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駐外記者實習 ◎林達陽


 
駐外記者實習 ◎#林達陽
 
某年某月天氣雨。陌生的海面上,神的鍵盤繼續敲擊
游標,脈搏,漣漪,黝黑的魚群繼續擺尾,安靜的腳印
引領鬼魅穿過船底─誰曾因憑空發出電子信件
在此留下日子的痕跡?我低頭注視倒影,彷彿看見
群眾奔跑在我的深處、石塊紛紛擊破酒館窗戶
濺起浪花─我是一句波折的標語,音節鏗鏘,知易
難行,我是一種恐懼,我懷疑,我在輿論中了解自己
 
截稿之前拿起酒杯,我只是水,謙卑且透明
船窗之外最後一批候鳥掠過,港邊嘩嘩長出
不合理的闊葉樹林,對著天空伸展枝葉、花卉
熟成的水果我能預見:味甜可食,容易成癮
我將難以釋懷─為何大霧仍未消散?不存在的商賈
繼續兜售神祕的香味,舶來品上標示著容易發音的外語
不同品牌的菸在我們嘴裡,有著一樣的口氣
 
我曾報導匯率,往事的價差。我有情緒但是
沒有目的,昨日的真偽難以辨明。倒敘的故事線
延伸向前,氣象預報引述剛剛發生的種種數據
高氣壓與低氣壓互相推擠、牽引─將起風了,不再有雲
無人觀測海象的此刻,握緊老舊的相機在我手裡
 
當事實離我越來越遠,我就離世界越來越近
 
--
  
攝影提供:網路素材
美術設計:琬融
  
--
   
◎作者簡介
 
林達陽(1982年-),台灣高雄人,臺灣新生代詩人、作家。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畢業,輔仁大學法律學系學士,國立東華大學藝術碩士。作品以新詩、散文為主。曾獲三大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香港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
 
高中時與高雄女中、道明中學學生共同創辦第一屆馭墨三城文學獎,推廣南部校園創作風氣。高中畢業後與高雄中學校友凌性傑、陳雋弘、黃信恩、趙家緯等人成立出版坊松濤文社,致力於出版高雄年輕創作者的文學創作。
 
--
 
◎小編賞析
 
本詩是作者第十三屆台北文學獎的得獎作品。作者一向善於使用大量的意象和流動的比喻完成一首詩,這首「駐外記者實習」就是非常鮮明的例子。透過這些技法,這首詩試著傳達實習記者不得不面對事實的無奈。
 
從第一段前頭就是「群眾奔跑在我的深處」、「石塊紛紛擊破酒館玻璃」。這些爆發性的場面,所傳達出去卻只是大海濺起的浪花,筆電上一句波折的標語,於此透露出敘事者〈作為一位記者〉對自己工作的能力和使命的懷疑。究竟是敘事者的記者能力不夠,以至於對他面對到如此震撼的事件時,交到了讀者面前的文字就只能是波瀾不驚的小報導?還是他的工作使命,使得「傳達事實」這件事並不如表面所說真的就只是「傳達事實」而已?行動總是比認知還要困難,作者在恐懼懷疑中,藉由輿論對報導的反應來定位自己的成功和失敗。畢竟一位記者就是要用筆發揮影響力,而如果輿論不因記者的筆而有所導向──不論好或壞──那是否代表連做為一個記者基本的價值都蕩然無存?
 
在這樣的自我質問面前,作者透過這首詩,表達「唯有更謙卑的面對自己」這樣的立場。從這句「截稿之前拿起酒杯,我只是水,謙卑且透明」開始,詩語由實入虛,而這邊的水隨著意識慢慢延伸,有了變成大海的可能。這裡的海洋景觀成為敘事者思緒的流動,進入意識流的層次。第一個意象是「港邊嘩嘩長出/不合理的闊葉樹林」,此處用「嘩嘩」展現人群的鼎沸聲。而這樣的鼎沸聲,敘事者接著換了一行,又將此比喻成闊葉樹林。生長在溫和適宜的闊葉林環境當中,隱喻著普羅大眾的喧嚷熱情,和同時是「烏合之眾」的盲從性。
 
第二個「熟成的水果」意象暗喻著聳動的報導是人們容易成癮的水果,在此處不難聯想可能是前頭作者對自己的自我懷疑。在事實裏頭是否要添加一定分量的「添加物」,像水果一樣說成舶來品就會吸引群眾蜂擁而上。「大霧」指的是一種惡意欺騙,真相被蒙蔽的現象。「不存在的商賈」則代表這麼追隨大眾潮流的記者久而久之內心也逐漸扭曲。掛著善良的笑販賣變形的「真相」,並根據銷售量多少添加越來越強烈的添加物。
 
一直到最後兩段,對於現實的無奈無限擴大。「往事的價差」、「我有情緒但是/沒有目的」、「昨日的真偽難以辨明」的現實與想像中巨大的落差轉換成「高氣壓與低氣壓互相推擠、牽引─將起風了,不再有雲」如此富有圖像的意象。激盪、拉扯,可即使沒有人站在前頭,敘事者卻依然握緊老舊的相機在手裡。那樣的堅決,卻在最後迎向一種莫可奈何面對世界的覺悟──「當事實離我越來越遠,我就離世界越來越近」。
 
這個事實指的是當下發生的爆炸性事件,而世界則指稱前頭所說這個荒謬盲從又喧嘩熱情的世界,所謂覺悟則是對事實的書寫和輿論所好之間巨大落差帶來的挫敗感。這樣類似的經驗,曾在媒體實習過的小編有強烈共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