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4【本日菜單】
食材:砂、▢▢、▢▢▢
調味:▢▢、▢、▢▢
營養成分:
▢ ?%
蛇與捷運 ?%
遊戲 ?%
老化 100%
⠀
♪
貪▢蛇 ◎鄭聿
⠀
怎麼如今還待在捷運裡
眼神游移密閉的車廂
暗色玻璃,緩緩照出我的原型
有人坐下
又有人離開
時間倏忽涮過窗外
⠀
那位上班族的領帶像蛇信
吐出鮮紅的分叉線
幻想我的右手伸長伸長出去
穿透他的心臟他的意識
自他的信仰中
看見一個小孩
⠀
轉眼間小孩已在對面的博愛座上
「下一站永春站。」
祂很快就老化了
臉部皺紋隨車身的震動
越來越密集
祂的原型
是另一片玻璃
⠀
而旁邊的年輕少女
打扮超現實
按著手機
玩的遊戲是一條蛇
盤繞四周打轉只為了
吞掉一粒砂
⠀
捷運轟轟轟
鑽過今生的洞與洞與洞
一再抵達了來世
遊戲結束了
但那粒砂仍定時出現
⠀
♪
⠀
◎作者簡介
⠀
鄭聿
⠀
高雄鳥松人。東華創英所畢業。曾獲臺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詩作入選年度臺灣詩選、公車捷運詩文及《港澳臺八十後詩人選集》、《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著有詩集《玩具鞘》(《玩具刀》新版)、《玻璃》、《普通快樂》。
⠀
(引自《普通快樂》作者簡介)
♪
◎小編 #樂達 賞析
⠀
「時間在延長著,這不是最後一關了嗎?」
⠀
駱以軍〈降生十二星座〉最後一句如此寫道。雖然主題和取材等等皆相異,不過小編初讀完這首詩時,腦海間默默浮現出這句。不妨讓它作為開頭,今晚,和大家分享詩人鄭聿的這首〈貪▢蛇〉。
⠀
整首作品巧妙運用許多細節來明指、暗示、甚至強化「時間」的具體存在——被各個站點與時刻表準確劃定出時間的通勤情境、有開始與結束的手機遊戲、來來去去的乘客、正在成長和衰老的孩子、乃至於永遠不斷向前行的「捷運/貪食蛇/人」本身。而除此之外,當發話者「我」揣想著眼前的「上班族」從年幼至今,反覆在通勤與奔波追求中衰老時,當中的回溯與「老化」,也幾乎是用「轉眼間」、「很快就」……等詞彙,強制地劃定與切換,絲毫沒有留下可供逗留、暫歇的中間空白。
換言之,時間永遠以一種急促、倏忽的節奏不斷行進著,任何身在其中、以及閱讀於其中的人,都無從逃脫出這輛無限列車。人事物都宿命般奔赴各自的下一站,一關接著一關,年輕/中年/老年/上學/上班/下車又上車,甚至「今生」之後還有「來世」;一切縱然被妥善切割好,然而「結束」卻從不意味著停歇和逃逸。種種緊湊的時間線索一再積累之下,某些核心問題也呼之欲出——
⠀
遊戲不是結束了嗎?最後一關應該早就破完了吧?「怎麼如今還待在捷運裡」?
⠀
我們「為了什麼」而將時間活成閉鎖的迴圈,一場實際上永不完結的遊戲?
⠀
如砂之於貪食蛇,促使我們用漫長歲月和生命的餘裕來奔波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或哪些?)
⠀
是學業與事業成就?是人生目標抑或被外務規劃好的行事曆?是錢、生存壓力、幸福、報復還是其他?整首詩最有力的價值判斷之一,或許正是連「我」也無法填答的這枚▢和標題本身。意義的失蹤,連帶導致行為及其價值之間的斷裂、失聯,而這是人間與人生不同階段中眾多的貪食蛇們共享的同一「原型」,凝聚成一個超越卻又普遍的「祂」。某些人生底牌中看不見的另一面,竟是手機螢幕玻璃下,不斷「貪食」的身影與行為——但,貪食蛇至少是為了「砂」,那我們呢?
⠀
捷運行進,▢在延長,老化成為整首詩唯一確知的事實與體會。
⠀
「我覺得我也老了。」——洋洋
⠀
♪
文字編輯:昨夜在誠品看楊德昌的樂達
美術設計: #冠宏
♪
【明日菜單】
狀態:恐懼興奮的冷
建議備料:魚蝦、草、衝動、黑暗的溫潤
#貪食蛇 #捷運 #遊戲 #老化 #鄭聿 #玩具鞘 #普通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