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0日 星期五

打開寫滿郵寄地址的水果箱 ◎莊元生

打開寫滿郵寄地址的水果箱 有字.png

〈打開寫滿郵寄地址的水果箱〉 ◎莊元生
 
這就是生活的傷痕嗎?
一個裝臺灣水果的紙箱
估計載過西瓜、旺來與蓮霧
到我手時在小巷燈光昏暗的水果攤
褶疊的重量幽幽穿過校園的相思林
走一段碎石子路從圖書館
踏著葉隙的月色走回研究生宿舍
長廊有衣服晾曬頎長的陰影
 
將一本又一本的書籍放入紙箱
背後無人一陣涼意
猶如在灰燼裏撿拾父親的骨殖入甕
不應有的意象聯想確實在心中昇起
至此相信人生識字憂患始
 
新界東北老家面臨滅村
郵寄地址如何落筆?
填上一個郵箱編號?
學生通訊錄上的永久住址在冷笑
在這裏生活了幾十年
最後只剩一個號碼?
 
暑假期間
打開寄回原本裝水果的紙箱
腐爛的西瓜、旺來與蓮霧
一本又一本長途屈曲身體的書籍
伸伸滿是傷痕的手腳
曬過盛夏的陽光
不久又被放回不見天日的箱內
至少厚實的紙皮箱是他們
可以暫時安居的家
 
--
  
◎作者簡介
 
莊元生,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小說首獎、香港青年文學獎新詩獎及散文獎等。作品散見於香港及臺灣各報章雜誌。
 
--
  
◎小編賞析
 
「這就是生活的傷痕嗎?」寫滿郵寄地址的水果箱,已被無數次的打開,復又合起——寄送,抵達。沈甸甸的箱子早已傷痕累累。
 
詩人見著紙箱,彷彿看見自身命運的隱喻,詩人以「紙箱」意象貫穿全詩。
 
首段以回憶切入,敘寫紙箱的來歷,與紙箱相遇的情景。第二段虛實交錯,將打包書籍與「在灰燼裏撿拾父親的骨殖入甕」相連。此時「紙箱」與「甕」連結,象徵的是承裝生活重量的空間。書宛如研究者的根,與象徵家庭根源的父親相互連結。第三段,提示了為什麼詩人必要時時「打包紙箱」,將重要的那些事物帶在身邊,這是失卻根著之地的悲傷。(註一)
 
末段,詩人將寄回的紙箱再次打開,詩人以「腐爛」、「屈曲身體」、「滿是傷痕」形容,旅程波折、昏暗而且壓抑。「伸伸滿是傷痕的手腳/曬過盛夏的陽光」此時的舒展只是暫時的安適。看著壓縮蜷曲的書,詩人深感這些書不應如此對待,就像那從未能好好安置的家,無奈現實不允。「紙箱」這裏化為一只「皮箱」,旅人的行囊與珍貴的家當,不久,又將再次踏上飄泊之路。
 
註一:新界東北發展計劃,1990年代香港政府始研議發展新界東北成為新市鎮,中間因經濟衰退問題而擱置,一直到2007年才再度重啟。2008至2012年期間的政府方與當地居民對話過程並不順利,該計畫涉及當地農地存續之環境議題,與大量居民搬遷問題。居民要求撤回計劃,但政府方不應,繼而引發多次抗爭行動。
 
延伸閱讀: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石仔嶺-東北收地-東北發展-111486
 
--
美術設計:泱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