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7【本日菜單】
食材:鳳梨🍍
調味:不調味🔪
營養成分:
刀工 30%
心 70%(如果還在的話)
⠀
♪
⠀
切鳳梨時,關於心的幾種隱喻 ◎瞇
⠀
小顆的心很小,但是很硬。
有的心沒有味道。
心這種東西,比起身體,要費工處理。
有些人不曉得該怎麼處理心,只好把心丟掉。
⠀
♪
◎詩人簡介
⠀
廖瞇,台北出生,高雄長大,靠父母洗照片養大。大學讀了七年,曾就讀工業產品設計系與新聞系。著有詩集《沒用的東西》、非虛構書寫《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曾獲第二十屆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二○二○年台灣文學金典獎等。瞇是細細地看,慢慢地想。認為生命中所有經歷都影響創作。現以文字為生。
⠀
(取自《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作者介紹)
⠀
♪
◎小編 #一尾 賞析
⠀
切鳳梨到底要自s(家己刣),還是他s(予人刣)是個難以選擇的問題。從削皮、切塊抑或切片,最後仍然會留下那堅不可摧、無人能夠使用的芯,最後泡鹽水避免刺嘴。而鳳梨罐頭的鳳梨永遠都有挖空的內圈,來提醒鳳梨是有芯的,切鳳梨、處理鳳梨的芯本身就是件苦差事。
⠀
〈切鳳梨時,關於心的幾種隱喻〉這首詩,從詩題就告訴讀者整首詩的旨趣,而鳳梨的芯也比喻的是人心。「小顆的心很小,但是很硬。」,雖是寫鳳梨的自然特徵,鳳梨越小芯越硬,越大越軟,即便大的鳳梨也可能因為過多的纖維影響口感而遭到丟棄。但其實,鳳梨芯富含鳳梨酵素、纖維對人也有極大的助益,甚至能夠糖漬或其他處理發揮芯本身的價值。
⠀
回到這首詩,「有的心沒有味道。 /心這種東西,比起身體,要費工處理。 /有些人不曉得該怎麼處理心,只好把心丟掉。」最後三句將「切鳳梨」這個動作隱喻為和人的情感、待人處事,描繪的可能是情侶、家人、朋友之間的情感關係,也可能是公眾人物的心口不一、始亂終棄、忘掉初衷等等各種關於人與人之間的「心」的關係,詩人並沒有把隱喻說破,這也是詩之所以為何能夠帶著讀者通向更寬闊的地方的原因。
⠀
⠀
⠀
♪
⠀
文字編輯:中秋節其實沒有烤到肉的 #一尾
美術設計: #冠宏
♪
⠀
【明日菜單】
狀態:過熟的大骨湯
建議備料:做家事、過馬路、過街、過市場
⠀
#切鳳梨時 #心的隱喻 #鳳梨芯 #廖瞇 #沒用的東西 #中秋節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