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湖 ◎湖南蟲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時報出版思潮線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時報出版思潮線

󠀠
湖 ◎湖南蟲
󠀠
我是真的想要變成海
就差那麼一點鹽
一點浪
暴雨侵襲也無動於衷
陽光普照就讓它照
󠀠
我也是真的想要變成河
就差一點奔向遠方的動機
差一點氾濫成災的
邪惡與野心
青春幻夢一場幾乎已遺忘殆盡
滄桑夜以繼日
󠀠
所以我只能是湖
忠誠反映天空
的一顆眼睛
大雨滂沱的日子害怕滿溢
烈日當空就祈求烏雲
有人涉入
就展開漣漪一圈一圈
比浪持久
比暗流溫柔
無論何種墜落
都想要收妥在一個深深的口袋裡
那樣接住
就好了
󠀠
所以身為一座湖
也只能是忠誠反映你眼睛
的一顆眼井
水綠瞳孔
藻類河魚族
水底的屍骨
默默滋養某草某樹某五穀根莖
某食肉植物
某食草動物
如今都有某一部分我
某一部分你
世界上最令人安心的事物莫過於此
最令人恐懼的事物也莫過於此
󠀠
󠀠
◎作者簡介
󠀠
台北人。樹德科技大學企管系畢業。曾任職出版社、報社,現職記者。經營個人新聞台「頹廢的下午」。著有《最靠近黑洞的星星》、《小朋友》、《一起移動》、《奶油事變》等。
󠀠
(擷取自《水鬼事變》)
󠀠
󠀠
◎小編 #子維 的賞析
󠀠
在《水鬼事變》之前,湖南蟲自費出版了《奶油事變》,其中書的折頁收錄了〈水鬼前世〉,「我一呼一吸/沒有氧氣/感覺全身細胞都在溺水/在死去/惡寒無辜/沾染了更壞更慘的妖鬼氣/終至蔓延全世界/而我隨著雨雲漂浮/計劃前往你」水鬼本身並不是一開始就是水鬼,而事變也非突然和預期。一種預謀與漸進。
󠀠
這樣的「變」似乎貫穿了整本詩集,在〈湖〉一首當中,便顯示出「我是真的想要變成海」以及「我也是真的想要變成河」但是在第一、二節的敘述當中,似乎這樣的變成都是某種形式的徒勞。例如在第一節,「就差那麼一點鹽/一點浪/暴雨侵襲也無動於衷/陽光普照就讓它照」這樣的徒勞是在陰影與光明之中都無法變動的;而在第二節有了更大的張力:「就差一點奔向遠方的動機/差一點氾濫成災的/邪惡與野心/青春幻夢一場幾乎已遺忘殆盡/滄桑夜以繼日」在其中湖南蟲似乎加入了時間的元素,即「河」的意象,並包含了遠方、青春、幻夢,但比第一節更無力的是「滄桑夜以繼日」是不斷地循環往復而不得抵達。
󠀠
藉由這樣的敘事,來到三、四節,成為湖以及不得不身為一座湖為展開,但這並非是妥協的「成為」,而是具備溫柔的一種——「有人涉入/就展開漣漪一圈一圈/比浪持久/比暗流溫柔/無論何種墜落/都想要收妥在一個深深的口袋裡/那樣接住/就好了」並且也回應了前兩節所提及的海、河。這樣的敘述方式,很大程度地與自我進行對話以及辯證——究竟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子的人?倘若未能達成那我們又可以是什麼?
󠀠
在第四節當中也許給出了回應,「如今都有某一部分我/某一部分你/世界上最令人安心的事物莫過於此/最令人恐懼的事物也莫過於此」這樣的我與你,可以節讀成現在與過去;現在的狀態令人「安心」,可現在的「不確定性」也令人恐懼。但是湖本身就是這樣的,如容器一般收攏許多萬物,「藻類河魚族/水底的屍骨/默默滋養某草某樹某五穀根莖/某食肉植物/某食草動物」
󠀠
〈湖〉正好收路在輯二「鬼」,藉著水似乎無處不在,可是事變呢?在〈湖〉的敘述當中,似乎是已經無法改變了。也借用《水鬼事變》中〈後記〉的一句:「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現狀了。」我想這正是水鬼需要「事變」的原因。
󠀠
▎文末抽獎辦法(以FB留言為準): 1.幫這篇文章按讚 2.分享這篇文章(要設公開哦) 在文章下面tag兩位朋友,並留言:「什麼是水鬼事變?」 範例:「@皮卡丘 @泡泡龍 ,什麼是水鬼事變?」 抽獎活動至08/17晚上23:59截止,我們將抽出三位幸運讀者,贈送《水鬼事變》乙本(贈書寄送範圍為台澎金馬)。
󠀠󠀠
文字編輯:#子維
美術設計: #江襄陵-Nysus(個人網站:https://nysushsiang.wixsite.com/my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