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吟 ◎蒔
夜將一切上了鎖
狹小和寬廣在黑暗中成為一片 無差別的荒涼
悲觀不屬於白天
於是他在虛無裡找到
苟且偷生之法
不被祝福的種子在此
綻放墮落
我能聽見
來自某些不透風的時日 喑啞著
喧囂出一座廢墟
困住一縷孤獨
受驚的魂
無意義而使命般的
鑽入更清晰的絕望
卻始終逃不出那片荒涼 只好在影子裡喘息
我憐憫的親吻他
死亡中活著是最嚴厲的懲罰
苦於言不由衷
掌紋深埋的嘶吼逕自凋謝 於清晨
一束光明只能哀悼
賜予
假意而體面的寬恕
開出欺騙的花
於夜來臨時
再次枯萎
我見過那片花海
凝固在晨露裡
還不了
滑落的微光
我還不了
一座廢墟的春天
⠀
-
⠀
◎作者簡介
⠀
蒔
非常喜歡「蒔」這個字,所以以此為筆名。時間是最肥沃的土壤,可以栽種各種因、承載人們對於各種果的期待,並在不一定想像得到的時刻,給予收穫。這大概是世界上最美的事了!
沉迷於閱讀和接收文字的情緒,但正在學習如何表達和釐清傳遞自我的必要性。
⠀
-
⠀
◎現代詩社賞析
⠀
如題所述——〈悲吟〉,作者在題目就點名了這首詩的核心主旨為「悲」,而作品全篇也一直維持在「悲」的基調之中,如一個歌者,不斷循序漸進地將自己的「悲」訴諸讀者。這也是作者設計這首作品時,一個推動劇情發展的方式,不直接將自己的「悲」寫出來,而是透過前兩節,以「黑暗」、「夜」、「荒涼」、「廢墟」等帶有視覺性的詞彙,先架構一個能夠引領讀者進入自己作品的情境描寫。
在作者的設計中,所有的「悲」只會在夜裡上演,一到清晨就會消散、「枯萎」,能夠促使讀者思考只屬於夜晚的「悲」具有什麼樣的意涵。但其實全篇並沒有給予太多的線索,可以聯想得到的,是詩作中的「悲」,原由在於一種「言不由衷」,一種無法償還「一座廢墟的春天」的無力感。少了能夠具體明確的指向,使得這首作品的「悲」只能停留在情感上的層面,無法更多的與現實生活產生連結,進而產生共鳴,實屬可惜。
這首作品最精彩的部分在最後一節:「我見過那片花海/凝固在晨露裡/還不了/滑落的微光 」。將一個遼闊的視覺美感濃縮在一滴晨露中,只要觸碰到一個微小的晨露,就能夠帶來一片花海的視覺體驗。尤其警句「我還不了/一座廢墟的春天」,一個非常漂亮的收尾,廢墟的荒廢性質與春天的盎然成了強力的對比,廢墟裡的春天是一種怎樣的景象?更何況是「還」,一個是具體的場景,配上另一個抽象的,只可感覺無法觸碰的季節特性,兩者相交是否會在亂石的廢墟中長出一朵春天的花,償還錢財容易,但要償還「春天」,就成了一幅強烈的、詩性的、具有想象空間的畫面。
⠀
--
照片及美術設計 _ 李昱賢
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大學詩社 #互評 #政大 #長廊詩社 #蒔
──
╳╳【實驗徵稿:評論詩評】投稿規則╳╳
類型:賞析或詩評論
字數:一千五百字以內
截稿日期:2021年12月14前
投稿信箱:eingedichtlesen@gmail.com
說明:賞析及評論作品對象以新詩(現代詩),並已公開發表(不限媒體類型)的作品為限,請附原詩全文、作品來源以及作者名,語言需為華文或者翻譯為華文;若為翻譯作品,需加附原文或英譯,及譯者名。稿件一經錄用,刊於粉絲專頁視為公開發表,若投稿其他媒體需自行注意相關投稿規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