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5日 星期二

冬日外灘讀罷《神曲》 ◎陳東東

冬日外灘讀罷《神曲》 ◎陳東東

 

噴泉靜止,火焰正

上升。冬天的太陽到達了頂端

冬天的太陽浩大而公正

照徹、充滿,如最高的信仰

它的光徐行在中午的水面

 

在中午的岸上,我合攏詩篇

我甦醒的眼睛

看到了水鳥迷失的姿態

(那白色的一群掠過鐵橋

投身於玻璃和反光的境界……)

 

派遣愁緒的遊人經過,湧向噴泉

開闊的街口

她們把相機高舉過頂

他們要留存

最後的幻影

 

鑽石引導,火焰正

上升。俾特麗採使讚歌持續

在中午的岸上我合攏詩篇

我甦醒的眼睛

又看見一個下降的冬夜

 

 

-

 

◎作者簡介

 

陳東東,上海人,中國現代詩人,出生於上海,1980年考入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不久開始寫詩,大學二年級時跟同班同學、詩人王寅和陸憶敏等創辦油印詩刊《作品》。1984年大學畢業後到上海市第十一中學做高中語文教師,同年《海上》和《大陸》詩刊創刊,成為這兩個油印雜誌的重要作者。成名作《點燈》《雨中的馬》等刊發於貝嶺編選的《中國現代詩38首》,油印詩集《眼眶裡的沙瞳仁》在杭州出版,其中詩作被《中國》雜誌轉載,引起矚目。

 

-

 

◎小編皮皮賞析

 

首先,外灘是上海市中心的一個區域,外灘沿路坐擁二十多幢風格各異的歷史建築,故而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群」。自上海開埠後,外灘就開始成為了上海乃至中國的金融及貿易中心,也被稱為「東方華爾街」。而《神曲》則是與莎士比亞、歌德並稱世界三大文學巨匠的詩人但丁的文學作品。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略特(T. S. Eliot)也曾說:「但丁與莎士比亞平分了現代的世界,再沒有第三者存在。」詩人在冷冽的冬季,待在熱鬧的市中心,讀畢代表歐洲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思想的中世紀長篇詩歌之後,寫下了這首詩,我們幾乎能想見其衝突又翻湧的心情於此詩展現。

 

回到詩作,我們可以發現首段和末段皆提及「火焰正/上升」──「噴泉靜止,火焰正/上升。」與「鑽石引導,火焰正/上升。」就研究中國現當代詩歌和戲劇的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副教授翟月琴著作《獨弦琴:詩人的抒情聲音》中指出,兩次的上升標示著兩次情緒的膨脹,同時也蘊含兩種層面。一方面是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則是詩人的迷失。(註1)

 

「冬天的太陽到達了頂端……照徹、充滿,如最高的信仰/它的光徐行在中午的水面」太陽隨著火焰上升到達了頂端,照得徹底,但太陽光卻低調的緩慢徐行在水面。再來,作者將視線收攏到自身。「……我合攏詩篇/我甦醒的眼睛/看到了水鳥迷失的姿態」他蓋起書本,看見了水鳥。水鳥掠過鐵橋,身影反射在玻璃上,本該是輕巧的畫面,但詩人卻認為其姿態迷失,像是行雲流水的飛行遇到了某種阻力──接著,「派遣愁緒的遊人經過……她們把相機高舉過頂/他們要留存/最後的幻影」遊人讓人直覺聯想到歡快的氛圍,詩人卻以愁緒形容;欲使人拍照留念的,應該是再真實不過的美好景象,詩人卻說那不只是最後的、更是與真實對立的幻影。詩人的激動與收束,於詩句中,以物理的高低位置和無形的情緒描述表露無遺。正是這樣的高低轉換,形成一種互相牽制的力量,也確立了為何迷失的緣由。

 

最後,火焰依舊上升,讚歌也持續著,詩人甦醒的眼睛,看見的是再一次的午夜降臨。一開始滿溢的躍動,隨著詩人,一同步入了闃靜的黑夜。

 

註1:翟月琴,《獨弦琴:詩人的抒情聲音》,(台北:秀威經典,2018),頁136-137

 

-

 

圖片來源:鄭閔聰

美術編輯:鄭閔聰

 

-

 

#每天為你讀一手詩 #中國當代詩 #知識份子寫作 #陳東東 #冬日外灘讀罷 #神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