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金門四詠 ◎李孟泉

 

金門四詠 ◎李孟泉

  

料羅灣:

 

一片滄海,

月照沙灘;

千古的浪潮,

沖蝕著,

這荒島的夢幻。

  

太武山:

似一位孤獨的老人,

望著海洋嘆息,

披一片風塵!

他經歷了

多少次興亡患難,

他咀嚼了

多少個寂寞酸辛!

  

古寧頭:

  

風雨悠悠,

隔海望神州,

一段雲山一段愁。

  

莒光樓:

  

壯麗輝煌,

千百個烈士的鮮血,

寫下了正義的史章;

那愛國的忠魂,

丹心不死,

看如今,佇立在前方,

仍然為苦難的國家,

朝夕守望。

 

--

 

◎ 作者簡介:

 

李孟泉(1917-1999),民國六年出生於遼寧省海城縣之書香世家,自幼即深具慈憫之 心;稍長,感人生短暫,世事無常,三界無安,遂懇慕真道,法號祥雲。年二十即發願茹素奉佛,顯出家之志,而就讀於長春般若佛學講習所,研習內典。早年曾任記者、教師,嗣因國難當頭,投身軍旅;爾後隨軍遷台,更感人生無常,世事多變,出家之志,常萌於心。歷經多番波折,終於民國五十年間,就台北市圓覺寺,依止上玄下妙大和尚為剃度師,圓其出家之願,時年四十五歲。法名會源,法號圓定,然和尚多以別號祥雲行世。同年並於基隆海會寺道源長老座下稟受具足戒。

(資料改寫自佛陀教育影音集成)

--

 

◎ 小編 淵智 賞析

 

此詩在1973年入選於國中的教科書,是最早收錄的一批現代詩之一。作者在此詩中提及了四個金門地景:料羅灣、太武山、古寧頭與莒光樓,考慮到其所面向的受眾年齡層是國中生,便可理解為何其語言會如此淺易。整體而言,要讀懂這首詩並不難,作者透過了簡短的語言,去描述當代人對於中國之於祖國的想像,從首段料羅灣的荒涼、次段中華民國的征戰艱難,三段反攻的寄望,到末段的戰士精神,都可顯現出對於故土失落的傷痛與悲憤。

 

而在文本之外,這首詩的選錄卻也反應了當下的民族觀,以及其所帶來的文學型態:反共文學,金門作為臺灣與中國對壘的前線,往往在書寫裡被植入了抗戰的責任,加上當地的戰地景觀被保留至今,從翟山坑道、古寧頭戰史館,到課本裡我們耳熟能詳的「毋忘在莒」石,對於地方性的書寫也往往無法脫於這些色彩之外。然而,隨著臺灣意識的生根與茁壯,這樣的認同卻也形成了一種弔詭,原先整天喊著要反攻的政權開始與其仇恨對象尋索和平,遷徙之地卻反而成為長居的歸宿。這卻也反應在我們的國文教育當中,現在的我們回頭來看這些作品固然會覺得荒唐,認為這種文學型態已然失去存在的意義,因而發出質疑,(之後的鄉土文學興起也反應了此一普遍性的觀感),但事實上,這卻也是屬於我們文學史的一部份,只是隨著時代變換,除了政權,似乎也有許多東西正悄悄改變著。

 

就像反共文學一樣,到了後代,我們如今崇尚的文學或許也會被視為陳舊、迂腐,而被時代所摒棄。因此,永遠檢視自己,意識到自己應該永遠嶄新,更應該是屬於你、屬於我,甚至屬於每一代寫作者寫作的課題。

--

 

美術編輯:佳郁
圖片來源:自繪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反共文學 #金門 #李孟泉 #祥雲法師 #金門四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