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6日 星期五

吥通嫌臺灣 ◎林央敏



吥通嫌臺灣 ◎林央敏

 

咱若愛祖先

請你吥通嫌台灣

土地雖然有卡隘,

阿爸的汗,阿母的血

沃落鄉土滿四界

 

咱若愛子孫

請你吥通嫌台灣

也有田園也有山,

果籽的甜,五穀的香

乎咱後代吃未空。

 

咱若愛故鄉

請你吥通嫌台灣

雖然討趁無輕鬆,

認真打拼,前途有望

咱的幸福未輸人

 

咱若愛兄弟

請你吥通嫌台灣

雖然討趁無輕鬆,

收回自由,運命有光

咱的幸福未輸人

 

咱若愛故鄉

請你吥通嫌台灣

國家細漢免怨嘆,

認真打拼,前途有望

上好家己做主人

 

--

 

◎ 作者簡介

 

林央敏

 

一九五五年生,嘉義縣太保市人,現居桃園市。曾任小學、大學教師、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現任《台文戰線》文學雜誌社發行人。曾獲聯合報文學獎第一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及詩獎、散文獎、小說獎、評論獎、文化獎等多項文學獎,是台灣民族文學的代表性作家。

 

一九六五年即寫古詩、七二年首次發表新詩、八三年開始台語寫作。首倡台灣民族文學,是戰後台語文學運動的倡導作家及台語文學理論的主要建構者,也是首位將台語散文由說理引入純文學領域的詩人。八六~九七年間熱衷民主人權、民族解放、本土文化、母語文學、教育改革等社會運動。作品因觸犯官方禁忌屢遭查禁封鎖。

 

寫作品類豐富,風格、技巧與主題多樣,另有作曲與電腦軟體,被稱為全方位作家。有百餘篇作品分別選入詩、散文、小說、評論的各類選集百餘種,並選入大、中、小學教科書中,部分作品被譯為英、日文發表於外國書刊。著作三十餘冊(詳見本書附錄),其中十一萬字的詩體小說《胭脂淚》是台語文學第一部史詩(EPIC),也是台灣文學史至今最長的敘事詩;詩作〈毋通嫌台灣〉被譜成二十四種不同的曲子,對催化台灣人意識與民主運動皆有深遠的影響。

 

林央敏文學田園網址:blog.roodo.com/tw_poem

(簡介取自《收藏一撮牛尾毛》)

 

--

  

◎小編一尾賞析

 

台灣的街道好多很醜的看板機車好多好吵、路好爛、薪水好低、慣老闆好多、頂加鐵皮屋,我們總是可以找到非常多方式來嫌棄我們這遍土地,或者說我們自己是鬼島,而這首詩則從對於這片土地的鄉土情懷出發,「吥通嫌臺灣」從非常口語實際的提醒開始。這首詩寫在1987年的解嚴之際,對於台灣的未來寄於厚望,亦曾由台灣的作曲大師蕭泰然譜曲,而為人熟知。

 

從這首詩的語言來看,在現在開始強調台文「正字」,而在當時在連教育部辭典還沒完成之時,當時想利用母語來寫詩時,可以看到許多字和現在較不一樣,這都是當時詩人在利用母語的寫作時的嘗試。

  

這首詩非常寫實的從父輩母輩在這片土地的辛勤耕作、台灣的田園、山川河流,來描寫台灣土地的豐碩,然而這和一開始的「吥通嫌臺灣」形成了連結,通篇以整齊固定的語體來抽換字面、製造詩本身的韻律與音樂性,以非常淺白的字詞書寫,從「祖先」、「兄弟」到「鄉土」,從台灣土地的狹小、小人物討生活的不易,來形塑台灣人打拼的未來。

 

在1987年解嚴後,台灣真正面向開放的社會,台灣作為一個受到外力影響的國家,「國家細漢免怨嘆」,敘事者以勤勉的口吻對讀者說「認真打拼,前途有望」,雖然解嚴,但在當時仍舊是由國民黨執政的台灣,台灣人還是沒辦法選自己的總統,而敘事者才在當時說:「上好家己做主人」。這首詩面對的是台灣在解嚴後面對民主化歷程,台灣人對於光明未來的期待,在那過去烏暗的時代遠去後,在這個時代的台灣人終於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了。

 

-- 

 

美術編輯:佳郁(ig:Gayodoodle)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林央敏 #吥通嫌臺灣 #鄉土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