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7日 星期日

浪漫主義狗  ◎羅貝托.博拉紐Roberto Bolaño

 



浪漫主義狗  ◎羅貝托.博拉紐Roberto Bolaño(譯者:曹馭博)

  

那時,我二十歲

是個瘋子。

我失去一個國家

卻贏得一場夢。

只要有這個夢

一切都無所謂。

不工作,不祈禱

不在晨光之中

與浪漫主義狗一起學習。

那場夢住在我精神的空隙裡。

一間包藏於暗光中的

木質臥室,

熱帶之肺的深處。

有時我會退回內部

拜訪那場夢:液態的思想中

一尊永恆的雕塑

一條在愛情中

蠕動的白色蟲子。

一場流亡的夢。

一場夢中之夢。

夢魘告訴我:你會長大的。

拋棄苦難與迷宮的意象

你終將遺忘。

但趨時,長大可是一樁罪行。

我在這兒,我說,要與浪漫主義狗

一起留在這裡。


--

  

◎ 作者簡介


羅貝托.博拉紐(Roberto Bolaño,1953-2003),或譯為羅貝托.波拉尼奧,智利詩人、小說家、散文家。


  1953年4月28日,羅貝托.博拉紐(Roberto Bolaño)出生於智利聖地牙哥;1968年,博拉紐隨父母移居墨西哥,退學後,成為記者和左派積極分子。1973年,他回到阿言德社會主義政權執政下的智利,卻目睹皮諾契特血腥政變,並遭短暫囚禁。釋放後,博拉紐繼續在肅殺的智利過了一個月危險而狂野的地下生活,才經由薩爾瓦多回到墨西哥。總的來說,博拉紐的歷程可分為「移民→流亡者→自我放逐的流浪作家」三個階段。1977年,博拉紐移居歐洲,浪游法國、西班牙等地,以打零工維生,並持續寫詩。1981年,博拉紐定居加泰隆尼亞海岸城市布拉內斯(Blanes),九〇年代兩個孩子先後出世後,他才全心投入小說創作。


  《紐約時報》稱羅貝托.博拉紐為拉丁美洲最有影響力的文學之聲。在文學之外,他是走遍拉丁美洲的背包客,是偷書並且跟踪自己喜歡的作家的叛逆少年,是為妻子煮飯的丈夫,是在第一次抱起自己的孩子時感到溫暖與不知所措的父親。博拉紐的迷人之處,不僅在於他的文學,也在於他的人格與經歷。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包括《狂野追尋》、《荒野偵探》、《2666》《在地球的最後幾個晚上》等。


(資料參考Cacao可口〈博拉紐的最後訪談:尖銳的幽默感和優雅的智性說出一切〉、尉任之〈盯著距離外的目標,倒退走〉)


--

  

◎小編 #有庠 賞析


  收錄此詩的同名詩集《浪漫主義狗》於1994年出版,是博拉紐的第三本詩集。集結的詩橫跨1977年至1990年,為博拉紐在各地行旅時所做。博拉紐作為一位優秀小說家,在詩中訂下的時序使人憶起馬奎斯在《百年孤寂》寫下的首句:「在許多年後,當邦迪亞上校面臨行刑槍隊,他會憶起父親帶他看冰塊的那個下午。」一句話便橫跨不同時間點,架構起全文的歷史感與必然的幻滅。看回博拉紐此詩首句:「那時,我二十歲/是個瘋子。」,使用過去未完成時態,從詩的開頭便建構出看向過去的視線,更建立現今敘事者仍能言說的現在事實。


  追想的語氣接著說出價值選擇,「 我失去一個國家/卻贏得一場夢。」飄泊的經歷塑造博拉紐豐富的靈性與熱情,後文的木質臥室深藏在熱帶之肺,也就是雨林中;液態的思想則經過燒製能尋得永恆的固態雕像。兩者都在經過時間後,在原初中找到靈魂的歸宿。「長大」固然是時間的推移,更可能是一種頹敗,如何抵抗便成課題。


  若對照原文,更可以從博拉紐運用西班牙文多變的時態和語氣,體會中文無法輕易表達的時序與態度。譯句「一場流亡之夢」,原文”un amor desbocado”,若直譯應為「一場逃逸的愛」,從這裡我們可以思考詞語如何在翻譯間延異、形變。sueño(夢;睡眠)和 amor(愛)的辯證關係也在此開展:眠夢中升起的夢也許是意識中固著卻未知的渴望,強烈的指向不也是愛的具體展現?逃逸而未得的愛,也終將在夢中會面。


  末句「我在這兒,我說,要與浪漫主義狗/一起留在這裡。」詩人再次堅定地說出選擇,在原文中,「長大可是一樁罪行」運用的語氣更接近「可能」、「推測」,最末句則轉為現在式,陳述事實的語氣:”Estoy aquí, dije, con los perros románticos/y aquí me voy a quedar.”看回詩題「浪漫主義狗」,博拉紐回望過去,靈魂如原初而真誠的犬隻,依然懷著年輕的無畏,也呼應首句「是個瘋子」。


  他陳舊破敗的外在仍蘊藏著深深的愛,而那堅定的語氣,近乎瘋狂。


--------------

美術設計:張瑀心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羅貝托波拉尼奧 #博拉紐 #RobertoBolaño #浪漫主義狗 #智利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