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0日 星期三

角落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瑞


角落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瑞
    Bukun Ismahasan Islituan
 
灰塵停滯的地方
蜘蛛織網的地方
老鼠的路徑
太陽迴旋的地方
 
微風蜷曲的地方
月亮藏身的地方
孤兒落腳的地方
星星探視的地方
 
貓潛伏的地方
百步蛇的石窟
大耳鬼的居寮
夜行者取暖的地方
 
耶穌被釘的地方
老子落腳的地方
釋迦牟尼盤坐的地方
太陽迴旋的地方
 
 
◎作者簡介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瑞(Bukun Ismahasan Islituan),一九五六年生於高雄縣三民鄉民權村(舊),布農族,郡社群。曾於多所國中任教。漢名林聖賢。擅長以原住民語撰寫詩語,著有《走過時空的月亮》(伊斯馬哈桑.達和、李文甦合著)、《山棕月影》等書。(參考自詩集《太陽迴旋的地方》與博客來)
 
◎朗誦者簡介(朗誦請見Facebook專頁貼文)
 
Talum Ispalidav
來自台東海端的布農族
仍在文化與教育的路上步步學習著
 
◎小編林宇軒賞析
 
在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的情況下,要如何創作出屬於自己族群的文學作品?
 
身為布農族文化推展和族語教育的工作者,詩人Bukun透過族語、華語的雙語詩集《山棕月影》以及《太陽迴旋的地方》表現布農族的文化,透過獨特的觀點,Bukun以現代詩書寫族人與土地的互動連結,展現獨特的藝術性與生命觀。有趣的是,Bukun選擇先使用布農語寫詩,再翻譯成中文,將千百年來祖先留下的口傳神話、歌謠和諺語等,以布農語和漢語對照的文學型態來寫作,走出一條獨特的原住民文學之路。
 
在這首詩中,詩題「角落」表現出相對於「中心」的關懷,整首詩以列錦的方式將「地方」一個一個陳列出來。第一節關注蜘蛛、老鼠等生活的細節;第二節著重於微風、月亮等大自然的描寫;第三節開始帶入百步蛇、大耳鬼等不同文化上的意象;最後書寫佛教的釋迦牟尼、道家的老子,以及所有信仰與生活下共同享受其照耀的「太陽」。回頭來看,這些事物或許不是最重要的,但唯有這些五花八門、零散而多元的「角落」存在,才能拼湊出一個完整的「中心」。
 
Bukun在《太陽迴旋的地方》詩集序中寫道:「這本書裡面的文章,大部分都完成於山上的工寮。那裡沒有什麼照明設備,寫作時都用蠟燭照明……因為只有在森林的夜晚,心靈才能與祖先相見、接觸、契合。」生存的家園與土地,透過微觀與巨觀的視角轉換,讓文字越來越貼近我們的內裡,展現出一種共同體的信念與認同──或許卜袞在詩中所寫太陽的「迴旋」,比起呈現自然的規律,更多的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一種對家園的智慧與溫情。
 
 
-
 
美術編輯:@arteditor053
圖片來源:宇軒從樹後面拍太陽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卜袞 #角落 #山棕月影 #太陽迴旋的地方 #Bunu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