顯露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樣貌,期待在遠方有個不知名的人能夠理解自己。
⠀
按照摩斯密碼的規則,兩長一短的「——.」代表英文字母G,一長三短的「—...」則代表英文字母B。以此來解碼,錦連在整首詩的最後所寫的「——.—...」,實際上是Good Bye(再見)的簡寫「GB」。在2008年詩集《守夜的壁虎》自序裡,錦連就表示自己「在戰亂時代,向著不可逆料的茫茫未來,拍發無數摩爾斯電碼」,可以和這首詩相互對應。
⠀
在這首詩中,錦連寫下了戰後初期一位電信室的報務員如何在深夜進行電報工作和文學創作。也許這些滿載著愛恨的呼喊在當時並沒有獲得相應的回音,但透過這首詩作,錦連讓自己深夜的心緒轉譯為文字被留下來,傳遞給所有的讀者──在這個意義下,這首詩就彷彿摩斯密碼,而所有讀到的讀者都是恰好接收到訊號的陌生人。詩作最後的「再見」除了是時空背景之下人與人之間的惺惺相惜,身為訊號發送者的錦連也透過詩作將情感傳遞給了未來不可知的讀者:再見,就讓這首詩成為我們的秘密。
⠀
⠀
-
本文為國家鐵道博物館「錦連文物展示前置調查計畫」之內容,由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執行,特此致謝。
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
懷舊之歌──獻給朱實兄與淡星兄 ◎錦連
懷舊之歌──獻給朱實兄與淡星兄 ◎錦連
⠀
在逆境中歌詠熱情的
一群青年詩人
高唱生命之歌
一群青年詩人
⠀
認識諸兄沒多久
覺醒的喜悅
我們熱血的聯歡
何其短暫
反動的風暴中
⠀
你們拋棄學院
離家 入獄
渡海已下落不明
⠀
留下來的我們
在恐慌和義憤裡顫抖
離散的淚水
在懷舊的心中滾流
⠀
傷心流淚之後卻使我們感到
從天涯海角
向圓心凝聚
必然地會被吸引去
⠀
⠀
-
⠀
◎作者簡介
錦連(1928 -2013),本名陳金連,出生於彰化,台灣鐵道協會講習所中等科暨電信科畢業,1943至1982年服務於彰化火車站電信室。錦連為「跨越語言一代」之重要詩人,相繼參與文藝團體「銀鈴會」、列名「現代派」成員,亦為「笠」詩社的發起人之一;他既有日治時期社會主義思想的薰染,受到現代派洗禮,且長期致力於台灣新詩的本土化,其所累積的文學成就,極具指標性意義。(摘自《錦連全集》)
⠀
-
⠀
◎小編林宇軒賞析
⠀
出生於1928年的錦連,自幼成長於台語和日語的生活環境,這首〈懷舊之歌──獻給朱實兄與淡星兄〉原詩就是以日文創作,後來才自譯為中文。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原先作為「國語」的日文也隨之變成了中文;而行政長官公署在1946年規定取消各家報紙的「日文欄」後,以往擅長以日文書寫文學作品的台灣作家們便沒有地方可以公開發表詩作,僅能透過幾位朋友籌辦的「同人刊物」來交換閱讀作品、練習中文創作同時聯絡彼此感情,「銀鈴會」的刊物《潮流》就是如此。
⠀
1942年,台中一中學生朱實(原名朱商彝)、張彥勳、許清世三人創辦了一個名為「銀鈴會」的小型藝文組織。儘管是並未公開運作的同人團體,但作為唯一從日治時期延續到戰後的藝文團體,除了邀請楊逵擔任顧問,後來也在錦連、詹冰、林亨泰、淡星(本名蕭翔文)等作家的加入後越來越活躍。在錦連的日記集《那一年(1949)》當中,3月7日「值夜班」的他從同樣任職於電信室的湘雲小姐手中接過了《潮流》,之後的錦連也就認識了這群人,並在4月有三首投稿的詩作獲得刊登。在11月14日的日記中,當天「值夜休」的錦連寫道:
友人來訪再一同出去找朋友,這樣浪費了一天的時間。完成一首詩「給淡星.朱實兩位」。傍晚林耀堂回彰化。想寫小說但尚未決定主題,因此不容易下筆。這幾天也寫不出好詩來。
日記當中所寫的「完成一首詩」就是這首〈懷舊之歌──獻給朱實兄與淡星兄〉,而詩作的主題就是關於「銀鈴會」的朋友們。
⠀
出現在詩中的每個詞句,都各自對應著當下的歷史事實:所謂的「逆境」所指的是台灣人民在時代變革下的種種艱難處境,包括語言政策、社會氛圍、經濟狀況、政治光景等和原先預期不相符的情形,讓多數生長於日本時代的台灣人民無法適應,而銀鈴會的這「一群青年詩人」就在如此的逆境當中,持續書寫著各自的理想,直到遭遇了詩中所寫的「反動的風暴」。
⠀
1949年,是錦連開始公開發表日文詩的年份,也是發生「四六事件」的年份。3月20日,台灣大學和師範學院(現今的台師大)兩位學生因為腳踏車雙載而被警員擅自關押並動用私刑毒打,而後以學生為主的群眾和警方產生了多次對峙;在錦連第一次於《潮流》刊登詩作的隔幾日,軍警在4月6日清晨攻入宿舍、拘捕了一百多名學生,開啟了往後長達數十年的「白色恐怖」時期。
⠀
在四六事件之後人人自危,許多有志於改革社會的人們被拘捕,包含錦連這首詩所獻給的朱實和淡星。朱實在四六事件發生後,逃往了中國而後定居上海;淡星則因為四六事件而被捕入獄半年,直到1980年代才重新開始藝文活動,參與笠詩社的運作。無論是拋棄學院、離家、入獄或是渡海,這些人們都是在體制之下被迫改變原有的生活,詩作的題目「懷舊之歌」正代表了錦連對種種變故的感嘆。回頭閱讀錦連的日記,他寫下了「這幾天也寫不出好詩來」這一句話,也就表示他認為這首〈懷舊之歌──獻給朱實兄與淡星兄〉不算是「好詩」。也許唯有在自由開放的環境裡談論文學創作和社會改革,這些富有熱情的理想也才能真正醞釀出一首首的「好詩」,如「圓心」般重新匯集詩裡的「我們」和「你們」──「在逆境中歌詠熱情的/一群青年詩人」。
⠀
⠀
-
本文為國家鐵道博物館「錦連文物展示前置調查計畫」之內容,由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執行,特此致謝。
2025年11月11日 星期二
靈感的守夜人:鐵道詩人錦連專題 ◎主編林宇軒
2025年11月2日 星期日
2025 十月:今晚你想來點……飲食詩選回顧~
2025 十月:今晚你想來點……飲食詩選回顧~
◎主編:#魚鰭、#樂達
#今晚你想來點?今晚我想來點?
今晚你想來點~選擇障礙專用讀詩點餐神器上線!
我是雙主編之一 #魚鰭🐟(拜託不要吃我 >”<)。轉眼間來到10月尾聲,每天為你端一道菜、一首詩的 #新詩流水席 也將落幕。
從周漢輝〈香港飲食詩系──情詩三首〉(10/2)到洛夫〈午夜削梨〉(10/30)酸甜苦鹹鮮交織味蕾,複雜編織起文學與人生的群像齒頰留香,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外,同一道菜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詮釋體會。
透過詩句我們讀到許多對於 #味覺、#食物 與 #餐桌 等意象描寫,詩人從不同面向切入,直指人的身體感受,開啟文學對話的通道。事不宜遲,讓我們一同回顧十月小編們的精彩選詩吧!
#料理豐盛展演,個體與他者、與自我的關係
備料、料理與食用,飲食開展思考的路徑,既私密又公眾。在「吃」與「被吃」、「獨食」與「共食」之間,詩人以遠近各異的鏡頭描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反思自身身處其中的位置,意圖梳理各種親情、愛情與友情等糾結。
周漢輝〈香港飲食詩系──情詩三首〉(10/2)藉香港飲食:杏仁霜、魚湯與西洋菜描繪人關於愛情、生存與希望的渴望和失落;周予寧〈思春期飲食指南〉(10/3)以「吃」與「被吃」寫青春期成長之於社會的妥協與抵抗;鄭琬融〈有喉嚨的生物〉(10/5)從「喉嚨」出發連接社會與個體,直指捕食、吞嚥過程語言壓抑的暴力;瞇〈切鳳梨時,關於心的幾種隱喻〉(10/7)以鳳梨芯喻人心,訴說人類情感的複雜難理;崔舜華〈我竟也愛你到秋天〉(10/9)自湯麵的平凡日常細膩書寫對貓的心意;邱映寰〈滷肉飯加乳酪〉(10/14)則從有趣的音韻親密語言,隱喻關係中的親近與隔閡、脆弱與溫柔;邁克爾.翁達杰〈剝肉桂的人〉(10/19)肉桂濃郁的香氣,勾勒嗅覺與身分認同的聯繫;潘家欣〈媽媽的骨灰,可以吃嗎?〉(10/22)在料理母親骨灰時,召喚視覺、觸覺與嗅味覺,步步叩問生命存在的本質。
除了向外的聯繫與對應,飲食更是一種自我照看 🫶
小令〈過熟〉(10/8)在烹煮大骨湯的過程中寫骨骼的脆弱及頑強,慢燉時間更熬煮自身;余秀華〈西紅柿〉(10/10)在切開番茄的同時切開自我,流出酸甜的汁水;李蘋芬〈奶茶沙丘〉(10/13)以珍珠奶茶為意象,回應豐饒與不斷流失消解的命題;騷夏〈吃佛的人〉(10/15)透過「佛」的多義性與岐義性直面多被遮掩的慾望;侯馨婷〈深夜烘焙〉(10/16)從夢幻的烘焙過程帶領讀者來到可樂餅的聯想與品嚐,輕撥事務的悲喜;柏森〈吃茶〉(10/29)寫泡茶的乾淨凝鍊在茶桌上的相互安好。
#餐桌意義的延展,人與社會、與地方的關係
餐廳與餐桌亦是權力運作的交會之所,餐桌上的座位、吃食的順序與方式等,都是文化和位階的隱微展現,也是不得不在共處相同空間時,被迫接收甚至是被迫出聲抵抗的時刻。
李修慧〈飽食〉(10/17)以餐桌上對峙的戲劇張力,直擊社會中男性凝視的話語與權力;陳千武〈咀嚼〉(10/23)深入口腔的糜爛質感,批判政治時局的迂腐暴力;隱匿〈誰不是要飯的呢〉(10/24)承接時事議題,反思權力與金錢在當代社會的運作。
🍜 麵店、市場與地方特產,將特色小吃作為切片,寫日常瑣事,回扣時間流動之間,味覺與記憶的羈絆。
煮雪的人〈我獨坐在麵店〉(10/12)描繪巷口麵店店面與味道隨著時間變化的拆遷;顏艾琳〈第二市場的故事味〉(10/20)結合當地特色與歷史,寫台中在地小吃的各種聯想;陳坤婉〈阿爸的歡喜〉(10/27)藉水潤餅、柿餅與米粉等新竹特產,寫溫柔細密的父女親情,也走過新竹的海岸線、護城河與夕陽。
#飲食作為指涉,好餓好餓的我
今天你又吃了甚麼呢?吃飽了嗎?有人說,台灣人對吃的執念似乎是與生俱來的。閱讀本身即是一種攝食,而我們不斷咀嚼每一個文字,讓語言成為生長的養分。當文字被賦予氣味、口感,勾得人食指大動,猶豫著到底要不要再去買宵夜,但又怕變胖,生活本身充滿矛盾,我們總是貪心地難以抉擇,#選擇障礙🥢 嚴重。
飲食本身是對生活的選擇,食物經過口腔咀嚼、流過食道再抵達腸胃,甚至到最後消化後排出,串聯起外部和內在、身體和生存。和誰吃飯?去哪裡吃飯?還是要自己煮?要吃水煮餐還是炸雞?吃東西終究是攸關日常的事,我們終須做出決定。
回望十月選詩的食物範圍橫跨水果、街邊小吃、茶飲、香料等,甚至還有睡著的我(?詳見10/26平田俊子〈第三水曜海域〉),「食」作為人的慾念,是對於飽足飽滿的想望,是日常極為平凡與不凡的情感投射,也是文學不斷捕捉的感受,連接不同感官,引起讀者無限共鳴。
最後感謝各位讀者參與~歡迎多多留言回饋小編們,或是分享你的美食口袋名單,吃貨魚鰭將會衷心感謝 ✮⋆。°✩⋆˙希望大家喜歡這次詩選,我們下回有緣再見 𓍊𓋼𓍊𓋼𓍊
文字編輯:魚鰭 https://vocus.cc/user/@yuchifish
短影編輯:魚鰭
ᰔᩚ 2025年十月「今晚你想來點……飲食詩選」編輯群
文編:牧希、一尾、Echo、啊比、浮海、藝蓁、汶融、C南、雙雙、柄富、竺軒、張郎、晉晉、魚鰭、李文靜、焦糖的奴才、樂達
美編:芃萱、襄陵、藝蓁、冠宏、樂達、魚鰭
#飲食詩選 #美食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 #文學 #新詩 #味覺 #飲食 #吃
午夜削梨 ◎洛夫
2025/10/30【本日菜單】
食材: 韓國梨
調味:冰涼汁水的腥甜
營養成分:
午夜的詭譎 77%
冷 1%
渴求 3%
一刀剖開的俐落 19%
♪
午夜削梨 ◎洛夫
冷而且渴
我靜靜地望著
午夜的茶几上
一只韓國梨
那確是一只
觸手冰涼的
閃著黃銅膚色的
梨
一刀剖開
它胸中
竟然藏有
一口好深好深的井
戰慄著
拇指與食指輕輕捻起
一小片梨肉
白色無罪
刀子跌落
我彎下身子去找
啊!滿地都是
我那黃銅色的皮膚
♪
◎作者簡介
洛夫
本姓莫,1928年生於湖南衡陽,淡水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1954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文,並收入各大詩選,包括《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洛夫寫詩、譯詩、教詩、編詩歷四十餘年,著作甚豐,出版詩集《時間之傷》等廿二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四部,評論集《詩人之鏡》等四部,譯著《雨果傳》等八部。
♪
◎小編 #李文靜 賞析
洛夫被譽為「詩魔」,詩作常見超現實的魔幻風格。這首〈午夜削梨〉更是營造出一種冷寂、詭秘的暴力情景。
第一節猶如電影中的空鏡一般,把畫面定格在「午夜的茶几上/ 一只韓國梨」。畫面外則是又冷又渴的「我」靜靜地望著眼前的梨子。
或是因為口渴,於是產生了吃梨的渴望。第二節寫切梨以及對於韓國梨的觀察,「觸手冰涼的/ 閃著黃銅膚色的」,梨的表皮被詩人喻為皮膚,一顆梨便仿佛漸漸有了人形。當「我」把梨一刀切開時,刀刃剖開的不再是清脆的果肉,而是如同插進足以致命的胸腹。這一刀想必會使汁液噴湧,如殘酷的殺人場面,但「一口好深好深的井」則刻意弱化了血腥的想像,詩人營造可怖氣氛的巧妙之處不在於渲染誇張畫面,而著重描寫「我」的心情——「戰慄著/ 拇指與食指輕輕捻起/ 一小片梨肉」,明明只是要寫拿起一片剛切好的梨子,此處情感的描述卻讓「我」如同劊子手般,剛為梨子執行了死刑,現在更要撿那散落的一小片手或腳或身體的任何一部分。
「白色無罪」一句,與「一口好深好深的井」有異曲同工之妙,似乎都是為了減弱想像畫面裡的那抹猩紅與驚悚。但詩人並沒有就此讓詭秘的氣氛停住,他要「刀子跌落」,要「我彎下身子去找」,並且在這裡設置最後的驚嚇機關——「啊!滿地都是/ 我那黃銅色的皮膚」。若回到第二節,黃銅膚色原本是比喻韓國梨的表皮顏色,這裡卻直接轉化為「我」的皮膚,梨子和人瞬間置換,那麼當初真正被一刀剖開的,胸中藏有深井的,究竟是「我」,還是那只韓國梨?
讀完全詩再次回到「午夜的茶几上」,看到的不再是「一只韓國梨」,而是詩人洛夫留給我們的一道詭譎懸想。
♪
文字編輯:李文靜 @dear_y_19
美術設計:#芃萱 @sunny__901205
♪
【明日菜單】
狀態:還有卡拉OK那種豐盛飽足的流水席
建議備料:空蕩的胃
#洛夫 #午夜削梨 #詩魔 #梨子 #水果 #魔幻 #暴力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飲食詩選
吃茶 ◎柏森
2025/10/29【本日菜單】
食材: 茶葉
調味:平靜有層次的茶香
營養成分:
溫暖 30%
日月的漬印 40%
滾燙炙熱 10%
人間氣味 20%
♪
吃茶 ◎柏森
水清時,茶泡好了
在早晨光還未熱
先飲下一杯暖胃
他喝大半輩子的茶
從不正式
不說順序
他說茶香
是茶的
氣味,這不用太多知識
茶米隨日月
留下漬印,在杯內
層層疊疊
淺淡的青
久久,茶衍成一日當中的事
他問起
要不要泡茶了,又一次
為我沏下日子
搣起的茶葉蜷縮著
落放壺中,敲出清脆
沸騰的水
綻放葉身,反覆地
煮茶的事
他時常問起
一整日
似乎就這瞬裏
平靜如初
♪
◎作者簡介
柏森
一九九九年,台北人,春日生。稀有的雙生肖命格。修讀哲學,喜愛馬勒。現寫有評論、散文等,詩作各散。出版詩集《灰矮星》(逗點,二〇一九)。獲二〇二三年新詩學會優秀青年詩人獎。詩集《原光》曾入圍周夢蝶詩獎,獲二〇二四年楊牧詩獎。
♪
◎小編 #C南 賞析
#茶、日子、無須多言的體感
本詩的質調很穩很淺,相比炫技,本詩更像是一種召喚,淺淺的拉出一個簡單的場景,我們看著動作,日子就過了。泡茶是個很routine的事,例行到我們幾乎覺察不到差異,但一切都貴在累積,「茶米隨日月/留下漬印,在杯內」,茶是要養的,一遍一遍的澆灌,茶杯在一次一次的沖泡下,惹了一身茶氣,他再也不會有別的用途,當拿起,茶香就會竄升,就該是泡茶的時候。
#茶就是茶
在詩作中,茶被屏除一切象徵,簡單、乾淨,我們可以看到詩作對以短語短句呈現,且隨著詩意的進發,單節所用的詩句數更少,有三句、兩句甚至一句作結的。如此大膽的剪裁會增加詩的核心乾癟化的風險,然而當茶的諸多體感被放大,隨著詩的推進,茶愈來愈立體——我們看到茶香、茶漬、蜷縮的茶葉落入壺中便敲起聲響,反而在這種剪裁下穩固而平衡。
同時詩又極為克制,幾乎不將茶與其他意象做連動,讓茶只是茶,例如第二節「他說茶香/是茶的/氣味,這不用太多知識」,於是整首詩更加聚焦,茶的形貌變得純粹,宛如spotlight下周邊的細小高光,我們在設計中屏除掉了多餘的資訊,茶香就是氣味,毋須浮想聯翩。
#當茶位處一日當中
到了詩的後半段,茶有了第一個連結,從「久久,茶衍成一日當中的事」開始,我們明顯看到茶被放置在一天的進程裡,我們要泡茶,正如我們要過日子,日子會過,此時先前純粹化的茶香被置後,茶成了一種我們必須且必定會做的事,詩至此話鋒一轉,「又一次/(他)為我沏下日子」,茶第一次與意象做連動,成了一種奉獻,為你做一件日常,無他,詩中的「他」只不過想為你,縱使簡單日常,但他一遍遍的想為你做些什麼。
於是一個場景進一步被召喚,這讓我們想到家中的長輩,譬如爺爺奶奶,已經無法同你聊那些生命力滿滿的故事,學校離他們太遠;政治他們力不從心;國際觀與理財,他們的腦袋已旋轉不過來,但他們仍想與你連結,於是化作後來,他們每每在一個隨意的時間點:「吃飽了嗎?」「會不會餓?」
詩中的「他」似乎也是一位這樣的長者,煮茶,他花了一輩子沏了無數盞茶,這成了他的生活也是他的連結,於是他時常問起,「喝茶吧」這是他愛你的方式。在詩的末段,我們觀看他用他熟悉的方式,搣起茶葉、煮水、沖壺、煮茶是他一輩子的事,他現在只想為你,那個瞬間,你與他平靜,如你們的一輩子那樣長。
♪
文字編輯:C南
美術設計:#芃萱 @sunny__901205
♪
【明日菜單】
狀態:老陳精細的削減
建議備料:韓國梨
#柏森 #吃茶 #原光 #茶 #平靜 #詩 #水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飲食詩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