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傷之旅──憂傷西海岸之一 ◎吳晟
海洋從最澄澈的遠方
波濤蕩漾,召喚河川
河川承載我們靈魂深處的想望
奔赴海岸去相會
設法穿過城鎮的燥熱和擁擠
清風 湛藍 遼闊
應該就在前方
接納我渴求洗滌的心胸
沿著河濱道路,車子向西行
倨傲的水泥堤防
冷冷隔絕我的視野
預期中整排整排綠蔭
只剩下幾株零落的木麻黃
等著風沙,更形消瘦
如果海與陸相連的弧線
是一幅大型水彩畫的主題
那柔軟的沙灘
便是人世與自然
座標上最美麗的交集
為這景色,我將更喜歡面海歌詠
但我觸目所及
鐵罐鋁罐隨處鑲嵌
保特瓶、普利龍、塑膠袋、破家具……
隨潮流來回漂浮、棄置
隨海風飄送陣陣惡臭
儘管海洋仍敞開無言胸膛
潮水一遍一遍刷洗
這受創斑斑的海岸
再也沒有能力承受
放肆傾洩的貪欲
我的憂傷遊走整個西海岸
就像逃離城鎮來到海岸
此刻,我更想快速往回跑
何處啊可躲避錐心的刺痛
──1999.5.27《台灣日報》
--
◎作者簡介
吳晟,1944年出生於臺中州,彰化縣溪州鄉人。主編前衛版年度詩選《一九八三台灣詩選》時,大膽選入生態詩。
因詩作常見農耕田園日常,早期多被定義為「田園詩」代表詩人,隨著其關注現實、保衛故鄉的血性,環保生態關懷的意識也常流露於詩句中。
1999年於報刊連續發表〈憂傷西海岸〉系列作品五首,為其守護鄉土生態的捍衛之作。為保留台灣原生種生態,吳晟自費購地、親植一片台灣原生種樹園,以母名命名為:純園。
2011年號召藝文界參與「反國光石化」運動,阻擋石化業進侵濁水溪北岸,保住故鄉彰化西南角溼地。
--
◎小編宇路賞析
本詩開篇便從海洋開始,描寫海洋與河川的互動,一方召喚,另一方「承載我們靈魂深處的想望」,以「奔赴」這個動詞,不僅擬人化了河川,也加強了「想望」的程度。全詩只有此處出現了「我們」這個主詞,後續則都只有「我」,根據文意判斷,「我們」所指代的應是指「我」與「河川」。接著「穿過城鎮的燥熱和擁擠」,與之對比的是「清風 湛藍 遼闊」,但此刻只是想像,還未真正見到海岸。一路西行,見到的不是綠樹,取而代之的是「倨傲的水泥堤防/冷冷隔絕我的視野」,這是詩中出現的第一個轉折。
第三段視角來到了沙灘,同樣敘述了一段作者(敘事者)對海岸的美好印象,中段「但我觸目所及……」出現全詩的第二個轉折,又是一個強烈的對比,美麗、柔軟的沙灘上,盡是冰冷、堅硬、惡臭的垃圾。第四段,以海洋的擬人視角,寫因人類的貪欲而製造出來的垃圾對海岸的傷害。最末段回到了敘事者角度,原本想「逃離城鎮來到海岸」,卻因看到了海岸的慘況「更想快速往回跑」,與首段「奔赴」海岸形成強烈反差。最末句「何處啊可躲避錐心的刺痛」原本應是反問句「錐心的刺痛,何處可躲避啊?」,使用了倒裝以強調「已經無處可躲避」的事實。
全詩不使用艱深的詞句、文法與象徵,直白易懂一直都是吳晟寫詩的特色,但也因此,在寫作生態詩、批判人類對環境破壞這類作品時,更容易深入人心,喚起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
美編:李昱賢 IG: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生態詩 #吳晟 #西海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