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 星期五

翠玉白菜 ◎魯蛟


翠玉白菜 ◎魯蛟

  

昨夜的清露猶在

今晨的泥香猶存

即使再在時間裡埋上千百年

還是依然脆嫩

還是依然晶瑩

而那只猛猛饕餮著的螽斯

仍然是不能用指去碰的

一碰  就會

--

  

作者簡介:

魯蛟,本名張騰蛟,山東省高密縣人,民國十九年生。初曾任職軍中,後服務於行政院新聞局,歷任編審、專門委員、幫辦、副處長、處長、主任秘書等職,歷時近二十年。民國四十三年開始發表新詩、童話和小品,二十七歲加入紀弦所倡組之「現代派」,並與友人創辦《桂冠》詩刊,並於四十九年出版了現代詩集《海外詩抄》。後來的創作範圍擴大到散文、小說、童話、評論與傳記文學,結集出版的共有《時間之流》、《菩薩船上》、《鄉野小集》、《原野之歌》、《溪頭的竹子》等多種,另有《王正廷傳》、《蔣作賓傳》、《葉公超傳》及主編《行政院新聞局史》。

散文作品〈聆聽〉、〈溪頭的竹子〉和〈那默默的一群〉先後於六十九年、七十三年、八十六年被選入國中國文課本。並曾榮獲國軍文藝金像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文化復興金筆獎、文化建設詩教獎。

  

--

◎小編哲佑賞析

  

魯蛟兼擅詩文,寫文章則用本名張騰蛟,有幾篇散文如〈那默默的一群〉、〈溪頭的竹子〉被選入課本中。這首〈翠玉白菜〉,並不是國中正式課文,而是出現在單冊的「國文補充教材」裡,但相信許多人對這首詩都不陌生,它也頻繁地出現在各種習作、考卷之上。

  

這首詩只有十行,是一首生動的小詩。從詩題上來說,作者在「翠玉白菜」前上加了「清」字,集中在確切的物品上,也為這首詩加上了歷史縱深。翠玉白菜其實成於十九世紀,僅能稱的上是近代藝術品,之所以成為故宮鎮館三寶,除了雕工精緻之外,還在於其承載的漢文化精神,以及其做為清宮收藏品的「正統」地位。因此,昨日的「猶在」就不僅是玉器完成的當下,而是指民國以前的古中國(「清」為象徵),千百年來彷彿延續不斷的「漢文化」。

  

再三強調我就在此,我一如昨日全然未變,這當然是描寫藝術品捕捉瞬間的功力,但也彷彿也呼告著,這是中國文化的舊體新魂,我們正是中國文化的繼承者。螽斯為多子多孫之義,饕餮的螽斯也象徵著綿延不絕的子嗣,象徵著新中國的生命力。這首詩生動的寫出了翠玉白菜的細緻,以及其背後的文化意義,常久被選入教材之中,無疑也潛移默化了一代人對中國、對漢文化的想像。

--

  

美編:佳郁
圖片:自繪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魯蛟 #翠玉白菜 #故宮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