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1日 星期四

情事 ◎王姿雯



情事  ◎王姿雯
  
一、立夏
  
我推開窗戶,在二更
時分,滿月把風照得透亮
乍似遠離的光正在
返回,玻璃酒瓶叮噹作響
我知道那些夜色中隱晦的新綠都是
警告,別脫口而出
詩詞、夢想、所有肉嫩的
弱點,你會來
上一個
季節會結束
  
二、芒種
  
那麼來破碎我
凝視我
當我凝視山在
進逼,逼我成河
決定我,決定流向
說一種開花植物,讓我聽
一些神播種,另一些神收割
雨進入土地,你進入我
  
山遠離
山遠離
我伸出手抓住一串金黃聲響,一條蛇順勢
潛入河床深處
這創世的畫面幾近滿溢
一些神酸乏,另一些神飽饜
種子在充滿香氣的幽深中爆裂
我已完成
  
三、秋分
  
一盞天燈點著了,飄入黑暗
自近而遠,語言熄滅
星星無所回應,晝與夜
等長,那斷面許是由
白晃晃的一把利刃
將世界的完整切開

你是你,我是我了
那邊有神的面具,這邊有獸

  
四、立冬
  
我們來把河搬近一些
山已經說不出話來了,而且嚴肅
嚴肅地冷
夕陽畫好就掛朝南那面牆上

雲可以拉開,這季節
沒什麼刺眼的了
陪入海口坐一會,剝一顆橙
渡輪停了很久,但我們就在這房裡安頓下來
體溫與果香,春之邊緣
我愛你是因為我愛永恆


 
--
  
◎ 作者簡介
  
王姿雯,1980年生,台南人,畢業於台大外文系,英國University of Warwick英國文學碩士,曾獲葉紅女性詩獎、台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獎項,現任職於故宮博物院。出版詩集《我會學著讓恐懼報數》。
  
--
  
◎ 小編 Y 賞析
  

永恆如何被付諸以愛,如何透過詩的隙縫,在曖昧的空間裡被窺見一絲一毫?王姿雯在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的得獎感言末段寫:「在現實以外有個世界得以躍入,而你助了我一臂之力,我得以窺見永恆。」僭越地超譯幾分,也許也能從得獎照片的那襲碎花洋裝與詩人之眼神看出一絲端倪(王姿雯提供,照片刊於自由副刊)。再回到詩的層面來看,這首以情愛與永恆為主要命題的情詩〈情事〉,成功在古老的命題中翻轉出另外一種滋味。抒情於是就有了更多元的聯想與面貌:留白的抒情,節氣的抒情。不外溢卻張揚直視的,情色的抒情。以這首〈情事〉為主幹出發,其後所誕生的詩集《我會學著讓恐懼報數》都隱約可以看到這樣的書寫軌跡。
  
標題開宗明義寫著〈情事〉,我們也能夠在章節立夏中看到那些思緒猶疑;芒種中節制又飽滿的慾望書寫,但這首詩其實不只是一種「情愛」的小敘事,除了情感與情慾的描寫以外,也帶有一種初世的狂想與留白,繼而讓詩有了更不同的格局。儘管「你」當然在這段共振中有著無可抹煞的意義,但敘事者真正在描摹的,不是自憐自棄的把一切拋諸在某段「情感」關係,也並非想透過詩句歌頌某種「永恆且絕對的」甜蜜,更接近於回返自己與自己的覺知,然後試著去「信任」永恆的無限可能性:「我推開窗戶,在二更/時分,滿月把風照得透亮/乍似遠離的光正在/返回,玻璃酒瓶叮噹作響」、「那麼來破碎我/凝視我當我凝視山在
/進逼,逼我成河/決定我,決定流向」、「體溫與果香,春之邊緣/我愛你是因為我愛永恆」並非命中註定,甚至也不一定只關乎愛:這是一個反覆思量,索討,商榷,在與自我的各種拉扯中,繼而決定的事件。
  
也如陳育虹老師在評審紀錄對〈情事〉的評語:「結句『我已完成』,摹擬《創世紀》語法,把人間情愛提升至神聖境界。「立冬」末尾帶出「春之邊緣……」期許愛情於節氣的恆常,也讓詩的結構有了綿延開放的可能。」恆常是一道永永遠遠的命題,但「我愛你是因為我愛永恆」。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20年的林榮三新詩獎應改名為「高齡化新詩獎」,主題有老人的感嘆、老人的葬禮、老人的長照,還有老人跟老人,以及老人。
 
——By 小編A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