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烏雲 ◎王志元

 



烏雲 ◎王志元


我想念稱不上晴朗的日子

雲在忍耐

眾人不安地猜測


打開水龍頭

看水旋轉、翻滾

最後固定成

杯子的形狀


我猜想,這麼短

一段時間裡

人們會議論


愛在發生。從反面來說

不愛也正在發生

在相互推擠的論證外

仍有人被殺害

活了一陣子

又去殺死另一個人

而杯子裡有氣泡

看過氣泡的人都知道

什麼叫扭曲了模樣


於是手機推播來了

午後陣雨將如期落下


街上的人都準備好

抬頭張大嘴巴


但我只懂在屋裡撐開傘

想念稱不上晴朗的日子

以及那些

還在忍耐著的


 

◎作者簡介

王志元,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新詩佳作、教育部文藝奬、南華文學獎、嘉大現代文學獎;部分作品收錄於《2012臺灣詩選》、《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以及《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2011年出版詩集《葬禮》,當過週刊旅遊記者、人物組記者,現職為商業攝影師。


(摘自王志元詩集《惡意的郵差》)

 

◎小編 #有庠 賞析


一、降雨之前


烏雲在降雨前出現,也是肉眼可見明顯的徵兆。此一意象統攝了兩大議題:在本詩中,處處可見如同濕度不斷累積,即將降雨的危險張力,以及人們習以為常的現代社會疏離感。詩中的「我」和「人們」始終保持距離,從「我」觀看的方式及彼此的想法差異可以看出。一方懷想模糊不明、富滿張力的天氣狀態,眾人則對於張力感到緊張,但在此前提下,至少兩者的客觀感受是一樣的。


第二節描述「我」在近處觀看水的落下,時間和空間並行發展,但詩人也並不多加評價,始終保留非常物質性的描述,在張力底下,人們的議論紛紛和「我」的冷靜形成對比,好像也在水落下形成水杯的過程中落實了。於是,應該開始思考降雨前,還剩多少時間,然而「我」和人們都無法阻止雨落下,在生命中,我們都是被動的。


以下將以兩大意象:郵差與上帝,來嘗試深入本詩,並提供給讀者參考。



二、惡意的郵差


如同詩人在整本詩集時常處理的議題,現代社會中,許多可能性是否只是根基於偶然?我們會相遇僅是因為偶然,在對的時機出現在同地;我們會相愛、憎恨、悲傷都是一連串運算的結果?就連生命,也只是剛好?生命的真相宛若一位郵差,一位收信投遞都不確定的,惡意的郵差。詩人利用此意象體現生命的殘酷,卻也是希望的可能性,如果信件有可能投遞失敗,也可能早已在手中。在未定案前人們無法確定,在機率上的偶然,反倒可以勉力追求改變、珍惜現狀,因為我們在極小的機率下,仍有決定意義的權利。如同第四節給予的兩種例子,正在發展的愛當然可能失敗,但人們有選擇的勇氣:「愛在發生。從反面來說/不愛也正在發生」。透過時間上的偶然,意義卻達到了必然。


然而在眾人的推論之外,「仍有人被殺害/活了一陣子/又去殺死另一個人」,多重宇宙般地,所有可能都矛盾地存在,但也因隨機的連結達到了無限。初次閱讀,死亡在本詩中不論意義和份量都不重,然而正是這種輕盈達到了深廣。筆者私以為,當我們透過近乎玩笑的輕蔑的態度看待生命,或許就能避免悲傷,疏離感也就成為了現代社會的武器。詩人並非在鼓吹,而是正反並呈,穿插近遠景作為對照,提出疑問。



三、滑臉書的上帝


在第四節末和第五節:


「而杯子裡有氣泡

看過氣泡的人都知道

什麼叫扭曲了模樣


於是手機推播來了

午後陣雨將如期落下」


運用對等、承接連接詞來起頭,實際上下句本無承接意義,也在在呈現這種偶然與隨機,並與前文勾連。看過氣泡的人都知道什麼叫扭曲了模樣,那是否可以繼承詩人的思考模式,沒有看過氣泡的人也就無法想像他人的扭曲,抑制於自己的扭曲?手機推播也是如此突然,偶然的天氣結果卻是「如期落下」,到底如誰的期?我們在使用現代科技時是不是也讓渡了自己的詮釋權,重製了疏離感?在過去(可以看做「我」的態度),生命的被動性應該是為了更積極地去探究生命本身,現今(社會眾人)卻誤將疏離感、被動性看做目標:「街上的人都準備好/抬頭張大嘴巴」


當上帝開始滑臉書,人們甘願在手機安排下接雨。「我」仍看似無謂地在室內撐傘,或許可以看做小小的抵抗,和信仰。

 

美術設計:鄭閔聰


#王志元 #惡意的郵差 #葬禮 #無主題詩選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