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馬賽克尋人啟事 ◎詹佳鑫


馬賽克尋人啟事 ◎詹佳鑫

 

我以為你會回到台北車站

在我們熟悉的廣場或補習班

等我,向我說明失蹤的經過

燈光漸暗,人聲開始沸騰

我努力回想你的習慣與特徵

卻只記得你漫遊在誠品、唱片行或星巴克

假裝從容,並學會欺騙、逃避

 

我跟隨眾人穿越斑馬線

前往未知的目的地,我以為

你就在那裡

在你曾去過而我從未抵達的地方

向他人學習本能

 

難以躲避高樓錯落的陰影

憂傷交疊著憂傷,身體擦撞

(我能這樣遇見你嗎)

夜晚的高潮時刻,喇叭轟鳴

霓虹閃爍,適應相似但不同的體溫

感覺城市迷濛且必要的光與熱

緩緩擴散在每一具冰冷的軀殼

 

我記得你的真戲假作,你的執著

總在意識紅燈時依然埋頭苦幹

逼迫自己不斷前進,失去方向

總用愉悅的神情告訴別人:我很好

卻忘了告訴自己

 

呼喊你(只要你的聯絡方式,無關乎

失蹤地點與日期)報紙、尋人網站紛紛無效

我只能仔細地對照,我們之間相同的部分

排除虛構成分,重回生活本身

調慢日常事物播放的速度

指認身旁逼真的配音

 

「你在哪裡?」 如果我能找到你

(或你發現你自己)我要給你

一張紙和一支筆,作為承諾的賞金

可我已經疲於找尋──

最終我還是得繞回原路

沿途數著一盞盞希望的路燈

重複張貼打有馬賽克的尋人啟事

 

--

 

◎作者簡介:

 

詹佳鑫,1992年生,素食者,台大中文系、台大台文所畢業。曾獲台北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台大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作品曾選入《創世紀詩刊》、《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2014臺灣詩選》、《當代台灣文學英譯》等。

(取自《無聲的催眠》作者簡介)

 

--

 

◎小編淵智賞析:

 

都市起源於文明定居的需要,人們在都市裡面彼此建築出各自所需的事物,互相供給,相生相息。然而,隨著文明的變遷與更易,人們往往僅就物質需求做最大限度的滿足,卻漸漸忽略了性靈上的需求,導致了現代都市文學裡面,最容易感受到的不適感與躁鬱。而此,也正是這首詩所要表達之主要意涵。

  

這首詩大量的運用了都市性的詞彙,首段的台北車站、廣場、補習班,到誠品、唱片行和星巴克,以錯落於現代台北的各式地景,彰顯資本主義下商品化的一切令人目盲、熟悉卻也陌生的景象。也一定程度得展露了人在都市裡生存的姿態,「假裝從容,並學會欺騙、逃避」,此一形象成了主要的核心,貫穿了整首詩,如第三段「感覺城市迷濛且必要的光與熱/緩緩擴散在每一具冰冷的軀殼」、第四段「總用愉悅的表情告訴別人:我很好/卻忘了告訴自己」,這類為了適應而進行的偽裝;然而,這種偽裝導致的終究是自我與都市的貌合神離,於是在詩人的第一人稱敘事下,便展現了這種分離,最終導致的個人意識的消散。

 

前進是一種必要,還是一種迷失?在反覆試圖前進的過程裡,我們看不見一條路筆直的向前延伸,許多人往往看見的只是一場大霧,在霧中,他們看不清自己的樣子,只能不斷行走,卻不知道自己的路是否正確,因此詩人也寫下了意識消散以前,「你」所做的一切努力,「我記得你的真戲假作,你的執著/總在意識紅燈時依然埋頭苦幹/逼迫自己不斷前進,失去方向」,痛楚看來歷歷在目,沒有人打從一開始便迷失方向,但都市的型態,總會注定部分的人們,就像詩裡所描繪的一樣,不斷努力,卻始終在行進的路上歪斜,最終打轉、回到原點、更甚者便直接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在這首詩中,所謂的「你」並沒有任何辨識身分的線索,我們只能感受到詩人對於「你」、「我」之間的親密,和尋而未果的失落。彷彿「你」不過就是詩人一部份的自己,而所謂的尋人啟事,並不是真的想要找到誰,而是找到因都市的躁鬱所分隔開來的那部分的自我。而在最後上,詩人卻也提供了解救「你」的賞金(或說是方法),「我要給你/一張紙和一支筆,作為承諾的賞金」。固然,人們在都市裡更容易失義自己,但只要我們尚有紙和筆,便能寫下那些我們所傷痛的、所亟欲被擁抱之事物,即使深夜被大樓的影子和光害遮蓋了月亮和星光,我們依然有路燈,可以沿路走去,永遠懷抱著希望。

 

--

 

美術編輯、照片: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都市詩 #都市的模樣 #詹佳鑫 #馬賽克尋人啟事 #真戲假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