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日 星期六

這蛋糕 ◎陳黎


這蛋糕 ◎陳黎
  
這蛋糕閱讀你的每一吋喜怒哀樂
它豢養你情緒的溼度,硬度
即使當你離開,像昨日,這屋子
去和那人見面
它聽到你急促的心跳和呼吸
  
優雅的起伏依附在若無其事的表面
海綿的軀體吸收你掉落的
每一滴淚
它膨脹(他說我不再愛你)
它收縮,它痙攣
  
它維持做為一塊蛋糕的新鮮與
完整。你的笑聲讓它多出一種
蜂蜜味,但不曾多出一個缺口
你的欲望,是的欲望,冀求出
口︰看,這蛋糕均勻的毛細孔
  
這蛋糕烘焙你的官感
在時間的麵包舖
在冥想的微波爐
喂,它說
可以吃了
 
--
 
◎作者簡介

 陳黎,本名陳膺文,1954 年生,台灣花蓮人,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廟前》、《動物搖籃曲》、《小丑畢費的戀歌》、《家庭之旅》、《小宇宙》、《島嶼邊緣》、《貓對鏡》、《苦惱與自由的平均律》、《輕/慢》、《我/城》、《妖/冶》、《朝/聖》、《島/國》,散文集《人間戀歌》、《晴天書》、《彩虹的聲音》、《詠嘆調》、《偷窺大師》、《想像花蓮》,音樂評介集《永恆的草莓園》等。譯有《拉丁美洲現代詩選》 等十餘種。中英對照,張芬齡譯的《親密書:英譯陳黎詩選 1974-1995》(Intimate Letters: Selected Poems of Chen Li)1997 年由書林書店出版。1999 年受邀參加鹿特丹國際詩歌節。2001 年底,荷譯陳黎詩選 De Rand Van Het Eiland (島嶼邊緣)由荷蘭萊頓大學「文火雜誌社」出版。2004 年3 月,受邀參加巴黎書展中國文學主題展 。2009 年底,法譯陳黎詩選 Les confins de l'ile(島嶼邊緣)由法國 Tigre de Papier 出版社出版。2010 年2 月,日譯陳黎詩選《華麗島の边緣》由日本「思潮社」出版。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推薦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詩翻譯獎,金鼎獎 ,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等。2005 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2012 年,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Poetry Parnassus)。

 陳黎為傑出的台灣中堅代詩人,詩風多樣,不斷變化求新。他也是最早著力於譯介拉丁美洲詩歌的台灣詩人。他的詩作立足本土,放眼天下,企圖融合本土與前衛、島嶼與世界, 從寫實到超現實,從現代到後現代,在不同題材中流露出一貫對人類生活的關懷與熱情,並發為對土地與歷史聲音的追尋,對日常卑微事物的歌讚,對體制與僵硬形式的反抗,對藝術與想像世界的建構與護衛。詩作每多創意與機智,在內斂與外放間走索翻轉,耐人尋味。
  
--
 
Q:你覺得「你」是蛋糕師傅,還是買蛋糕來吃的人?
  
A.蛋糕師傅
B.買蛋糕的人
  
--
  
◎小編哲佑賞析:
 
後設作品不容易,談詩的詩尤其不容易寫,陳黎的這篇作品給了一個很好的示範,用一塊蛋糕,具體而微的描述作品成立的過程。
 
詩的第一段寫作品的形成,需要作者的故事(你的喜怒哀樂)、情緒(濕度與硬度),然而關鍵字是「豢養」與「離開」,隔出自我與作品的現實距離,賦予作品更多曲折的內裡。如同第二段所說,它優雅、若無其事,卻能吸收每一滴情緒,它開始有自己的動能(甚至你能看出,你再也無法用私己的愛來囚禁它了),維持了自己的完整。

然而它並非與「你」無關──作者的權力與釋解,原來是為作品增添風味,卻不是讓作品出現無法自立的缺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慾望被看見、被宣洩,但「蛋糕」綿密的孔洞,是對所有人平等的包容。而最後一段是全詩的關鍵,作品捏塑感官、意念,等待時間醞釀,最後成立的一步是「被吃」,也就是欣賞的出現。換言之,當蛋糕能夠被吃掉,我們才知道,它真的是蛋糕。

於是在此可以往前回溯:如果我們將這首詩,全然以一位「買蛋糕的人」的視角來解讀呢?作品呈現面前,只要願意面對它,它就能在彼此之間找到若即若離的意義,而一旦作品成立,作者與讀者的區別便是外緣的了。藝術的創作與實踐,和藝術的欣賞或鑑賞,其實相輔相成;作品根源於作者,但必須長出自己的血脈骨肉,並且透過讀者的接收、轉化來證成自己。它被灌注了生命的片段,也將擁有自己靈魂。

  
--
 
美術設計:李昱賢

攝影來源:李昱賢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陳黎 #這蛋糕 #後設詩 #苦惱與自由的平均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