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復活節次日 ◎楊牧

復活節次日 ◎楊牧

 

復活節次日

我強烈想念他和他的無神論

鴿子三兩飛過鐵窗外的天空

樓下一聲緊似一聲,是牧師的

獨生女在聚眾喧嘩即將出發

步行去廣場

我桌上矜持的百合花

和傳說

裡那些天鵝,南瓜,國王的鹿

一樣教人心碎的是我的百合花昨夜

當我攜它走到巷口,那團契查經班

還在歌唱,燈和音樂一樣堅貞勇敢

宣告古昔在一隱晦的時刻啊

如何人子便甦醒,復活,升天了

而這已經是復活節次日

然則我竟如何絕望地這樣

強烈地想念

著他的無神論

和他

  

--

 

◎作者簡介

 

楊牧,詩人、散文家、評論家、翻譯家、學者。柏克萊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早年筆名葉珊,三十二歲而改筆名為楊牧。作品被翻譯至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義大利文、瑞典文、荷蘭文、捷克文。曾獲國家文藝獎、紐曼華語文學獎、蟬獎。

 

--

 

◎小編利文祺賞析

 

黃粱近期出版了《百年新詩1917-2017》,其中楊牧部分的解析提到有趣的觀點,他認為,寫於一九九零年四月的〈復活節次日〉,提到了「百合花」、「步行去廣場」,而「野百合運動」發生的時間,大約是當年的三月十六開始,而當時的復活節為三月十五,所謂復活節次日則為四月十六,剛好為學運一個月後,因此推斷楊牧這首詩可能指涉的是當時的學運。「無神論」的意象在詩中相當顯著,然而與其說是「無神」,不如說是「疑神」,他相信神的存在,但不特別信仰某一宗教,他也意識到宗教可能帶來另一種權威,而這樣的權威可延伸為政治權威,如戒嚴時期的國民黨,因而他選擇以「無政府主義者」的姿態面對政權。

  

在這首詩中,那位「無神論者」可能就是楊牧認同的某種姿態,對宗教(或政治)權威保持懷疑的心態。楊牧想念的是這一種聲調,那樣的聲調是「無神論者」,是「無政府主義者」,即便在這普天歡慶的「復活節」時刻(復活節或許隱喻了台灣走過了萬年國民大會的時代,時經歷了民主的「復活」),我們仍要記得這一種聲調,這種永遠反叛和懷疑的聲調。

  

--

  

美術編輯:宇軒

圖片來源:宇軒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告別國語 #楊牧 #復活節 #野百合運動 #學運 #無神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