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黑色土壤 ◎吳晟

 

黑色土壤 ◎吳晟

 

從幼童跟隨母親去農田

拾稻穗、拾蕃薯、採野菜

從年少跟隨母親去農田

割田草、挑秧苗、巡田水

從成年跟隨母親去農田

駛犁、插秧、施肥

在濁水溪畔廣大溪埔地

每一步踩踏田土的足跡

每一個貼近田土的身影

每一滴滴落田土的汗水

紛紛萌生根鬚、茂盛枝葉

凝結信靠大地的愛戀

一季一季平靜耕作

濁水溪畔每一寸黑色土壤

由芽而苗而綠意盎然

陪伴母親一生的寄託

豐富了我的年少和壯年

那是什麼花、什麼作物

又是如何日日夜夜緩慢成長

速食文化衝擊下

土生土長的家鄉子弟

還有誰記取

從牛犁牛耙到耕耘機

從秧盆秧桿到插秧機

從鐮刀打穀箱到割稻機

步步艱辛的稻作演變

將無地可耕而棄置

而我的足跡、我的身影和汗水

牢牢連結廣大溪埔地

無論擴張又擴張的經濟風潮

如何刺痛我信靠大地的愛戀

我仍願緊密守護每一寸黑色土壤

 

 

-

 

◎作者簡介

 

吳晟,1944年生。本名吳勝雄,台灣彰化縣溪州鄉圳寮村人。台灣鄉土作家,創作以新詩為主,散文為輔。寫作之餘亦從事農事。

 

屏東農業專科學校(現已改制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畢業後,曾任溪州國中生物科教師,1995年已退休。 寫作之外,兼任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師。「寫台灣人、敘台灣事、繪台灣景、抒台灣情」是吳晟的創作主張。他的作品都是從生活體驗中醞釀出來,情境動人,包含深刻的哲理。

 

-

 

◎小編宇軒賞析

 

身為一位對於土地相當重視的寫作者,詩人以自己的經歷鋪寫詩句:幼童、年少、成年,在全詩的開篇即寫到在自己每個人生階段的生活,都和農田有非常深刻的關聯;而這些透過詩人親深實踐體會的情感,在時間之下也「紛紛萌生根鬚、茂盛枝葉/凝結信靠大地的愛戀」,為人與土地的關係譜寫出更深層的意義。

 

美好回憶的鋪敘到了詩作的中段,開始產生了轉折與張力。詩人提及「速食文化」對於土地的衝擊,在現代社會的趨勢之下,科技革新並非只呈現在器物與制度上,還更進一步地讓我們的心靈也產生了在觀念上巨大的改變。耕耘機、插秧機與割稻機或許代表了我們與土地一種新的生活模式,但那些過去既有深層的緊密關係是不是也在這些機器的替換中,「替換」了我們的什麼呢?

 

全詩淺顯易懂,不用特別的賞析即可讀出詩所蘊含的意義,但透過這個機會我們可以思索與土地的關係,是否有更多改變的可能。我們都是被田地養大的人,當我們回頭看這片孕育我們的黑色土壤時,應該要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無論擴張又擴張的經濟風潮/如何刺痛我信靠大地的愛戀/我仍願緊密守護每一寸黑色土壤」無論這些外在層次的改變是如何沖刷時代,詩人依舊秉持著堅持的精神,以詩大聲說出了自己最真誠的告白。這是詩人的回答,那麼你呢?

 

  

-

 

美術編輯: @arteditor053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吳晟 #土壤 #自然與人文的對話 #黑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