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之石 ◎梁馨元
此生都將是禍亂的子民
當我們把靈肉削片,祭祀邊陲
詩意的母神
天下太平無詩。 止水裡無詩
從良的婦女體內亦無詩
詩是政客口裡的一顆結石
是抗爭者戰後回家,脫下的一隻
沾血、倖存的襪子
他用生命書寫礦石之詩
以目光摩擦,浮爍火花如雨覆地
煙硝四起的那個審判的午夜
黎明如刃而至,他已被挖空
這片土地已經燒焦,土裡的黃金之心
焚成飛灰,詭秘而空蕩的奈比多
但他心裡仍有原野
黎明,他是詩的策馬師
趁黑雨未至,雷聲遠而近地哭訴一場暴動
他俯身而卧,甘願睡入這片土地的塚
每個詩人體內都是一座礦湖
或將自己挖盡,或將自己
棄屍湖底
他的詩有雲母,有藍黑的石墨
但詩也只能是詩了,在這騷亂的人世
身披大地的虛甲
從灰光霧迷的半空拋落,砸中
某個持槍者的天靈
那人掃了掃軍帽,再也無法記起
彷彿微神來過,當頭撒了
一把灰燼
在那子彈飛降如惡雨的城
石頭,從來都無關痛癢
當女孩被權力的槍口殺死
詩,是她身上那枚
入土懸宕的傷口
當白象跛足,踏平家園而逃
當村落被摧毀,當……
當我只懂得寫詩
(詩選擇了我而非我選擇它)
且是孵化不成的蛋卵之詩
不善於詭辯與微笑
在這場戰爭,以及心之對弈
我便註定是一無是處、手無寸鐵的
禍之弱民
而他終究被掏空。他們割開詩人的身體
取出珍稀臟腑與無用的結石
那閃亮之礦,說著詩的遺言——
「他們朝頭部射擊,
卻不知革命其實在心中」
--
作者簡介:
梁馨元,1999年生。曾獲花蹤新秀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台灣X19全球華文詩獎,游川短詩獎等。《口口》馬華有聲詩刊編輯,曾任《馬華文學》編輯,作品散見於國內外報章與刊物。著有詩集《我吞下一顆發燙的黑曜石》(2023)。
--
小編玖洲9zhou賞析:
「他們朝頭部射擊,卻不知革命其實在心中」(緬甸詩人克席Khat Thi)
克席於2021年5月8日晚,在緬甸瑞波鎮的拘留中心接受審問,該鎮一直是反對軍政府統治的激烈抗議地區。克席在秘密審訊中死亡。幾小時後,家人取回遺體,但內臟遭切除,胸部、肋骨和手腕上都有瘀傷。然而,軍政府當局表示克席死於心臟病。軍政府沒有透露任何有關克席被捕或死因的信息。(取自維基百科)
這首詩有兩個核心的意象——「石」以及與其同音的「詩」。「石」與「詩」在這首詩是互補的存在,「石」象徵現實的隱喻,而「詩」更多是作者對於詩人的遐想和提問。
「他用生命書寫礦石之詩」、「他的詩有雲母,有藍黑的石墨」,彷彿預示他的作品蘊藏飽滿的國家鄉土元素。如此熱愛自己土地的詩人,即便面對焦黑混亂的國家,在詩人的心裡仍有原野,仍有對於國家未來的美好想像。
詩中提及的「奈比多」其實是緬甸的首都,緬甸作為一個礦產豐富,盛產寶石的國家享負盛名,但那些無用的石頭呢?從來都無關痛癢不會有人在意。「而他終究被掏空。他們割開詩人的身體/取出珍稀臟腑與無用的結石」,每個平凡人在面臨抗爭時,是否就如同那些無用的石頭能夠輕易被統治者所拋棄?
無用之石就如同無用的詩,在開篇就拋出了一個詩之無用的叩問:當天下太平萬物和諧共處時,詩有何用?生活在平凡小清新的國度,詩似乎沒有存在的必要。彷彿僅有在國家社會不太平,人生命運多舛時,詩才能作為一種心靈情感的寄託,將自己與他人的苦難化作詩意,被所有人記得。所有的詩必須是血淋淋的文字,才能突顯出詩的文學價值與意義。
作為一個無能且無用的文字記錄者,當戰爭出現在我們面前時,當權力的槍口正對著我們的胸口時,寫詩(文學)又能為我們能做什麼?我想作者在詩中給出了一個回答:「詩選擇了我而非我選擇它」。
--
文字編輯:#玖洲9zhou(https://www.facebook.com/Mr9zhou)
美術設計:#芃萱
#馬華詩人 #緬甸詩人 #克席 #KhatTh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