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9日 星期三

鴛鴦 ◎也斯  


鴛鴦 ◎也斯  
 
五種不同的茶葉沖出了
香濃的奶茶,用布袋
或傳說中的絲襪溫柔包容混雜
沖水倒進另一個茶壺,經歷時間的長短
影響了茶味的濃淡,這分寸
還能掌握得好嗎?若果把奶茶
混進另一杯咖啡?那濃烈的飲料
可是壓倒性的,抹煞了對方?
還是保留另外一種味道:街頭的大牌檔
從日常的爐灶上累積情理與世故
混和了日常的八卦與通達,勤奮又帶點
散漫的......那些說不清楚的味道
 
一九九七年
 
--
 
◎作者介紹
 
梁秉鈞(1949-2013)筆名也斯,香港詩人、小說家、散文家、文化評論家、學者、攝影師。
 
六○年代初他開始創作,五十年來從沒間斷。一九七八年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中國新詩與西方現代主義的關係,獲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Aesthetics of Opposition: A Study of the Modernist Generation of Chinese Poets (1936-1949)《抗衡的美學:中國新詩中的現代主義(一九三六─一九四九)》是研究中國現代詩的重要文獻。返港後任教於香港大學英文系及比較文學系,後擔任嶺南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講座教授,兼任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及人文學科研究中心主任。
 
--
 
◎小編一尾賞析
 
 詩者,經過語言的鍛造,有時讀來令人晦澀難懂,總使讀詩初心者為之卻步,起手式總會被嫌說:「這好難懂喔?這在寫什麼鬼東西啊?」寫得大白話,又會被酸說:「x!這也是詩喔?這麼直白我也會寫啊!這根本分行散文啊!」
 
詩人真難為。但為什麼一首詩被嗆大白話、分行散文,還是可以被稱作詩呢?我想也斯的詩可以作如此解。
 
寫於一九九七年的〈鴛鴦〉,那對於香港的時代隱喻早不需人多言,但我們先來談談也斯的文字。直白的文字、流暢的句子、易於分解的行段是也斯作品的標誌,這樣稀疏的文字難免也有分行散文之嫌,但標點為這稀疏的文字增添了詩的韻律與節奏。「還能掌握得好嗎?若果把奶茶/混進另一杯咖啡?那濃烈的飲料/可是壓倒性的,抹煞了對方?」分行、逗點、問號將原來平鋪直敘的問句,造成視覺與聽覺意義上的暫留,使讀者於字句閱讀間加以停頓、思索,讓問句更具反思的意味。

中說:「疏鬆未必是缺點,其實比起緊壓的詩句,更生出溫柔與撫慰。再者,疏鬆的詩句,更依賴意義與情懷的灌注」,那我們可以再去追問這首詩的意義與情懷是什麼?
 
也斯以香港的常民飲食――鴛鴦,來比喻香港文化,香港這塊土地同時立基於中英兩地的文化,那文化就如同在布袋或絲襪裡的茶葉,交融混雜,此消彼長,而回歸後的日子,一方的文化會壓倒性的勝過另一方嗎?也斯的詩裡常出現這樣提問,他的問題總是懸而未決,不過答案卻也已在詩中展現。
 
分行,使得「街頭的大牌檔」承接著前句的答案,與後句的開展,也斯的情懷也就此顯現。借用個也斯式的問答,香港的食物是什麼味道?中國味?英國味?
 
「混和了日常的八卦與通達,勤奮又帶點/散漫的......那些說不清楚的味道」
 
末段的斷句、接著刪節號,造成了詩句欲言又止的效果,但身在我城其中的詩人,可能也真不知道香港該是什麼味道,或許那些八卦、通達、勤奮又散漫說不清的味道,才是香港人的性格,才是香港缺一不可的「本味」。
 
參考資料:
楊佳嫻:〈泥濘亦是這般真實:悼也斯〉,《小火山群》
蕭欣浩:〈也斯的跨文化飲食地圖――以其詩作、攝影為研究中心〉,《僭越的夜行――梁秉鈞新詩作品評論資料彙編》
 
--
 
美術設計:張展豪
圖片來源:張展豪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香港 #也斯 #鴛鴦奶茶 #絲襪奶茶 #香港美食 #香港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