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

煙囪 ◎吳新榮/葉笛譯

煙囪 ◎吳新榮/葉笛譯
 
綠色甘蔗園連綿的大平原
五月底風
涼幽幽地吹來
尾葉就戰慄著
接連著波及下去
白色壯大的屋頂
在遙迢的遠方一角
如宮殿般浮現著
黑而長的煙囪從那上面
輪廓分明地刺上藍天
青—白—黑—碧
徐徐吹來的風
波動著的尾葉
那過於和平的景象
任何畫家都沒法畫出來
 
然而一到冬天
從這座白色屋頂下
資本就呵呵大笑起來
從這黑色煙囪上
勞動的嘆息就響了出來
啊,壓榨出來的是甘蔗汁
流出來的是腥味的人血!
而煤煙和沙塵
把平原把陰沉的灰色染盡
使天空變得鬱鬱悶悶的
最後腐蝕著人們的心胸
啊,任何畫家
這幅栩栩如生的光景都無法描繪
 
不久要償還算帳的日子來啦
集合於煙囪下的黑塊*1
每人手上兩張白紙
收据和借條的金額
真叫人窩心的每年都相等*2
對嚷叫的妻子
對訴說肚子餓的孩子
我要指出這座白堊的高塔
白色屋頂就是枉死城
黑色煙囪就是怨恨的標的
 
 
1*譯註:黑塊表示聚集的人們黑壓壓的頭。
2*每天小編註:此句原文為「くやしくも毎年イコールだ」,張良澤之譯文則為「不平又奈何」。為尊重譯者,此處不更動譯文,提供不同版本及原文予讀者參考。
 
--
 
◎ 作者簡介
 
吳新榮(1907-1967),字史民,號震瀛、兆行,晚號琑琅山房主人,臺南漚汪堡(今臺南市將軍區)人。1928年考取日本東京醫專,1930年開始發表新詩,1932年畢業後回臺,接下叔父在佳里開設的「佳里醫院」。在日治時期曾參與組織「佳里青風會」、「臺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為「鹽分地帶」文學結社代表人物之一。
 
戰後吳新榮曾擔任臺南縣參議員。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遭逮捕入獄。後來投身於地方文史工作,曾擔任臺南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組長,並主編《南瀛文獻》。
 
--
 
◎小編宇路賞析
 
吳新榮的這首〈煙囪〉(日文:煙突),被視為日殖時期台灣的左翼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筆者找到兩個譯本,張良澤的譯文較優美,用字較精簡,但葉笛的版本更貼近原文文法,僅有一處可能有偏離原文之意(見詩末註2),故賞析以葉笛的翻譯為主。
 
日本殖民台灣後開始發展製糖工業,成立製糖會社,二十世紀初起陸續建置糖廠,並設立許多不合理的制度,壓低甘蔗價格,卻將蔗糖外銷到世界各地創造高利潤,使蔗農苦不堪言,因此出現了「第一憨,種甘蔗互會社磅」這樣的諺語。發表於1935年《台灣文藝》,這首詩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
 
在吳新榮的筆下,不需寫出人民的勞動,白色的屋頂和黑色的煙囪,映襯在青色的甘蔗葉和藍色的天空下,顯得特別刺眼,五月涼爽的風也吹得綠葉戰慄(戦い),直到冬天甘蔗收成至糖廠製糖,「壓榨出來的是甘蔗汁/流出來的是腥味的人血」,還有什麼比這更適合用來比喻資本壓迫勞動人民的形象呢?辛苦工作了一整年的蔗農,等到年末算帳的時候,卻無奈地發現借據和賣出甘蔗的收據金額相等,根本無法賺多餘的錢維持生計。原文的「くやしく」有悔恨、可惜之意,而葉笛的翻譯寫作了「真叫人窩心的」,更顯得諷刺。最後,吳新榮藉敘事者的口,指出那白色的屋頂和黑色巨大煙囪,即是資本的罪惡象徵。
 
日治時代有許多接觸過西方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台灣人,試圖反抗日本的帝國殖民暴政,有的發起武裝革命,有的則用筆寫下深刻的勞苦人民心聲,對當時的日本政府發出最沉重的控訴。
 
--
 
美術編輯:宇君(ig:dj00716)
圖片來源:https://www.pxfuel.com/en/free-photo-xisug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吳新榮 #煙囪 #現實主義 #批判 #鄉土文學 #甘蔗 #日本 #殖民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