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十月主題:自然詩

 



十月主題:自然詩  ◎主編哲佑

  

本月的前半部,我們和駐愛爾蘭台北代表處以及愛爾蘭文學館(Museum of Literature Ireland)合作,規劃了十首台灣的詩歌,請愛爾蘭和蘇格蘭詩人來朗讀這些英譯的作品。而本月的後半部,主題則是「自然詩」。

  

關於自然與藝術、文學的結合或辯證,在東方和西方都有很長的歷史。中國文學從晉宋開始,自然山水開始脫離了政治、巫教與玄言,成為一種氣感的功夫論,開啟了往後中國的山水詩與山水藝術,「自然」一直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關鍵字。而在西方,對自然的態度可區分為「普羅米修斯」與「奧菲斯」二脈,前者主張以技術揭開自然面紗,後者則是對自然保有敬畏的、詩意的態度。若提到詩歌或藝術,佩托拉克登文圖山的記錄被視為「發現」風景的一個關鍵,與心靈、詩意的相互映照,似乎也暗示著人與自然彷彿是互為啟蒙。

   

自然無窮盡的奧秘顯然是藝術靈感的根源之一,但自然是否真的純淨無暇?德國哲學家Joachim Ritter便曾提出,「享受」才是欣賞風景的先決條件,而這基於個體的解放,故只能由城市而非鄉村提供。現代地理學者大衛哈維(David Harvey)也提出,「自然」其實沒有天生的價值,「自然就是和諧」的看法往往是人們把自己對於現實利益以外的價值渴望投射於上;舉例而言,一個被評價為「和諧無礙」的生態系,其實也可詮釋為進化論弱肉強食下的恐怖平衡。自然的山海鳥獸,到底以什麼方式、什麼形式落植在詩裡,似乎也值得反思。更進一步來說,近代以來人類文明造成的氣候變遷、生物滅絕,而如果人定勝天,科技能解決一切問題,「自然」又能在人類社會上佔有什麼角色?

  

由於本月單元的天數較少,關於自然詩這個主題,將分為以下三個單元:

  

一、10/16-10/21  自然的靈性

二、10/22-10/27  自然與人文的交會

三、10/28-11/1    毀滅與再生:人類世

  

希望大家會喜歡本月的主題。

  

---------

  

美編:花椰菜菜子

https://www.instagram.com/brocccoliiii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