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 星期五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x紀州庵文學森林『雪萊逝世200週年紀念——週五情詩夜』——2/4〈明亮的星〉◎濟慈——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x紀州庵文學森林『雪萊逝世200週年紀念——週五情詩夜』——2/4〈明亮的星〉◎濟慈——


〈明亮的星〉◎濟慈


明亮的星啊,我願像你那樣堅定——

但不是高懸夜空,孤寂地發光,

永遠睜開眼睛,像大自然中一名

耐心、不眠的隱士,觀看

水流,如僧侶般守其執掌,

為人類所居的塵世之岸施洗,

或者凝視,山嶺和荒野之上

輕柔飄落的雪的新面具——

啊,不——我要更堅定不移,

枕著我的愛人圓熟的酥胸,

永遠感覺它溫柔的伏與起,

永遠在甜美的不安中警醒。

 不斷,不斷聽著她柔和的呼吸,

 就這樣活著——或者昏迷不起。

--

〈Bright Star〉◎John Keats


Bright Star! would I were steadfast as thou art—

Not in long splendour hung aloft the night,

And watching, with eternal lids apart,

Like Nature's patient sleepless Eremite,

The moving waters at their priestlike task

Of pure ablution round earth's human shores,

Or gazing on the new soft-fallen mask

Of snow upon the mountains and the moors—

No—yet still steadfast, still unchangeable,

Pillow'd upon my fair love's ripening breast

To feel for ever its soft fall and swell,

Awake for ever in a sweet unrest;

Still, still to hear her tender-taken breath,

And so live ever—or else swoon to death.


-

詩文選自:《有一天,我把她的名字寫在沙灘上》臺灣商務印書館 ⠀

-

 

◎作者簡介

 ⠀

濟慈(John Keats,1795-1821),英國詩人,家庭狀況困頓,父親經營馬車行,在濟慈 8 歲時因酒醉墜馬身亡,母親改嫁一名的銀行職員,不久婚姻告吹,父親遺留的家產全數被繼父掠奪,母子五人生活陷入困境。14 歲時,濟慈的母親也死於肺結核,他也染上這個家族疾病。

 

後來,濟慈被送到一名外科醫生那裡當學徒。在這段期間他讀了 16 世紀斯賓塞的詩作,深受影響。

 

此外,濟慈母校校長之子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e)也是濟慈重要的的文學啟蒙,查爾斯除了鼓勵他讀詩、欣賞音樂與戲劇,還引介航特(Liegh Hunt)給他認識,兩人成為知交,濟慈也因此決定以寫作為志業。

 

濟慈善於用詩歌、美、想像,與殘酷現實對抗。他懂得捕捉生命中短暫的片刻賦予其意義,以化解現實苦難病徵其中找到力量。


(改寫自《有一天,我把她的名字寫在沙灘上》濟慈介紹)


 

-


 

◎小編 R Shu/@poem4life 賞析

 

濟慈的這首詩,充滿自然的元素、對永恆的追求,是浪漫主義的典型作品。

 

但在歸類一首作品前,我們不妨先用拋去標籤與主義,單就文字,試著感受這首情詩深情在哪。

 

想要解析這首詩,我們可以先把這首詩切成A、B、C、D四段:

 

A

明亮的星啊,我願像你那樣堅定——

但不是高懸夜空,孤寂地發光,


B

永遠睜開眼睛,像大自然中一名

耐心、不眠的隱士,觀看

水流,如僧侶般守其執掌,

為人類所居的塵世之岸施洗,


C

或者凝視,山嶺和荒野之上

輕柔飄落的雪的新面具——


D

啊,不——我要更堅定不移,

枕著我的愛人圓熟的酥胸,

永遠感覺它溫柔的伏與起,

永遠在甜美的不安中警醒。

 不斷,不斷聽著她柔和的呼吸,

 就這樣活著——或者昏迷不起。


.

|人世→自然→無法永恆的愛|

 

在A段,敘事者(詩中的我)以抒情的呼告,說明自己想要成為星星。人想要成為另一樣事物,必然是因為某些渴望需要被滿足。從「不是高懸夜空,孤寂地發光」我們可以知道,吸引敘事者的,並不是星星的孤高或光芒。那麼,敘事者有什麼樣的渴望呢?讓我們暫時將這樣的疑問放在心上,繼續讀下去。

 

B段,敘事者提到,他希望永遠睜開眼睛,觀看水流,洗淨人類的塵世。在此,我們知道,敘事者對人世有所好奇、有所關心。「人類所居的塵世」或許正是他渴望、嚮往的。

 

到了C段,敘事者提到自己想要觀看的另外一樣東西,那就是「山嶺和荒野的雪」,由此可知,敘事者不僅對人間有所好奇,對自然也充滿關懷。

 

但當這首詩,進入第D段的轉折,我們會發現,作者對人世與自然的關懷,都只是陪襯,真正讓他渴望、流連忘返的,是他的愛人。

 

在這一段,敘事者提到,希望能永遠枕著愛人的胸口、感受胸部溫柔的起伏,即使他知道,與愛人共眠的美好,終究會被現實打斷,人總是不得不從甜美中「不安的警醒」,但由於這滋味太美好,仍然值得一試。

 

最後,敘事者說「就這樣活著——或者昏迷不起」,這顯示,他明確知道,甜美共眠、無需苦思世事的時光,不可能長久(就算你跟愛人同居、24小時黏在一起,還是得工作、吃飯、大便,現實總是有些事,讓你必須暫時離開愛人的懷抱與溫暖)。但敘事者仍然期盼,有一個烏托邦的世界,能讓他永遠窩在愛人的懷裡,即使這樣的烏托邦,必須以昏迷不醒——甚至死亡——作為代價,敘事者也甘願一試。

 

.

|自然X永恆:展現英國浪漫主義的典型|


解析完這首詩後,我們可以從英國浪漫主義的幾個重點重新審視這首詩。

 

英國的浪漫主義,同時強調「傳統習俗」與「自然」,詩中的B,所嚮往的就是留存了傳統習俗的人世,而詩中的C則強調了杳無人煙的自然之美。

 

詩中的D,則顯示了但浪漫主義最迷人之處:「投入整個自我,追求人生的永恆與完美。」即使詩人明白,在現實世界,不可能永遠留在愛人的懷抱,永遠必須帶著不安、可能隨時警醒,但他卻甘心以昏迷不起為代價,去交換愛人懷抱的甜美。


. 

|只要你曾心有所求,兩百年前的詩也能感動你|

 

「浪漫主義」聽起來非常離地、好像不關心世事,現代人讀浪漫主義詩歌,可能也有點「干我啥事」的疑惑。

 

但事實上,不少浪漫主義詩人比我們多數人更了解苦痛的,以濟慈為例,詩人陳黎與張芬齡就曾提到,濟慈的〈憂鬱頌〉就強調歡樂與憂愁如影隨形的並存、〈希臘古甕頌〉也說明欲求未得的滿足反而是一種幸福。可以說,濟慈明知求而不得的悲劇,但追求的過程本身、那個不顧一切去交換愛人、交換理想的衝動與渴望,或許就是人生鍍金的片刻。

 

而這份在快樂中的苦澀,我相信所有曾經「心有所求」的人都能理解。無論你是求愛不可得、求取學歷工作失敗、追求更公平的社會卻倍感無力、甚至追求一個嶄新的自己,只要曾經心有所求,即使是兩百多年後的我們,閱讀明亮的星,也一定能夠共鳴。


.

參考資料:

- 鄭乃薇:〈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文學與人生〉,《中外文學》6卷7期(1977.12),頁136 - 140

-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人文經典閱讀(一)課程簡介《浪漫主義》〉線上課程,https://youtu.be/yggkOK0UGag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x紀州庵文學森林『#雪萊逝世200週年紀念——#週五情詩夜』


2022年為雪萊逝世200週年,1792年出生的雪萊在短暫的30年歲月中,為這個世界留下許多瑰麗動人的篇章。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與紀州庵文學森林共同合作——『雪萊逝世200週年紀念——週五情詩夜』,將於1/25~3/6週五晚間介紹浪漫主義詩作,邀請您一起閱讀六篇愛的賞析。


2/14情人節當天,更為你準備了浪漫驚喜,請為我們在你的心思上留下小小的戳記,讓我們為你解放愛的秘密。


期待與你共度

每個週五夜與情人節。


-----

紀州庵文學森林實體紀念展:


為紀念這位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於1/25(二)至3/6(日)舉辦「雪萊逝世200週年紀念——#為你讀情詩展」,期待各位朋友一同聆聽情詩、品讀真愛、收藏真情!


更多資訊請上官方網站:

https://bit.ly/3oPsP4u

紀州庵文學森林: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 107 號


--

  

設計 _ 李昱賢

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雪萊

#浪漫主義

#情詩

#紀州庵文學森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