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8日 星期六

思念ê長短——送乎我ê故鄉土庫 ◎吳錡亮

 



思念ê長短——送乎我ê故鄉土庫 ◎吳錡亮

趁這陣

雨還袂打鼓時

阮不得已

告別細漢行過ê路

只是

曾經所鼻ê芳味

攏有淡薄仔ê疼痛

疼痛咱庄跤

田園割蒜仔作田人

一句講袂出喙

體會

一雙娘仔繭ê手

隱瞞酸微心事

雨 霎霎仔

視線

是看袂著

這搭ê路

思念ê長短

-


◎作者簡介

吳錡亮,雲林虎尾人,台客文化協會理事、台客詩社成員,也有在人間魚詩社投稿作品。臉書自述:「丁未年生,原名:明憲,自父親過往後改名錡亮。國中時期執筆創作至高中,十二年前重新執筆創作,三年前發覺母語創作重要性於2012年學習客語,並開始閩客文字創作,自稱閩客派詩人。」(以上整理自作者臉書公開資訊)

-

◎特約小編 #陳這 #TânChe 賞析

本詩的閱讀有幾個角度可以採用,對享受看懂文本的讀者而言這是一首難度不太高的詩;對享受分析一個作品的讀者而言這首詩或許缺乏刺激;對於台語文有興趣或至少不拒絕接觸一下台語文的讀者,吳錡亮先生的作品可以作為一個值得討論的樣本。

本詩在希望呈現的事實、文字方面不算困難,對於習慣華語讀者來說或許需要注意的第一是「阮」不包含受敘者,「咱」則包含受敘者;第二是第八行的漢字「疼痛(thiànn-thàng)」表示「疼惜、疼愛」的意思;第三是「袂」表否定(環境、狀態、未來、習慣)。除此之外本詩作者在用字、選詞上對華語讀者是相當友善的。

這個作品在一行之內的結構、字詞調度相對簡單:前五行以動詞為核心,視角固定從阮出發;第五行之後大多以名詞為核心,加以其他修飾的形容詞、動詞等。在跨行的設計上,首先可見在第三行的「阮不得已」與第一行的「趁這陣」之間存在一種張力,這樣的張力來自於速度的差異,「趁這陣」似乎強調加快速度、對於時機的掌握,「不得已」卻強調一種猶豫,第三行因此使前兩行相對順暢的語氣產生頓挫的效果。筆者認為後續第五、十一、十五等以單詞構成的詩行都有這種節制、減緩速度的功能。

從其他角度切入本詩的台語文寫作,首先可以注意到前述「對華語讀者友善」的部分,其實反映的是台語文發展的現狀。如果把「對於使用台華共同詞偏好」視為本作品的特徵之一,筆者認為可能有以下原因導致這項特徵:在主觀上作者可能認為需要讓華語讀者也能看懂(這樣的考慮從1930年代台灣人試圖書寫母語時就存在),在客觀上台語文書寫的標準化或者是建立不同於華語的書面語主體概念、目標未能被(讀者或是敘事者)普遍接受,這兩種原因都可能導致台語文的書寫向其他強勢語文靠攏(向文言文、日文、華文等靠攏)。

以上敘述可能暗示了筆者的某些立場,比如說「追求讓華語讀者能夠看懂」可能是有問題的,比如說存在某種較不向其他強勢語文靠攏的台語書面語。在此補充一個筆者自己的閱讀角度,即是這首詩可能並未積極的發掘他本身書寫語言的特性、可能性,這導致了本詩在用詞、句法、結構的簡單與可被翻譯。在筆者的觀點中,本詩作為一個樣本呈現的是台語文學改革(建立獨特主體、邊界)的過程,與此同時在這條文學改革路上走得更遠的作者和作品確實存在。

總而言之,本作品的情意真摯單純,語言使用簡明,能夠接納許多不同的讀者與觀點。思念故鄉背後的「不得已」與「講袂出喙」之原因構成本詩的一種懸念,路作為貫穿全文的意象也精確連結到「思念ê長短」。


-

◎其他關於本詩的賞析可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peoplefishpoetry/permalink/2427222950858302/


-


美編:花椰菜菜子

https://www.instagram.com/brocccoliiiii/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當代詩社詩選  #人間魚詩社 #台客詩社 #Gôo Kî-liāng #吳錡亮 #思念ê長短——送乎我ê故鄉土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