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吃佛的人 ◎騷夏

 



2025/10/15【本日菜單】

食材:人間處處的佛

調味:三杯、麻油、蒜頭

營養成分:

佛香 60%

歧義與多義 25%

蛤排隊也太長 15%


吃佛的人 ◎騷夏


吃佛的人排了很長的隊,排隊的時候就聞到陣陣的佛香。

三杯、麻油或蒜頭?有很多料理佛的方法,主要是為了去腥。

吃佛的人,有可能也是佛的信徒。

佛在哪裡?外國人問。

佛不在公雞的那裏,佛也不在公羊的那裡,佛在哪裡?

彎腰腰看看自己的害羞處,其實每個人都有。



◎作者簡介

騷夏saoxia

高雄人住在台北,雇主是貓,不想分析數據報表就會說自己是詩人。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東華大學駐校作家。榮獲2024優秀詩人獎、2018年吳濁流詩獎正獎。作品多屆入選台灣詩選、九歌年度散文選。並為《文訊》「21世紀上升星座:1970後台灣作家作品評選(2000~2020)」現代詩得獎人之一。

著有詩集《瀕危動物》、《橘書》,散文集《上不了的諾亞方舟》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入圍。

(擷取自《人生喜事》作者簡介)



◎小編 藝蓁 賞析

「雞佛、羊佛」作為食材,往往被認為有滋補身體、壯陽的效果,其本質上即是動物的睪丸。

此詩運用「佛」字的多義性與歧義性,將神聖、帶有宗教意味的「佛」和被人視為羞赧、需要遮掩的「佛」並置使用。

「佛香」和「三杯、麻油或蒜頭?……為了去腥。」形成反差,佛是腥的,但料理後卻是飄香,所謂的「佛香」更像是被建構出來的。

以雞佛為例,台語唸作ke lān-hu̍t或ke-hu̍t,和台語佛(hu̍t/pu̍t)音同,借字使用,對於「外國人」來說自然難以理解,卻也是個有趣的語言遊戲。

人類吃動物的睪丸、研發多種料理方法,然而當談及自己的身體、又或是延伸到性,卻羞於面對,視其為羞恥。本詩並不糾結於「佛」在哪裡、每個人是否都有「佛」、都有睪丸,而強調面對自我身體無需感到羞恥、無需將自己去性看待,因為每個人都有那些器官部位、有著「吃」的慾望。


文字編輯:#藝蓁

美術設計:#藝蓁


【明日菜單】

狀態:深夜此刻點亮的可麗餅

建議備料:橙酒、烈燄、櫻桃、蘋果……、自己


#騷夏 #吃佛的人 #人間喜事 #瀕危動物 #橘書 #雞佛 #羊佛 #飲食詩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