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6日 星期日

鏡子 ◎波特萊爾著 辜振豐譯

〈鏡子〉 ◎波特萊爾著 辜振豐譯
 
一位低級男走進來,對鏡子照著自己。
 
「為何對鏡子看自己,既然如此會讓你不爽?」
 
這位低級男答道:「根據八九年的不朽原則,人人生而平等。因此我有瞧瞧分身的權利;管它爽不爽,我只在乎良心。」
 
依照常識來看,我或許是對的,但就法律而言,他也沒錯。
 
--
 
◎作者簡介
 
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
 
十九世紀法蘭西詩壇奇葩,名作《惡之華》、《巴黎的憂鬱》享譽全球。其藝術評論《現代生活的畫家》也馳名遠近。
 
取自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7383
 
--
 
◎譯者簡介
 
辜振豐
 
曾任教東吳大學,著有《布爾喬亞》、《時尚考》,譯有《惡之華》。近年來埋首書物裝幀實驗。
 
取自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7383
 
--

◎小編洪紹賞析
 
波特萊爾的〈鏡子〉,以1789年《人權宣言》這樣「巨大」的政治正確概念對照「渺小且個人化」的價值判斷,從兩者的衝突裡拉出感官張力。
 
當主人公「男」在散文詩裡現身,他的第一形象就直接毫無道理的被定型為「低級」。以文學的表現方式來說,這個低級通常不會停留在字面上,而是使用各種方式勾勒出具體的「低級」感覺。波特萊爾在這裡使用的是另外一種寫作技巧:不解釋。
 
不解釋讓低級成為一種模糊的概念,在閱讀的過程裡藉由情節的緊湊,會讓讀者自己去對應自己的想像。一百個人討論的美麗跟低級可能各有分別,但只談「低級男走進來」,隨著劇情明快的延伸,對這低級是什麼具體模樣的討論就此打住了,很快讀者就想像出一具象畫面:一個低級男對鏡自照。
 
「為何對鏡子看自己,既然如此會讓你不爽?」這個時候,這個直接插入的聲音非常重要,他成功引導了敘述的調性,從外部行為的描寫變成了內心的單刀直入。發話者可能是低級男自己內心的另一個聲音,亦可能是寫作者安排的另一儼然上帝般高位存在——總之這直指內心的聲音,完全逼使低級男照鏡子的行為成為對自己低級不堪(即使我們其實沒有真的細究到底低級在哪......)的叩問,第一段的敘事就這樣被第二段「超越」,引導我們的理智期望在衝突裡看到低級男的回應。
 
而低級男的回應則類似於開大絕,就好像網路上我們常常看到的oo或xx,動不動就「我有言論自由......」,欸欸,但其實這大絕你也不能說錯。低級男就不能攬鏡自照嗎?就不能面對(可能外人或自己認知上)不夠美好的自己嗎?
 
鏡子不只揭示了低級男「有一個醜惡的分身」此一客觀現實,而他對鏡子裡自己「管它爽不爽,我只在乎良心。」的態度,不僅是鏡外的自己對自己分身生存意義的辯護,亦是自己對這個聲音的反駁。你覺得我醜陋嗎?但即使我醜陋,難道我就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管他爽不爽?
 
若我們從平常打筆仗的「意義」或「勝敗」來觀察,詩的最後「依照常識來看,我或許是對的,但就法律而言,他也沒錯。」頗有打迷糊仗的味道,但就這首詩的積極意義,我會解讀為在人權面向與(可能帶點偏見的)嘗試面向,兩者完成了和解。提問的聲音不再以貶抑的角度質疑低級男存在的意義,低級男也坦然面對鏡子裡自己的模樣——不論低俗高貴,不論醜惡俊美。鏡子塑造了兩個我,這份倒影本身是有自我主體意識的。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