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日 星期一

六月主題:【中國當代詩】⠀⠀主編文/柄富

 

六月主題:【中國當代詩】⠀⠀主編文/柄富

這個月每詩的主題是「中國當代詩」,這是一個需要被好好解釋的題目,也有點敏感。好像提到中國我們就特別緊張,確實,這種警戒是必要的,這種情緒的複雜也理所當然,不過如果因為這種國與國間的緊張關係,就特意不去讀中國好的當代作品,那顯然是作為詩歌讀者的損失。挖寶不分敵友,就算是想著知己知敵,百戰百勝,為了讀更美的詩(也為了我們的寫),我們也應該讀中國詩,更好能夠簡單地了解這個重點鄰居的當代詩歌發展史,以及坐鎮當中,有那些詩歌的好對手。
 
 
「中國當代詩」這個詞是發想於唐捐老師的〈現代漢詩的詩意轉換〉一文,他自陳其論文處理的是「現代中國詩(1949年前)」與「當代台灣詩(1949年後)」,這相信也是我們多數人較熟悉的新詩教育路線,1949前的中國到1949以後的台灣,以1949作為現代、當代的分野很有意思。也是在1949之後,中國的詩歌發展踏入了今天我們較為陌生的領域中,這個領域以唐捐的說法依此類推就叫做「中國當代詩」(中國學者稱其為「先鋒詩歌」。),也是本月我們想特別介紹的範圍,從1949一直到2000年世紀末的中國當代詩發展。
 
 
1949年以後,50年代的中國詩歌首先是較為政治口號的集體創作(和那時的台灣一樣),主要是宣傳樣板那樣的詩,當然它也是文學,但因為時間有限,我們就先跳過這段「特別典型」的時期。依照張桃洲在秀威出版的《中國大陸先鋒詩歌簡史》,再來的新詩發展流變依序是「地下詩歌」、「朦朧派」,再到各地大學生群起的詩派詩群,以及其後所提出的「第三代詩歌」,至世紀末互相攻防的知識份子與民間寫作兩派。如此作為本月的四週架構如下,希望可以簡單地帶讀者認識中國當代詩的發展史。
 
第一週:地下詩歌到朦朧派(1960~70年代末)
 
第二週:北大詩派與巴蜀詩群(1980年代)
 
第三週:大學生詩派(1980年代)與第三代詩歌(1986~)
 
第四週:世紀末:知識份子與民間寫作(1990年代)
 
 
-
 
圖片來源:林宇軒
美術編輯:林宇軒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中國先鋒詩歌 #1949以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