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9日 星期日

我為美殉身 ◎艾蜜莉・狄金生 Emily Dickinson

 



我為美殉身 ◎艾蜜莉・狄金生 Emily Dickinson(譯者:董恆秀、賴傑威)

我為美殉身——在墓中

剛適應不久

便有——為真理殉身者,

被停放在鄰室——

他輕輕地問我「為何陣亡」?

「為美」,我回答——

「而我是為真理——美和真理原一體

那我們是兄弟」,他說——

所以,如同親人相見在一個晚上

我們隔墻交談——

直到青苔長到我們唇上——

且淹沒了我們的名字——

#449  ◎ Emily Dickinson

I died for Beauty - but was scarce

Adjusted in the Tomb

When One who died for Truth, was lain

In an adjoining Room -

He questioned softly“why I failed”?

“For Beauty”, I replied -

“And I - for Truth - Themself are One

We Brethren, are”, He said -

And so, as Kinsmen, met a Night -

We talked between the Rooms -

Until the Moss had reached our lips -

And covered up - our names -


◎作者簡介

艾蜜莉.狄金生(Emily Dickinson, 1830-1886),是美國最著名的女詩人,與惠特曼(Walter Whitman)齊名,同為19世紀美國詩壇兩大支柱。

她出生於美國麻州安默斯特的富裕家庭,二十歲起開始寫詩,風格領先所處的時代,既不求順暢也不按照語法,呈現出她對靈魂、生命、死亡、自然、愛情、真理的探究,也對後世的文學、哲學、藝術、電影等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十歲後逐漸隱居不出,身著白素衣袍,唯有少數至親、好友得以進入房內,終日閱讀寫作,連生病時也只允許醫生在門外隔空問診,引發後人無窮的想像與猜測。她的詩作近一千八百首,生前卻沒沒無聞,除了七首未具名的作品外,從未發表;死後詩作才由家人整理、編輯、出版。


◎小編 #許頤蘅 賞析

時日已久的荒涼的墓裡,住著兩位已經殉身的人。他們雖躺在代表永恆的死亡之中,思考與信念卻永恆持續,不斷「隔墻交談/直到青苔長到我們唇上」。本詩一開始設定的「殉身」一詞,本含有高尚的意味。身而為人我們以非永恆的血肉之軀活在世上,渴望的或許仍是永恆。

詩中,「美」與「真理」是兩位殉身者所信仰之物。本來二人互不相識,隔著厚厚的土層尋味對方殉身的原因,是什麼使對方甘於犧牲自己去無私成就呢?是「美」與「真理」的追求。這使兩位殉身者之間的隔閡崩坍,在提到「美與真理原一體」之時,他們初識的分界猛然泯滅,心理的距離親如兄弟。除了美和真理融為一體之外,因於追求與信仰,他們短暫生命相異的個體性,也漸漸融為一體。仿若代表一切萬物的差異,在獻身與精神上的交融之後,終將逐漸消逝。他們的精神脫韁於物理,試圖成為形式之外自由的存在。

狄金生的「青苔」意象更是點睛之筆。精妙的暗喻使整首詩穿越了易碎的肉體,進入了精神的永恆。青苔仿若時間,潛伏在陰暗潮濕、人跡罕見之處,附著於物體蔓延生長,莖細如絲,毛髮般覆蓋了、淹沒了殉身者們,淹沒了荒涼,以及他們於荒涼之內依舊堅持的長時間對談,淹沒熱切地探討,使所有想象與堅持仿佛與世界相融。而蔓生的青苔或許也將帶著他們的信念,逐漸衍生至更遠的地方,生生不息。

狄金生筆下的詩句那直逼感官的直觀性,有著屬於喃喃自語一般的「徑自」,以簡潔直白的對話,精確地描述了所有難以被敘述之外的那些堅持。


圖源:Pexels

美編:樂達Domingo

#艾蜜莉 #狄金生 #Emily #Dickinson #殉身 #美 #真理 #青苔 #永恆 #時間 #美國詩

2 則留言: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 謝謝你的賞析,但我想知道最後一句「且淹沒了我們的名字」可能有什麼含義。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