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8【本日菜單】
食材:還沒過熟的新骨、熟透的心
調味:拖把、衣架、購物袋、瓦斯爐
營養成分:
平淡日常 50%
時間 30%
兩副或無數副大骨 20%
⠀
♪
⠀
過熟 ◎小令
⠀
活得愜意鬆散
像折斷一根骨頭馬上能長出新骨
就這樣憑空折出另一副自己
再把她趕出門見人
⠀
自己喀拉喀啦轉身
走往陽台拖地,晾衣服
⠀
該過兩次大門
該過馬路,過街,過市場——
除了過人之外的
我都過過了
⠀
等她過完這一天回家
瓦斯爐上
是我。
有一天她也會把這一切都過得很熟
包括那一鍋
不知道怎麼熬出來的大骨湯
⠀
♪
⠀
◎作者簡介
⠀
小令,1991年生。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畢,專職侍茶數年。著有詩集《日子持續裸體》、《今天也沒有了》、《在飛的有蒼蠅跟神明》、《監視器的背後是彌勒佛》。
⠀
♪
◎小編 #Echo 賞析
〈過熟〉以日常生活為基底,透過平淡語句,鋪出尋常中的不尋常;詩中構築了一種「日常的陌生化」,將熟悉的生活轉化為超現實書寫,也讓時間沉澱在此,熬成濃郁的大骨湯。
首先,詩的開端寫:「活得愜意鬆散/像折斷一根骨頭馬上能長出新骨/就這樣憑空折出另一副自己」,這裡的比喻鮮明且怪誕,將「鬆散」與「骨頭」連結,呈現既脆弱又頑強的身體意象,此外,折斷卻能即刻新生,也營造出一種自我分裂、再生的可能性。而憑空折出的「另一副自己」不再抽象,透過「趕出門」將它具體化,投射出自我與自我間的拉扯。這裡呈現出存在的雙面性:一個是留下處理家務瑣事(內在)的我,另一個則是被迫面對人際與社會(外在)的我。
到了中段,「該過兩次大門/該過馬路,過街,過市場——/除了過人之外的/我都過過了」,「過」字的重複營造出節奏感,似生活敲打的步伐,一次次將日子向前推。然而,「除了過人之外的/我都過過了」這句使氛圍頓時沉重,並將詩境提到另一層次,像反思、也像一種囈語,道出對平淡日常的悵然。
「等她過完這一天回家/瓦斯爐上/是我。」此處畫面感極強,「我」不再只是「我」,而是化身那鍋「大骨湯」,這既是自嘲,也是隱喻——自我被熬煮、被時間化解,成為供養生活的一部分。「有一天她也會把這一切都過得很熟/包括那一鍋/不知道怎麼熬出來的大骨湯」,以一種近乎宿命的語調收束,或許生活的困境、乏味與失落,都會被時間熬到熟透,直到習以為常。
此詩以「過熟」為題,不只是慢燉時間,更是在熬煮自身,也讓我們思考:當日子被反覆地燉到熟爛,在經歷無數次「過」了之後,我們究竟熬成了什麼?
⠀
♪
⠀
文字編輯:#Echo
美術設計:#冠宏
♪
⠀
【明日菜單】
狀態:蹭上貓味的家常麵🍜
建議備料:可愛貓貓ฅ^•ﻌ•^ฅ(多多益善)、棉被、碎花洋裝、桌子與畫
⠀
#過熟 #小令 #日常 #大骨湯 #時間 #日子持續裸體 #飲食詩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