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剝肉桂的人 ◎邁克爾・翁達傑Philip Michael Ondaatje(王柄富譯)

 



2025/10/19【本日菜單】

食材:肉桂、番紅花、焦油

調味:辛辣濃郁的香氣

營養成分:

愛 33%

秘密的曖昧 54%

慾望 13%

󠀠󠀠

󠀠󠀠

剝肉桂的人 ◎邁克爾・翁達傑Philip Michael Ondaatje(王柄富譯)

󠀠󠀠

假如我是個剝肉桂的人

我會跨上你的床榻

留下黃色的樹皮粉末

在你的枕頭之上。

󠀠󠀠

你的胸部和肩膀將散發香氣

走過集市的時候,永遠會有

我手指的技藝

縈繞著你。盲者踉蹌而過

也確知他們靠近的是誰

即使你沐浴

在屋簷的雨瀑裡,季風之中。

󠀠󠀠

這裡,在你的大腿之上

在這片滑順的原野上

緊鄰著你的毛髮

或那道

劃過你背部的皺摺。這個腳踝

你將在陌生人之間被辨認為

那剝肉桂的人的妻

󠀠󠀠

我本連一眼都不敢看你

在婚前

不曾觸碰你

——你那嗅覺靈敏的母親,你粗魯的兄弟們

我將雙手深埋

進番紅花中,放入冒煙的焦油裡

為了掩蓋它們,也許

去幫助那些採蜜的人⋯⋯

󠀠

有一次我們游泳的時候

我在水裡碰到你

我們的身體當時還不受拘束

你可以摟著我,無視於氣味

你爬上岸,然後說

󠀠󠀠

你就是這樣觸碰其他女人的吧

那割草人的妻,那石灰匠的女兒。

接著你在你的手臂上搜尋

那遺失了的香氣

󠀠󠀠

你終於明白

作為那石灰匠的女人

有什麼好

不留痕跡地離開

就像做愛時沒人喊你的名字

就像受傷時缺少了疤痕的愉悅

󠀠󠀠

你碰觸

我的肚腹,以你的手

在乾燥的空氣中,你說

我是那剝肉桂的人

的妻。聞聞我吧。

󠀠󠀠

󠀠󠀠

◎作者簡介

󠀠󠀠

邁克爾・翁達傑(Michael Ondaatje)

󠀠󠀠

加拿大小說家、詩人與散文家。1943年翁達傑生於斯里蘭卡,少年時移居英國,後定居加拿大,曾任教於約克大學。自1967年出版詩集 《The Dainty Monsters》 起,其作品橫跨詩歌、小說與劇本,善以詩意語言探討記憶、歷史與身份的交織狀態。代表作 《The English Patient》 獲1992年布克獎,並於2018年被評為布克五十年最佳小說;《Anil’s Ghost》、《Divisadero》 等作亦屢獲國際獎項殊榮。翁達傑並長年投入Coach House Books出版社與文學期刊 Brick 的編輯工作,致力扶植新銳作家,對加拿大文學影響深遠。

󠀠󠀠

󠀠󠀠

◎小編 #柄富 賞析

󠀠󠀠

〈剝肉桂的人〉(The Cinnamon Peeler)是加拿大詩人翁達傑的代表作,以其節制細膩的詩句,深入嗅覺記憶與身分認同之間的關聯,而廣為人知;這首詩也與出生於斯里蘭卡(肉桂的主要產地之一)的翁達傑,在文化的身世上緊密相連,是以1991年翁達傑出版個人詩作精選集時,他也特意以此詩名作為詩選的定稱。今天就讓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剝肉桂的人〉。

󠀠󠀠

肉桂這個香料對台灣人來說應該特別有節慶的氣氛,每逢冬季,在校園或哪裡有聖誕市集,一定會有一個以上的攤位在兜售著香料熱紅酒。杯子才靠近唇邊,鼻子就已浸入滿滿的乾燥木頭氣味與溫熱的糖香,那正是肉桂的前調,帶著辛辣而暖熱的嗅覺衝擊,飲者者身上的寒氣一掃而空。請想像著肉桂那充滿佔有慾的氣息,來讀這首詩:「假如我是個剝肉桂的人/我會跨上你的床榻/留下黃色的樹皮粉末/在你的枕頭之上」肉桂的主要來源是樟科的樹皮,而在對方的枕頭上留下肉桂的粉末,就是一種標記,肉桂的嗅覺語言會留在對方身上,把對方標記為自己的所有物。

󠀠󠀠

那幾乎是詛咒的,與恨意同等堅決強烈的愛,更傾瀉在詩作二三段,詩人在由對方胸部、肩膀,往腳踝移動的身體描述之中說:「永遠會有/我手指的技藝/縈繞著你」;「你將在陌生人之間被辨認為/那剝肉桂的人的妻」。即使你沐浴於風雨中,即使你行走在盲者之間,那與你同床共枕的,就是我這剝肉桂人的氣味。翁達傑藉著肉桂的薰香,深入描摹愛情/婚姻的佔有關係,也在後段往兩人相識的過程爬梳。肉桂的氣味,本是敘事者要極力隱藏的線索。

󠀠󠀠

為了隱藏戀情,而要躲避對方靈敏善感的母親,與粗魯有力的兄弟們,敘事者將雙手深埋進番紅花與焦油之中,甚至協助採蜜人的工作。有意思的是這幾種材料都是肉桂所含帶的香氣,肉桂的中調帶有甜味與花香,也有近似焦糖和蜂蜜的苦味,這幾種隱藏的行動集結起來,正是肉桂的氣息。藉此敘事者能夠隱藏自己與愛人的秘密聯繫,藉由那些似是而非的模糊味道,也暗喻著兩人曖昧、尚未言明公開的情感。

󠀠󠀠

但只有肉桂,獨一無二的肉桂,以超越比喻的方式標定著兩人的關係。「你就是這樣觸碰其他女人的吧」對方在愛情的競爭之中,提出這樣的指控,卻也依循著身上的肉桂氣息,錨定了兩人在情感中的位置,它如同做愛時的呼名與疤痕的愉悅,把情愛的甜與苦,牢牢烙進了兩個人的身體記憶之中。如同英國文藝雜誌《旁觀者》(Spectator)的康諾利(Cressida Connolly)曾經這樣評論過邁克爾・翁達傑的文字:「其濃烈令人頭暈目眩——你必須不時停下,才能承受那股語言的力量與美……讀完後,我覺得自己像剛從一場強烈的夢中醒來。」在這首詩中,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翁達傑詩作濃烈的文字與感官性,如何以極其私密的形式抵達真實,那往往作為媒介或比喻的感官描寫,原來也能站在詩歌舞台的前景自我表述,擁有這麼多的意義。

󠀠󠀠

󠀠󠀠

文字編輯:柄富

美術設計:#藝蓁

󠀠󠀠

󠀠󠀠

【明日菜單】

狀態:中部市場美食路跑

建議備料:麻薏、黑白切、滷肉飯與丸子飯

󠀠󠀠

#剝肉桂的人 #翁達傑 #飲食詩選 #嗅覺記憶 #身分認同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 #現代詩 #新詩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