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

光焰濃淡的合唱——論汪啟疆詩作中的死亡主題 ◎AKI



◎小編AKI賞析

1.引言

汪啟疆的詩作以海洋詩為大宗,這與汪啟疆的生活、工作經歷息息相關,他在《夢中之河》的後記提到:「我是個海軍軍官,波濤滌盪的歲月有如滴水穿石般磨著我頗多紋皺的額頭,生活在洶湧幻變的大海上,心就自然而然去苦苦抓住精神的根。刺激和寂寞孿生的矛盾使我養成這種拿筆同自己談話,往內裡去傾聽胸膛河山,肝膽熱度的習慣。」正因為汪啟疆長年與大海相處,在他詩作中能看見大海不同的樣貌,因此張默評汪啟疆:「繼覃子豪、鄭愁予、瘂弦、沈臨彬之後,汪啟疆的確是臺灣現代詩壇抒寫海洋詩最有成績與實力的承接者。當代海洋詩直到汪啟疆的出現,似乎有了更嶄新的轉機。」 

汪啟疆的詩作中,能感受到他帶來的「真誠」,他在《人魚海岸》中的後記寫:「每首詩剛出現時我都是童趣般寫給自己,而一直保持這認真使力的習慣。」、「每一首詩都要面對自己。人魚不說假話。」汪啟疆的創作題材來自自我生命經驗,保持真誠的心寫下他所看見的世界。除了海洋詩之外,我認為「死亡」是後期汪啟疆在詩作中較常談論的問題,將主要以汪啟疆後期出版的詩集以及散見於報章雜誌的詩作為例,討論其詩與死亡指涉的主題。

2.海上的死亡

張歎鳳寫道:「生命的體驗當然有美好,但也直面分離、孤獨、危險、恐懼以及死亡,這些作為象徵的組合,密佈汪詩之中。他駕馭海上,常見終結者的遺骸,也會產生聯想。」汪啟疆與海共度近四十年的時光,不知不覺他與海產生緊密的連結,搭乘過的船艦、親眼見證的海景、漂流海上的寂寞……獨特的生命體驗讓他的詩充滿海的心跳聲,而長期在海上生活的汪啟疆,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種可能命喪大海的想法,看似壯闊的海同時也埋伏著無法預料的危機,如這首作品:

大海站在夢的裏面 ◎#汪啟疆

大海站在
胸前黑暗處的夢裏

好多沈船的航海者骸骨
仍都堵在夢背後
努力思索親人名字
思索怎麼走出遭大海一層層裹緊
鎖牢的床,找回被魚所啣盡的
血肉,而想
從夢裏走回去

家人們會記憶什麼?
所有的台灣骨骸都相同
皮膚的黃嘴唇的紅眼瞳的黑頭髮的柔
都沒有了認識標誌

大海站在夢背面哭泣
更緊的堵住我愛慾的傾訴
讓一切更快進入遺忘
生離死別,是不堪長久負荷……
我的仍被壓在海的床墊子底下,窒息著。


這首詩寫出對於沉船罹難的想像,血肉被魚所啣盡,只剩下骸骨,大海是一層層裹緊鎖牢的床,意味著不可能逃出,而若打撈遺體時只剩下骸骨,像是沒有認識的標誌,又怎能確定遺體的身分?最後一句「我的仍被壓在海的床墊子底下,窒息著。」彷彿永遠只能沉入海底,讀來沉痛。

生、老、病、死是人必定會經歷的過程,汪啟疆運用在海上見過的事物,寫出他對「死亡」的聯想,如作品〈骷髏〉,以一具骸骨坐在海邊,營造對死亡的想像:


骷髏 ◎#汪啟疆

一具骷髏,坐在海邊

它怕聽骨頭跟骨頭
磨擦的聲響

牙齒的上下顎,它問
沒有肉怎麼笑呢

一個人脆化的骨頭,在問
時間以潮汐一直說些什麼


以「一具骷髏,坐在海邊」開展畫面,總有一天每個人都會失去肉體只留下骷髏,無法笑也無法開口,然而時間不一樣,時間具有永恆性,時間藉由潮汐讓生命延續下去,一直存在著。

3.陸地的死亡

在見過海上的死亡之後,看看汪啟疆是如何處理陸地的死亡,這首詩是2015年8月23日於自由副刊發表的〈蟬聲〉:

蟬聲 ◎#汪啟疆

在看不見的樹裡藏匿
幾乎是每片葉子的嘶叫
嘶叫顯示了太陽會冷凝的恐懼

仍以一種吶喊火焰之真理
扯長愛愛愛愛的孤獨,占領森林是
死了以後聲音存在
是絲毫無關夢和真實


以陸地生物取代海洋生物融入詩句之中,而汪啟疆對於「死亡」的看法依舊沒有改變。生命盛放樂章的蟬,即使壽命短暫,卻仍以「死」構築「生」的價值,牠們遺留的聲音將永遠延續且難以抹滅。

面對好友的離世,汪啟疆寫下這首作品給林燿德:

火讀完整本林燿德 ◎#汪啟疆

焚化前片刻
燙辣眼球才睜開,拍攝
一本書,全部終結的過程見證
空曠的寂聆往整冊扉頁內
一一翻讀
自己對每一粒字所作過的沈思
要一切清楚錄音
火焰的歌,手指閱讀紙張的微響
身體長短行的文句,在頁次間
活潑,沸騰,捲動。由燙
漸冷。的。輪迴。

這時多麼想
霜寒 再降臨一回
細聽澗水解凍,才肯
瀝出所有記憶。
忘了帶來 眼鏡
且試著轉動頸脖,讓背脊骨
再發一遍 嫩芽。

體味死
才懂得記錄愛
堅持在所有的冷裏
試著寫出一種暖度。也眷戀
十樓小書房的日夜
(溫宛女子不要哭泣
妳幾時到我這裏來呢)
誰的口吹氣在疲倦了的嘴唇
有人在睡眠裏為妳再舖一次床巾。

不發聲,書內
驕傲過的文字都沈默
未走到稿紙最末一格就擱筆
確有不甘。
最後的這些頁次
連同自己
徹底的一併審讀
點火。點燃 頭髮、指甲、骨髓……
故事是還年輕、炙熱
雖祇三十四隻鴿子的飛落飛起
海洋,有海和其中所充滿的澎湃
大地,有都市、後現代社會及白堊層
光焰濃淡的合唱
指揮棒正敲開各個樂章

年輕年輕的 正上昇的臉。

安靜的黑色扉頁已等待
頭顱仰在該擱的位置。
亙古不熄的終結之聲
自每一瓣空氣所揚起的啜泣內湧臨
火,在詳細又詳細,閱讀
讀完整本精裝書……

(我們站在圈外,低首抿唇
遺憾的恨著
這麼好的一本書
我們祇讀了
不到一半……)

汪啟疆與林耀德有著深厚的情誼,在接到林耀德離世消息時,他寫下好幾首詩悼念,這首詩為其中的一首。好友林燿德火葬,汪啟疆在此詩中給予火「明亮」的形象,彷彿林燿德肉體雖已受到火化,但靈魂仍然如火一般耀眼,彷彿他的聲音尚未熄滅,彷彿他的生命在空氣中持續流動著。

4.結語

從汪啟疆出版的詩集名稱觀看,能知道他的詩作絕大多數與「海洋」脫離不了關係,因為長期處在海上,對與海洋有關的議題相較其他人能寫得更加直入內心。而他以海洋意象描寫「死亡」,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建構自己對於死亡的看法,同時也讓「生命」充滿流動性。觀察到汪啟疆後期有愈來愈多的詩與死亡有關,也許與親朋好友相繼離世有所關聯,又或者是隨年紀增長得到的體悟。然而在閱讀汪啟疆講述與死亡相關議題的詩作時,並不感到畏懼,反而見識到詩人的瀟灑與坦然,死亡是人生中必經的課題,而汪啟疆以詩中的「死」展現「生」的價值。

-

◎作者簡介
 
汪啟疆,海軍退役中將,曾任:艦長、艦隊長、作戰署長、海軍指揮參謀學院院長、海軍反潛航空指揮部指導官。曾獲:國軍文藝獎、時報文學獎、年度詩人、乾坤詩獎、中山文藝獎、二O一六年高雄市文藝獎。出版詩集:《台灣用詩拍攝》、《哀痛有時跳舞有時》、《風濤之心》、《季節》、《軍人身世》等。
 
-

美術設計:CCY
圖片來源:IG@ooowunu

-
#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汪啟疆 #死亡 #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