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工人邱惠珍 ◎陳映真

 

工人邱惠珍 ◎陳映真

 ──悼念為追討華隆公司積欠工資被迫自殺的女工邱惠珍

陀繩怎樣鞭打陀螺,

生活就怎樣抽打了妳。

工人邱惠珍啊,

為了養育三個子女,

妳像在鞭笞下

筋疲力竭、卻不能不奮力轉動的陀螺,

身兼數職,

一天工作十三個小時,

不得休息。

但妳以檜木的正直,

以花崗岩石的堅毅,

工人邱惠珍啊,

妳呼喚工人出來開會,

問老闆和廠長催討積欠三個月的工錢,

為斷炊的工人要緊急救援。

因為妳相信:

凡人皆有嚮往公平幸福生活的權利。

如同滿潮一剎時退出了海岸,

彷若驟起的風雲遮蔽了朗朗的春日,

工人邱惠珍啊,

妳忽然驚訝地發現,

一同抗爭的兄弟姊妹,

背著妳悄悄地和老闆、廠長談好了條件,

都踩著貓步退出了戰線,

留下妳孤單地面對獰笑的豺狼。

惡吏怎樣拷問含冤的草民,

市井怎樣嘲弄流浪的窮人,

工人邱惠珍啊,

當自己的兄弟姊妹背叛了妳,

領班就當眾辱罵妳,

廠長威脅要妳走路,

工人們低著頭躲著妳,

而妳竟因而想到死在這巨大又冷酷的廠房裡。

妳難道要以死去喚醒

工人們絕不能喪失的自尊,

和敢於為義震怒的勇氣?

妳難道要以死去譴責和控訴

奴隸主不知饜足的貪婪,

和豺狼似的凶殘?

工人邱惠珍啊,

妳難道和世上一切受苦的人一樣,

在至大的逼迫和絕望之中,

只知道以死作為最後搏擊的武器?

小時候,為急病的母親抓藥,

在寒夜中飛趕的碎石路

絕沒有這般漫長。

餓著肚子的窮人家的女孩,

披著寒星,翻過山頭,

跋涉到村間小學的泥濘山徑

也絕不曾這樣艱難。

工人邱惠珍啊,

妳沒有料到出門上工前喝下的農藥,

在半途就如刀剜般翻絞著妳的肚腸。

妳驚慌、痛苦,滿面冷汗。

妳不甘心,步履踉蹌。

啊啊!

當妳終於仆倒,

工廠的大門離妳只剩下一公里的路途。

大篇幅報導企鵝寶寶的報紙和電視,

沒有片言隻字提到妳的死訊。

高喊熱愛台灣,疼惜台灣人的政客,

對妳的死去裝聾作啞。

打著飽嗝、吐著酒臭、淫亂敗德的生活,

對妳悲憤的自裁發出聳人毛骨的冷笑。

工人兄弟和姊妹

因了幻想老闆和廠長補發積欠工錢諾言實現,

別過臉去,遠遠地繞過妳的屍體走開。

而蓄著山羊鬍子的「左」派教授,

對於妳的死諫,只能輕聲嘆息。

對於像妳這樣,

呻吟在飽食社會陰暗角落裡的

多少弱小又受苦的人,

我們寫的小說和詩歌是多麼蒼白軟弱,

我們的議論和運動是多麼空虛偽善。

工人邱惠珍啊,

為了使我們在妳仆倒的地方站起;

為了延燒妳那為義震怒的火炬;

為了共享妳對公平與幸福最執拗的渴想,

讓妳的死鞭打我們吧,

斥責我們吧,

教育我們吧,

好叫我們變得更堅強、成材。

-

◎作者簡介

陳映真,本名陳永善,另有筆名許南村、石家駒、陳秋彬等,籍貫臺北,1937116日生於苗栗,20161122日辭世,享年80歲。淡江文理學院(現淡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中學英文教師、製藥廠經理,參與《文學季刊》及《文季》、《夏潮論壇》等雜誌編務。1983年,與七等生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1985年,創辦《人間》雜誌,1989年成立人間出版社,擔任發行人。20066月,赴中國人民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此後定居北京。201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任名譽副主席。陳映真早年深受魯迅和社會主義影響,並在臺灣文壇推廣現實主義,為鄉土文學論戰中鄉土派的代表者之一。(改自「文學好臺誌」)

-

◎小編 #林宇軒 賞析

是的。陳映真,就是那位陳映真。〈工人邱惠珍〉刊登於200215日《聯合報》副刊。按鍾喬所述,這是陳映真唯一寫下的一首詩作。

陳映真最早在1968年受國際寫作計畫之邀,欲赴愛荷華駐村。然而在同年7月,他捲入了「民主台灣聯盟案」,被臺灣警備總司令部以《懲治叛亂條例》第2條第3項「預備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判處有期徒刑10年。這是台灣文學史上最大的白色恐怖案件,含陳映真在內共有三十多人被捕。直到出獄後,1983年才再次受邀,真正動身前往愛荷華,完成遲了十五年的文學之旅。

〈工人邱惠珍〉這首詩單從標題與副標題,可以明顯看出有著確切的書寫對象與事件。參照《苦勞網》的報導,陳映真所謂的「華隆公司」是一家創立於1967年的紡織企業,也是台灣第一家聚酯絲生產廠,曾經名列十大民營企業;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隨著台灣的經濟結構轉變而將重心轉向東南亞,同時逐漸把本地的工廠關閉或轉讓。公司在1997年起實施凍薪、1999年起取消年終獎金、2001年更實質開始減薪,當時的抗爭導致了陳映真筆下的女工「邱惠珍」在主管壓力下自殺。

在這首詩中,陳映真站在勞動者的視野,以「陀螺」的隱喻開篇,描繪邱惠珍在資本壓迫下試圖罷工,但最後卻仍舊筋疲力竭、無法停止自己的勞動命運。這封燃燒憤怒與悲憫的政治書信,憑藉著強烈的社會寫實精神與階級關懷,讓看似渺小的抵抗展現出巨大的張力,讓讀者直視勞動者的孤苦與抗爭的無奈。

整首詩不斷以「工人邱惠珍」進行複沓,在詩的後段轉向為更強烈的諷刺,直陳文藝之蒼白、政客之虛偽,透過強烈的質問召喚群體的記憶與責任。「讓妳的死鞭打我們吧」是全詩的靈魂呼喊:死亡不是結束,而是警鐘,是教育,更是一種觀念的火炬。透過這首詩,陳映真將個體的死亡提升為群體覺醒的起點,使詩不止於哀悼,更成為行動的檄文,延續了他一貫關注底層人民命運的創作信念。

-

美編:林宇軒

#陳映真 #愛荷華 #國際寫作計畫 #苦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