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我明白你的難過 ◎陳繁齊

你可以情緒
罵一些沒有目的地的字眼
你可以為舊愛點第一支煙
以及燃燒很久很久的歉疚
你可以哭泣但是
不能成為易碎品
 
你當然可以邪惡
但還是要記得善良
你需要玩一場大富翁
至少走得再遠
最後也還是有機會回到起點
 
你可以任心事滿地落葉
但讓自己的世界不再為下一個
出現的誰發出聲響
儘管有些對你很深的人
仍然踩得出聲音
 
你決心不愛了
是可以的,把所有手臂視作繩索
擁抱當作偷取
但請明白怗記
仍有人在遠處等著
 
你可以
你可以的
你可以撐過去的
 
--
 
◎詩人簡介
 

陳繁齊
 
1993年七月出生,台北人。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畢業,
喜歡貓狗、喜歡小動物,
喜歡彈吉他唱歌自娛,喜歡看海。
在ptt詩板以帳號circa0218活動。
 
(簡介引自詩集《下雨的人》) 
 
--
 
美術設計: 沛容
攝影來源:Unsplash|Jude Beck 
 
--
  
◎小編Cookie Monster賞析
 
「我明白你的難過」從題目開始,這首詩就是一劑強力的安慰。安慰一個傷心的人,最好的方法並不是告訴對方不要哭。而是去了解對方,和他一起傷心。這首詩告訴我們可以軟弱:「你可以情緒/罵一些沒有目的地的字眼/你可以為舊愛點第一支煙」允許放任情緒宣洩,甚至放不下過去的感情。但「你可以哭泣但是/不能成為易碎品」雖可以軟弱,「你」不能脆弱,不能被這些所擊碎。
第二段進入善與惡的抉擇,並運用遊戲比喻「你需要玩一場大富翁/至少走得再遠/最後也還是有機會回到起點」人生像是大富翁,是一場事關輸贏的賭局。但就算經過各種苦難,也還是要回到起點,認清自己的模樣。
那「你」還可以如何呢?可以讓自己的心情平靜「儘管有些對你很深的人/仍然踩得出聲音」,令人聯想到元稹的「半緣修道半緣君」。在這裏「落葉」和「踩出聲響」在意象的連結上相當巧妙,「對你很深的人」踩過「你的心事」,雖心已落盡,但仍對「對你很深的人」發出聲響。
這首詩告訴我們,「你」可以向外界需索拯救與溫暖,但別忘記有人正在等候「你」。前四段一直重複「你可以~但~」的敘事方式,但到最後卻連三次說「你可以/你可以的/你可以撐過去的」乍看之下是肯定,但小編認為這更像是一種鼓勵。並不是真的很重要所以說三次,而是告訴自己可以軟弱、可以受傷,「但」還是要站起來。旁人能夠「明白你的難過」,和「你」一起哭泣,但是「你」還是要靠自己站起來,面對明天的太陽。

2017年3月29日 星期三

送別老師 ◎楊逵


多可悲啊!
怎麼不等花開就逝世
在我們的花園裡
您親自栽培的新底花
被魔鬼折斷
被風吹壞
被瘋狗踐踏
雖然播種了新底花,
啊,多可悲呀!
怎麼不等花開就逝世……
 

多可悲呀!
怎麼不等花開就逝世
您播種的新底花
只要我不懈怠朝夕灌水
就會發芽
只要我不懈怠除草施肥
很快就會茁壯
只要我不懈怠除蟲
每一片葉子都會輝耀在朝日裡
啊!多可悲呀
老園丁喲,怎麼不等花開就逝世……
 

多可悲呀!
怎麼不等花開就逝世
一朵朵親手照顧的花
那顏色、那姿態
還沒見到就逝世了,您的心
恐怕滿懷遺恨吧!
可是、為了讓新的花朵綻放
即使連我都中途倒下
為你守墓的人當中
一定會有人繼承我們的工作!
只要種子不絕
即使兩三代之後……不久
也許會有人在我們的墳墓上
飾以那豐麗的新花朵吧……
 
出自《楊逵全集》第九卷(詩文卷(上))
原文發表於《興南新聞》(1942年9月14日)
葉笛譯,酒井郁、黃英哲、清水賢一郎 、彭小妍校訂
 
--
 
◎作者簡介
 
楊逵
本名楊貴,1906年生於台南新化鎮,是日本時代臺灣文學重要的作家。童年時受噍吧哖事件的影響,民族意識逐漸萌芽。1924年東渡日本攻讀文學,受馬克思及無政府主義影響甚深,1927年返台從事農民運動。代表作〈送報伕〉曾入選東京《文學評論》,為台灣文學作品出現日本文壇之始。1935年創辦《台灣新文學》。七七事變爆發後歸農經營「首陽農場」。日本戰敗後,積極投入台灣社會重建與文學參與,創辦《台灣文學叢刊》。1949年因發表〈和平宣言〉遭國民黨政府判刑12年。晚年蟄居耕讀於東海花園,1985年3月辭世。
 
一生為人權奮鬥,不畏公權力的楊逵,用樸質的筆,寫出社會底層的心聲,被後人譽為「壓不扁的玫瑰」。著有《鵝媽媽出嫁》、《壓不扁的玫瑰》等,作品曾被收錄於國中國文教材。
 
(摘自《綠島家書》作者簡介)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Rick Chung ( https://www.flickr.com/photos/rickchungattw/7487209640/ )原圖經裁切加上文字及Logo,以CC BY-SA方式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2.0/ )
 
--
  
◎小編鋼筆人賞析
 
楊逵是台灣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作家之一,不過他以小說著名。這次選擇賞析他的新詩,是因為鋼筆人希望能讓大家看見這位小說家的其他面相。
 
這首詩本身並不難讀,楊逵使用的字詞與意象並不艱澀,另外不知是為了強調詩的音樂性或者讓詩更容易讀,這首詩使用相當多重複的字句。這並不是翻譯的問題,而是這首詩以日文發表時就已經有許多重複的句子了。
 
楊逵在這首詩內展示的美學與戰後風行的現代主義美學並不相同,更類似於他在小說內也展現的那種質樸的普羅美學。只是相較於他在戰前小說批判日本帝國與資本主義的戰鬥姿態(這份戰鬥姿態直到戰時書寫的《鵝媽媽出嫁》都還能看到隱隱的姿態),這首詩展現的更偏向個人性情的抒發。也因為這樣,這首詩可以展現楊逵的另外面相。
 
這首詩裡面的老師所指何人,鋼筆人並不確定,不過這篇賞析的重點並不是老師的身份,而是楊逵在裡面展現的一種精神。「老師」在這裡給的是一種啟蒙的意象,他在土地上播種、照顧花兒,卻等不及花兒開放就去世。而楊逵,作為一名學生,他一方面感慨老師看不到花開便逝世,另一方面也表達出楊逵本人的精神:會繼續照顧老師的花兒,直到開放為止。
 
楊逵在這裡展現一種對未來悲觀又樂觀的心態。悲觀的是,他不認為花兒一定能在自己的照顧之下就開花結果(「即使連我都中途倒下」);但樂觀的是,他認為花總有一天會開,或許是兩三代後的人,而這一生看不到的花朵,也能在子孫供奉於墳墓上時看到。
  
或許是楊逵在首陽農園種花已久(戰後此處變成一陽農園),楊逵生命最後的時光也是在東海花園種花。楊逵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壓不扁的玫瑰花〉也是使用花的意象。由此詩對照他戰後的書寫以及戰鬥的姿態,更有一種感慨。楊逵後半生的戰鬥姿態,在這首詩已經能看出端倪了。

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

土地公祠 ◎巫永福

青翠美麗的田園一角
土地公祠橫掛著的紅布在風中搖動
農婦提小籃放置牲禮求平安
土地公來者不拒笑笑不說什麼
 
田角稻草人衫裾飄動起來笑笑
一群麻雀飛近看到稻草人驚惶飛遠
土地公看在眼裡鬍髭也笑
田園的稻穗在陽光下顯得艷麗
 
北斗星伸杓酌酒給土地公
土地公雖從未沾過酒滿意地哈哈笑
夜裡聽祠邊小蟲幽美的鳴奏
土地公大開眼睛笑笑欣賞
 
有一天土地公的表情變了樣
聽著林義雄母女被殺
陳文成博士回國離奇慘死
至今尚未破案,生氣而閉嘴
 
——一九九二、四、二
(出自巫永福《地平線的失落》)
 
--
 
◎作者簡介
巫永福(1913-2008),筆名EF生,田子浩,1913年生於埔里,讀台中一中,轉讀名古屋五中畢業,明治大學文藝科畢業。大學時代曾與友人發行文藝刊物《福爾摩莎》並在上面發表小說、詩等作品,1935年因家父去世返台,任台灣新聞社記者。參加台灣文藝聯盟及其機關雜誌《台灣文藝》,戰爭期亦參加張文環等人組織的《台灣文學》。戰後曾任職於台灣信託公司、台北大公企業公司(台灣本土企業家陳炘成立,陳炘之後在二二八無故牽連慘死),後任職新光產物保險公司,最終成為副總經理,而後退休。
 
1967年,巫永福加入笠詩社,在吳濁流過世後接手繼續發行《台灣文藝》。1979年,設巫永福評論獎,為台灣少見以文藝評論為獎勵對象的文學獎。1993年,成立財團法人巫永福文化基金會,並增設巫永福文學獎。另外也擔任東京和歌雜誌《からなち》台北支部長,推動台北歌壇。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維基共享資源|lanbu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嶺頭喦土地公廟.jpg ),原圖加上文字及Logo,以CC BY-SA方式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tw/ )
 
--
  
◎小編鋼筆人賞析
 
巫永福是台灣著名的「跨語言的一代」之一的作者,戰前以〈首與體〉這篇奇特的小說揚名於台灣文壇,戰後則因為他的經濟情況良好,且繼續保持對文學的熱誠,而推動文學事物而著名。相比之下,巫永福寫的詩雖然不少(甚至「台灣詩人選」系列中也有他的名字),但其實他並不是以此聞名,因此這次鋼筆人選了一首他的詩來做簡單的賞析。
 
巫永福這首詩還是用國語寫的,但能見到一些台語的痕跡(如「衫裾」、「鬍髭」等字詞的運用,爾後他更直接以台語書寫詩作)。不過在此之外,這首詩並不難讀。這首詩展現一種鄉間土地公廟的景象,農婦會來祈求,旁邊是有麻雀、稻草人的田園,晚上有小蟲鳴叫。
 
尤其能注意的一點,是巫永福使用的神明並不是媽祖、城隍、王爺等台灣也很常見的神明,而是特別使用「土地公」如果搭配巫永福在6、70年代於鄉土文學的投注,那我們或許能給個推論,巫永福這首詩的土地公,以及他所處的鄉間,正象徵著作者心中的「台灣鄉土」。而在前三段,台灣鄉土永遠都是開嘴笑著。
 
也因此,當最後一段突然轉折,將此詩牽扯到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後,此詩威力便突顯出來。土地公的憤怒突顯了台灣鄉土意識的憤怒。值得一提的另一點是,陳文成命案、林宅血案、美麗島事件等一連串的政治事件,其實是促使很多當時作家、政治家覺醒的契機,如王拓、宋澤萊等人。而這首詩表現的憤怒,可以看見此事件的影響深遠,過了十年仍然記得。那是一整個世代的文學都被影響的重大命題。
 
但另一方面,詩人最後使用的意象是「閉嘴」,這就很有意思。雖然閉嘴是對應於詩中前面的「哈哈笑」,但閉嘴也代表沉默。或許詩人別有所指的是那時代的白色恐怖統治,導致人們雖然充滿憤怒,但仍有許多人不敢說一字一句。

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

[利文祺專欄 ▍文學騎士歷險記]星是惟一的嚮導 ◎楊牧

1
    
在雨影地帶,在失去我的沿循的
剎那。星是惟一的嚮導
    
你的沉思是海,你是長長的念
在夜,在晨,在山影自我几上倒退的
剎那。我們回憶,回憶被貶謫之前
    
第二次,你自我的回顧間
悠然離去,主啊——第一次的郵寄
她在揚起的蝕葉中
    
在那夜,那失戀的滂沱中
摧燒你的寂寞和晨起的鈴噹
那俯視是十八歲的我
在年輕的飛奔裏,你是迎面而來的風
    
    2
    
自你紅漆的窗窓,我看到,你的幻滅
是季節的邅遞。星是惟一的嚮導
淡忘了你,淡忘這一條街道
在智慧裏,你是遇,掀我的悟以全宇宙的渺茫
你的笑在我的手腕上泛出玫瑰
    
那是懷念,在你的蒙特卡羅
在骰子的第六面,在那扇狀的沖積地
倘若你是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CC0|bones64 (@pixabay)
                         
--
                        
◎小編利文祺賞析
        
看電影我們需要「電影老實說」,今天我們也來點「詩歌老實說好了」,談談我心中超雷的楊牧詩。
    
這首詩〈星是惟一的嚮導〉寫於一九五八年,楊牧當時十八歲,以葉珊的筆名發表。這首詩很明顯地描寫關於所愛的「你」。在第一段,敘述者提到你的沉思像海,你是我長長的念。而你「在我回顧間悠然離去」,自此我「失戀」了。在第二段,敘述者提到你的消逝如「幻滅」,並試著「淡忘」你,然而敘述者仍「懷念」著你,特別是你居住的蒙特卡羅。
    
和楊牧後期作品相比,或者是純粹審美觀點來看,這首詩確實不怎麼好,我甚至認為,除了音樂性之外,其他特徵都顯示這首超爛,但很不幸的,這首爛詩還這麼有名。
    
但為甚麼還是要討論這首詩呢?沒辦法,因為這首詩太有名了,特別是標題「星是惟一的嚮導」。這首詩的主要缺陷,大慨在於無法有效經營一首詩。這首詩的語言固然美好,但從內部卻發出一種虛弱狀態。另外,句子的上下文不通,如「貶謫」的意象因為沒有伏筆,而感覺突兀,「郵寄」的意象亦是如此。另外,「你的笑在我的手腕上泛出玫瑰」語句收尾貧弱無力,另一處收尾「在那扇狀的沖積地/倘若你是」也幾乎無法理解。
    
總之,如果有人跟你介紹這首詩,可以拿這篇文章給他洗臉,說楊牧這首詩確實不好。
    
當然,要顯示你很懂楊牧,可以推薦對方〈失落的指環〉、〈時光命題〉、〈喇嘛轉世〉這些完美的詩。

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一本未拆封的詩集 ◎曾貴麟

----寫給東海岸線未曾抵達的行旅
 
該如何敘述一本失物,展現
焦急尋獵它的企圖
約莫是午後班次,第三車廂靠窗
放置座位前方網格
夾著零食、餐盒與旅遊指南
 
詩集名稱是個外國女人的名字
封面是半透明湖水色
陰影輪廓像哺乳獸類
長出幼角的鹿(為什麼不是水牛、土狗
或匍匐的孩子,誰有長出犄角的可能?)
 
備受期待已久,但尚未拆封的
詩集,被遺落在海岸線的列車
由於素未謀面
對於內文的無知,而變成
一本無限的詩集
 
是一位慷慨的作者嗎?
枝剪僻字,讓人清醒但別痊癒
除了自身的憂慮與病
可否也為我而寫
為一個許久未寫詩的人而寫
令疲憊的旅人,想起童年
書寫給山脈、斷崖與開墾的平原
  
為洩氣的觀光氣球而寫
為垂死的蝴蝶而寫
為夏至紛紛變做甲蟲的遊客而寫
列車在島嶼繞境,載往匿名的群眾
寫於洞穴、以及前方追撞的光明
 
你在搖晃的座位,一次次清醒中
看見海洋,默念出從沒見過的字句
像是隱除署名-但關乎種種萬物。
 
--
 
◎作者簡介
  
  曾貴麟〈1991—〉,台灣宜蘭人。曾任大學巡迴詩展執行長、淡江大學微光詩社社長、創辦藝文誌《拾幾頁》、風球詩雜誌主編。曾獲全國大專院校新詩組優選、淡江大學秋水文章新詩組優選及其他十多項詩獎。目前就讀東華華文研究所。著有詩文集《夢遊》,2015年策展攝影散文展《25時區》。
 
--
 
美術設計:沛容
攝影來源:Unsplash|James Best/Breather
 
--
  
◎小編賞析
 
出生自東海岸的貴麟,他的〈一本未拆封的詩集〉寫的未曾抵達,不曉得用的是遊客還是遊子返鄉的視野?在我的猜測中,或許應該傾向於後者。一名遊子在返鄉的列車中思索自己與家鄉的關係,不斷建立新的故鄉認識,所以才有著這樣的從未抵達。
 
作為一個詩人,他把自己從未抵達的返鄉終點與一本詩集做連結也是很合邏輯的。(?)
 
在這首詩中他主要運用的手法是敘述,一邊在敘述中細心安排細節、並藉由細節的揀選陳設情調,一邊偷渡自己的疑惑與憂慮。由於他的寫作有這樣的特質,我並不認為將所有細節一一深究意義或揭破對於這首詩是好的閱讀方式,對氣氛的感受可能是更為重要的。首段以一日常語調寫火車上感受,一個因有所遺失而恍惚的人,面對搖晃的車廂竟也發生了共感。次段以特殊的情調(那些與你我實際上很難建立連結,卻能模糊有畫面感的物事)補充,然後才進入第三段:一本無限的詩集。經過這樣的整理,現在才拉出重點的前三段,進行其實很緩慢,但他的寫作模式讓人可以安全地進入而不至於不耐煩。
 
第四五段開始埋伏自己的憂慮與不安,即使找到了詩集(打開了未知),這些東西仍然不見得能被緩解。但與詩集建立連結的故鄉,仍舊提供了安置這些東西的可能:自己的疲憊、未曾寫詩的焦慮、遊客如織帶來的破壞、觀光與地方文化的角力.......
 
在他的最後一段中,這個未曾拆封的詩集又好像成為自己的化身。不斷在搖晃中醒來(面對)或睡著(失敗),但能夠看見海洋(故鄉),安心地回到家鄉成為人群中的一部分(隱除署名),並且承認自己還擁有的創造能力:「默念出從沒見過的字句」是很有自信的結尾。

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今天的願望是成為孩童 ◎曹馭博

今天會是一個快樂的星期六
推窗、撢塵,擰起所有
黑色的黏液
我等待著
長長的下午
去幻想一百個朋友的姓名
 
今天會是遊樂場的
唯一寧靜,壞孩子
所擁有的哭聲
會在寂靜之後死滅
那時我就會了解
捉迷藏在散開之後
會有好幾個夜晚
讓我們許願
 
如果今天的願望
就是成為孩童,在一個
更小更小的世界裡
為所有石頭、樹木取名
只要不留下
任何足跡,也許
我就能做一個快樂的人
 
--
 
◎作者簡介
 
曹馭博,西元1994年生,就讀東華大學華文文學所創作組一年級。
曾擔任過微光現代詩社社長,得過一些獎
現代詩之作品也刊登於自由副刊、創世紀詩刊、乾坤詩刊、衛生紙詩刊
 
--
 
美術設計:沛容
攝影來源:Unsplash|Jens Lindner/Brigitte Tohm/Michał Parzuchowski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今天的願望是成為孩童〉是一首極度悲傷的詩,既然有「今天的願望是ooo」這樣的句式,是否我們可以類推到同樣有著「昨天的願望」、「前天的願望」?然而,這些願望的出現並未使自己變得快樂,變得完整。在這首詩中的「我」有著自己的終極追尋:做一個快樂的人,卻不能(所以才要許願)。
 
在第一段中,先拋出一個「快樂的星期六」,然後才討論其細節。作為一個例假日,星期六的象徵應該是比起星期一到五來得放鬆的,也是在這樣相對閒適的日子裡,才能夠為房間(暗喻著自己的內心)進行打掃,整理自己的生命經驗(長長的下午,顯然這個心理活動上的長長,對應的是非一般的幾個小時這類直觀的時間長度,而是使人疲憊而漫長的)。詩中之「我」在此時此刻「幻想」的是朋友的姓名,一方面提示了友誼對其的重要性,一方面又因為這是「幻想」而增加了朋友是否存在的疑惑。
 
第二段的情感不好解析,遊樂場為何會在星期六寧靜?壞孩子(出來得很突然)的哭聲(為何哭)又為何會死滅?這樣的寫作可能有作者自身的內在脈絡。或許只能從「捉迷藏」來強行解說,可能有人在捉迷藏中遭遇不幸,可能有人在捉迷藏中被遺忘......而在這段遊戲之後,自己受傷了。
 
末段的書寫顯然是自我封閉的隱喻,詩中之我遁入了專屬自己的小小世界,在其中擁有如造物主般的命名與操作能力。期待著的是與現實世界不同的景象──不用留下生存在此世的軌跡,亦可以做一個快樂的人。
 
正因求其而不可得,更增添了這首詩的哀傷。

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我只是想知道 ◎林婉瑜

我只是想知道
你的城市是否和我的一樣
有四分之三的風雪
和四分之一的雨水
 
也許從來沒有
一句屬於我們的發語詞
我按下一枚紅色指紋
不斷在明天
收到今天的退件
 
沒有一條通往你住址的道路
 
--
  
◎作者簡介
  
林婉瑜。一九七七年生,台中人。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主修劇本創作。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詩路網路新詩記年度詩人、青年文學創作獎、優秀青年詩人獎等,作品入選《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詩卷》、小學國語教材等中外選集。編有《回家 — 顧城精選詩集》(與張梅芳合編);著有詩集《剛剛發生的事》、《可能的花蜜》。
 
--
    
美術設計:紀姵妏
攝影來源:紀姵妏
  
--
    
◎小編L賞析 
  兩個城市,兩個人。其中一個人的城市下雨和降雪,雨和雪的天氣,隱喻的是自己一個人要獨自面對生活的磨難,也有你和我現在分離,我們看見的不是同一片風景,不處於同一個世界。
 
  第二段開始的「也許從來沒有╱一句屬於我們的發語詞」更是直接點明你和我兩人關係可能從開始到最後都存在著問題。詩名〈我只是想知道〉。
 
  敘事者有一個想知道的問題,他期待對方回應。
 
  明天收到今天的退件
  沒有一條通往住址的道路
 
  這兩句的意思都是在表達同一件事,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我想知道你在哪裡,而你已經不在我身邊了。

2017年3月21日 星期二

危言 ◎吳奕璇

你說過的那些
險之又險的情話
是我立在山腳 遲遲等不到的禍秧
幾次動搖都是虛張聲勢
最終沒有落石
 
--
  
◎作者簡介
   
吳奕璇,1994年生,台北人
畢業於政大資訊科學系,多發文於批踢踢詩版
整理於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onceweathered
   
--
   
美術設計:紀姵妏
攝影來源:紀姵妏
  
--
   
◎小編L賞析
  
  情話不是綿綿,而是險之又險,這也代表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在還未成為情人之間,是一種緊張的曖昧,也或者是在成為情人的關係裡,是處於一種張力極高的狀態。
 
  這些情話,都是一砸就會傷害人的落石。
 
  但無論如何,即使情話險之又險,它仍然是情話,不會真的成為落實,也不會是禍殃,即使我已經預期傷害即將來臨。比起「危言」,面對危言這件事情本身,是更需要勇氣,最終仍然只停留在危言,而不帶來危機的你,是愛我的。而即使危機可能會來臨,卻仍願意在這裡等待的我,也是愛你的。
 
  整首詩用一句話簡單來說就是:你整天說想離開我,又捨不得我,但始終沒有離開我的概念。

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

[利文祺專欄 ▍文學騎士歷險記]水之湄 ◎楊牧

我已在這兒坐了四個下午了
沒有人打這兒走過——别談足音了
   
(寂寞裏——)
   
鳳尾草從袴下長到肩頭了
   不為甚麼地掩住我
説淙淙的水聲是一項難遣的記憶
我只能讓它寫在駐足的雪朵上了
   
南去二十公尺,一棵愛笑的蒲公英
風媒花把粉飄到我的斗笠上
我的斗笠能給你甚麼啊
我的臥姿之影能給你甚麼啊
   
四個下午的水聲比做四個下午的足音吧
倘若它們都是些急躁的少女
無止的爭執着
——那麼,誰也不能來,我只要個午寐
哪!誰也不能來
   
--
                     
美術設計:沛容
攝影來源:Unsplash|Gemma Evans/Jason Long
                     
--
                    
◎小編利文祺賞析
    
這首詩寫於一九五八年,楊牧當時十八歲,是詩人早期代表作品。此詩發想於〈蒹葭〉的句子:「所謂伊人,在水之湄」,而後鋪成為現代版的等待。在這首詩,敘述者提到自己等待了「四個下午」,時間的流逝可見於鳳尾草的長高,「從袴下長到肩頭了」。他聽到流水聲,索性將水聲比做足音,並想像它們是「急躁的少女」,「無止的爭執着」要來探訪敘事者。當然,這些想像中的「少女」都不是敘事者所等待的那位女子,所以在我看來,敘事者之後有點鬧脾氣XDD,或者說因為受一位女性的挫,而將怒氣轉嫁到其他幻想中的少女們。於是他說:誰都不准來,他只要個午寐。

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深夜的夢 ◎汪汪汪

深夜的夢 ◎汪汪汪   —5.12   安睡時你形成一座山脈 我撐起眼皮試圖藉著晚風 穿越黑霧 髮散的寒帶針葉林 脆弱危頸橋 肩胛豈非奇岩 你的脊索,南島最後的山稜線 我以食指一一描繪 睡眠是夜裡叨念的離別咒 我的魂魄走過深夜的夢 忍著瞌睡 看你呼吸如小溪般淺淺淺淺   --   ◎作者簡介   汪汪汪,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碩士森,讀詩但不懂得寫。   --   美術設計:陳又瑄 攝影來源:CC0|Joshua (@Unsplash)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汪汪汪〈深夜的夢〉寫一種私密而卑微的愛戀。或許我們可以大膽斷定詩中的「你我」關係為情侶,但也或許不是的。不過無論如何,字裡行間都是詩中之「我」對於「你」的卑微與被動。   詩裡明寫「你」的睡眠,但將這份你的「安睡」安置在題目的「深夜」裡,分明有著幾分曖昧。為何「我」要在「深夜」裡面對「你的安睡」呢?顯然被觀者雖安,觀者卻有自己的不安。汪汪汪寫「一座山脈」,那分明陳述著對方軀體的起伏,卻也同樣暗示其巨大與無可逾越。只有在深夜,只有在深夜,撐起眼皮的「我」,藏匿在你的熟睡以外的「我」,才能小心翼翼的穿越內心的障礙(黑霧),試圖探索你更多......   第二段寫著「我」以眼以手指對對方肉體細節的探索。這是一首情色詩嗎?不好說。這裡只暴露了對對方身體的愛戀之情,以及探索的慾望。但充斥著美感的修辭,讓這份情感有可能並不是肉慾的,而是純真的,真摯的一種對美好的戀慕。   在最後一段,「我」也開始面對睡眠的威脅了。面對這樣的你的時刻,終於要被「睡意」給分開。是不是只有在「你」深睡的時刻,「我」才能面對這樣溫順、乖巧而且絕美的樣子?這是詩中的難題。面對兩人的關係,汪汪汪終於沒有交代清楚。兩人可以是愛侶,可以是一夕偷歡,可以是......但此刻當「我」看著入睡的你,一心揣想這就是永恆了。

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案發現場只留下一張紙條 ◎徐珮芬

我這人不慶祝節日
蛋糕經常放到壞掉
也沒有定期跑步的習慣
每當看到美麗的風景
我就低下眼睛
 
難過的時候
我是不哭的
但是所有人都在流淚時
我會突然想笑
 
總於四周熄燈後醒來
白晝時在自己夢裡失眠
站在燦爛的陽光之下
用手遮住眼睛
 
看到旁人被神感動
或被神遺棄
我就在一旁
沾沾自喜
確幸自己沒有任何事物
使我確信
 
寧可被雨淋濕
也不讓傘給偷走
我討厭極了感冒
痊癒的時候
像從地底最深處
倏地被拔出
不是所有植物
都熱愛光照
 
至於對你,我真的
很抱歉,關於諸多事
我無法一一交代細節
你只要記得:
我總在最後一刻轉身
是因為實在害怕
留下指紋
 
--
 
◎作者簡介
 
徐珮芬
 
高雄出生,花蓮長大。
 
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清大月涵文學獎新詩首獎、舞劍壇文學獎、高雄青年文學獎、小河文明新詩獎、花蓮女中文學獎等。
 
--
 
美術設計: 冬眠詩文學社陳圓緣
攝影來源:https://bossfight.co/book-black-white-towel/
 
--
 
◎北大冬眠詩文學社李恆誼賞析
 
在詩裡,我們看見詩人的倔強與任性。她不慶祝節日、不注視美景,甚至在眾人掉淚時發笑。於此詩的前三段裡,詩人跳脫了每個日常定律,讓讀者發現一具與眾不同的靈魂。直到第四段,我們明白了,詩人「確幸自己沒有任何事物使我確信」,也許是過往的創傷教人理解,只要不對一件事持有美好企盼,就不會被隨之而來的黑色浪潮淹滅。如同最後所述,「我總在最後一刻轉身 / 是因為實在害怕 / 留下指紋」,或許她真的曾經願意懷抱信仰,深深墜入情感裡,但是害怕被看穿的心理,不允許她這麼做,於是,只能轉身,什麼也沒留下。
 
--
 
◎臺北大學冬眠詩文學社
 
偏安大學寫作社群。成員十餘人,習於群聚飲水(呈動物星球頻道的羚羊或斑馬狀),寫作治療。主張以文涉事,向春天靠攏。
 
粉絲專頁:「臺北大學冬眠詩文學社」https://www.facebook.com/NTPUwintersleepoet/

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新年新希望 ◎夜無

在更早更早的清晨
起床刷牙
薄荷味覆蓋於玻璃上
霧氣有一點涼
 
影子漸淡
很遠了
卻一直都在
附在我的耳邊
說著早安
 
一天比一天勇敢
變得成熟起來
心跳均勻受熱
溫溫的
使人柔軟
 
相信不會被質疑的神
專心信仰著祂
但如果可以擁有你的名字
我願意成為異端
忠貞不二 
 
請給我一雙眼睛
讓我在黑暗中能夠看見愛
在別人笑的時候
能發現他的悲哀
 
--
 
◎作者簡介
 
夜無,高中生,可能是人。曾自費出版詩集《大角鹿的命運》,經營著一個活動量低迷的粉絲專頁,也經常遊走於巴哈姆特。
 
--
 
美術設計: 冬眠詩文學社江樂筠
攝影來源:すしぱく https://www.pakutaso.com/20120140017post-1100.html
 
--
 
◎北大冬眠詩文學社洪聖翔賞析
 
本詩見於作者粉專:「夜無。大角鹿」
 
大多數人應該沒聽說過夜無。夜無生於西元 1999 年,是現役高中生裡值得期待的現代詩寫手之一。在還未升上大學的這一批詩人之中,夜無是少數在現代詩創作中擁有較完整地(當然,這個比較是建立在與高中、大學生的比較上)建立世界觀的詩人,她的自印詩集中大多詩作都有文本互涉的現象,而選這首詩雖然沒辦法介紹夜無在詩中常用的「大角鹿」的隱喻及涵義,但可略見她目前使用的寫作策略。
 
題目是新年新希望,總共用了五段去擺佈。第一段主要是鋪陳作用,使用「早晨」和「起床」這樣的詞彙在頭段,本身就帶有一日之始、時間順流的和諧感,當然更可能是無心為之,畢竟這樣的做法本來是穩妥而不求有功的寫法,雖無出奇之處,但得平淡安穩。第二段「影子」出場,據脈絡推,影子的主人大抵是詩中的「你」,延續著詩中的時間感帶出「早安」,並造成「影子在那裡,而影子的主人不在」的戲劇張力。詩在第三段脫離一日的敘述,轉向以年為經營對象的時間概念,因此「一天比一天勇敢\變得成熟起來」,則像是在表達──在這樣一年裡,前兩段就好比是作者日常生活的濃縮。
 
第四段以「信仰」牽連出宗教概念,在段落中試圖傳遞三個角色:「神」、「異端」(我)、「你」之間的關係。雖然語意與轉折詞的使用讓人摸不著頭緒(例如:為什麼選擇相信不會被質疑的神?為什麼是擁有你的名字?),但由於著墨較少,不至於露出太多缺陷(作為詩中的轉折,我認為仍有其一定效果)。最後一段總算是「新年新希望」的真正顯影。想在「黑暗」裡看見「愛」、「笑」裡發現「悲哀」,又可以接回「事物」與「影子」的辯證關係,在此處黑暗是影子而愛是你,笑是影子而悲哀是你。讓人想到孫梓評《知影》裡的句子:「被微微理解的,只是事物的投影。」
 
大多時候,我們的細心如此疲勞,到底還是度數太深了。
 
 
-
 
◎臺北大學冬眠詩文學社
 
偏安大學寫作社群。成員十餘人,習於群聚飲水(呈動物星球頻道的羚羊或斑馬狀),寫作治療。主張以文涉事,向春天靠攏。
 
粉絲專頁:「臺北大學冬眠詩文學社」https://www.facebook.com/NTPUwintersleepoet/

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牆外──於柏林圍牆倒塌二十周年 ◎林禹瑄


他們說:所有真理都是
太過堅實的謊言
還記得嗎,那道牆
穿過三座森林,十條河流
和五百個荒蕪的陽台
將嘆息與陰影分開
把光和自由圈養起來
像海困住一座島的氣候
而我們在比較乾燥這端
出生、行走、練習撐傘
偶爾眺望彼岸,那道牆
起初是鐵絲網,後來是磚
彷彿我們的習性、生活
在小小的門窗之間
被刀叉和鞋襪建造起來
一道環狀的牆,讓世界對我們
始終置身事外──
眾生喧嘩,我們的沉默浮貼於壁
如此狹窄,和影子一起
在日昇日落裡漸次透明、稀薄
 
那道牆,你是否記得
曾經我們鑿開隙縫,竊聽雷鳴
或者窺視一場暴雨
曾經我們祈禱陽光都熄滅,我們的
願望都善於躲藏和跳躍
我們游泳、跳樓、挖掘地道
在每晚的夢境之間
閃避一顆子彈
如同閃避一個早晨
以及所有曾試圖逃離的餐桌和窗口
   
「最好倒下。」他們有了新的說法
關於愛和信仰
或這道牆,被塗鴉割據
被酒精淹沒,搗成碎片
再收編進歷史的玻璃櫃
僅僅一個黑夜,他們說
他們拆除了所有昨天
並為此創建了眾多節慶和花園
而我們仍舊逐日醒來,逐日
被困在一個個太美麗的明天     
 
「人們需要一些可見的、
真實可觸的……」他們解釋,他們狂歡
我懂,所謂時間的梗概,紀念
一些可供觀光的情節所謂謊言
悲傷、歡快、憤懣、愉悅……
二十年了,我們的孤獨
還端坐在牆的裡面,沉默、固執
反覆練習撐太堅實的傘
然後明白:世界不會因為一場暴雨
而安靜下來
 
--
 
◎作者簡介
 
林禹瑄,1989年生,台南人,現就讀於台灣大學 ,印有詩集《那些我們名之為島的》(角立出版)。曾任《風球詩雜誌》四期總編輯。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宗教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葉紅女性詩獎、x19全球華文詩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亦曾發表於《聯合副刊》、《人間副刊》、《自由副刊》、《創世紀》、《幼獅文藝》、《國語日報》、《字花》等刊物。
 
--
 
美術設計:冬眠詩文學社陳圓緣
攝影來源:http://jaymantri.com/post/119561577503/download
 
--
 
◎北大冬眠詩文學社莫宣賞析
 
縱使距離臺灣約一萬公里,我們仍能多少知道遠在德國的柏林圍牆一直是冷戰時期的象徵,當時的東德一夕之間被蠻橫的圍住,居民如同牲畜一般被強行圈養,這道牆不僅在交通上阻隔了東西德,同時也是一種情感、文化交流與意識型態的斷絕。森林、河川等地貌本不應劃分界線,卻因為國際勢力的對抗而受害,而那些因此被迫分隔兩地的人民也只能遙望彼此。每個政權在執政時總宣稱自己是最正當的,建造了圍牆的蘇聯所施行的是非民主的社會主義,卻打著自由的口號(《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國歌》歌詞)行囚禁之實。
 
對於那些圍牆內的人們而言,與蘇聯敵對的牆外世界可能被蘇聯形容成了天災一般的暴雨或是雷鳴,企圖灌輸其轄下的居民反資本主義的觀念,然而卻無法阻止人民對於自由世界的嚮往,高壓的統治如同陽光照射在每個人身上,那些能隱藏起來的願望才不會在思想審查時被挖出來。「閃避一顆子彈/如同閃避一個早晨」早晨代表是一天的開始,通常而言象徵著希望,然而詩人卻選擇將其作為致命子彈的喻依,似乎意味著在這裡的一日之始並非帶來希望,而是逼迫人們再次面對絕望的未來。
 
第三段開始的時候,這座圍牆已不再如往昔一般穩固,甚至有人在上頭畫上塗鴉,而圍牆最後被拆除,代表著東西德的人民不再受到隔絕,就像那些過去的痛苦也隨著磚石倒塌、崩落,成為歷史課本中的一個章節,但詩人在此段收尾時卻寫道:「而我們仍舊逐日醒來,逐日/被困在一個個太美麗的明天」當初建造圍牆的蘇聯已經解體,現在還困住人們的「太美麗的明天」是什麼?在最後一段裡,「二十年了,我們的孤獨/還端坐在牆的裡面,沉默、固執」,「牆的裡面」可以解釋為「內側」,但「內裡」似乎更能呼應前面「人們需要一些可見的、/真實可觸的……」,圍牆的材質不僅僅是水泥和灰岩,還有那些概念性的事物,每個有權力決定建起高牆的人真正目的都不完全相同,前一場暴雨順利沖毀了牆,但詩人卻認為:「世界不會因為一場暴雨/而安靜下來」,摧毀一座牆並不難,難的是要如何摧毀那些建造高牆的原因。
 
--
 
◎臺北大學冬眠詩文學社
 
偏安大學寫作社群。成員十餘人,習於群聚飲水(呈動物星球頻道的羚羊或斑馬狀),寫作治療。主張以文涉事,向春天靠攏。
 
粉絲專頁:「臺北大學冬眠詩文學社」https://www.facebook.com/NTPUwintersleepoet/

2017年3月14日 星期二

成年禮 ◎楊牧

[利文祺專欄 ▍文學騎士歷險記]
                
成年禮 ◎楊牧
  
沙地上只剩幾棵野檳榔
一架望遠的亭,更遠是海和祖先
的靈魂。這些都在我們睜大,透視的眼裏
這些,以及其他
所有的神秘和不神秘
  
暫時的雨將黑髮淋溼,傾向
回歸線的西北雨,貼到眉毛上
於是咬緊嘴唇不笑表示決心,即使
盛裝的新婦被保護著從水田那邊
斑鳩那樣隨鈴聲小步小步走來
  
我們一字排開,拳頭握緊——
自古就是這樣的,隨時預備將惡鬼戰勝
成年禮後第一次出征的勇士
大腿上垂直刺青了飛魚,吐信的百步蛇
背後簇擁著欽羨的男童,喧鬧著
  
背後的背後恐怕只是些日漸萎縮的
圖騰禁忌,和傳說,縱使我們都以為我們
曾經記住一些英雄的名字,不確定的
故事,在盲者的歌詞和竹葉
笛聲裏調整,隨風修改
      
--
                     
美術設計:陳又瑄
攝影來源:Wikimedia Common|Taiwan aborigine amis dance.jpg
                     
--
                    
◎小編利文祺賞析
    
楊牧的作品有時以漢人的眼光觀察原住民,雖然有時流於膚淺或生澀,但他願意理解的姿態是值得讚賞的。〈成年禮〉也是一首觀察原住民慶典的作品。在第一節,詩人以參與慶典的原住民青年之口吻,提到如何望著「祖先」和「大海」,那樣「神秘」和「不神秘」的各種事物。在第二節,我們看到暗示夏秋之間的「西北雨」,以及另一位女性原住民以「新婦」的姿態出場。在第三節,敘述者提到成年禮的過程是出征如「勇士」,並隨時準備戰勝惡鬼。在最後一節,敘述者感嘆這些傳統、傳說,或許「日漸萎縮」,將不再被人提起。

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腹語術 ◎夏宇

我走錯房間
錯過了自己的婚禮。
在牆壁唯一的隙縫中,我看見
一切進行之完好。 他穿白色的外衣
她捧著花,儀式、許諾、親吻
背著它:命運,我苦苦練就的腹語術
(舌頭那匹溫暖的水獸 馴養地
在小小的水族箱中 蠕動)
那獸說:是的,我願意。
 
--
 
◎作者簡介
 
夏宇, 台灣女詩人, 戲劇系畢業, 寫詩, 唸詩 , 寫流行歌詞和劇本, 書籍設計, 畫畫,偶而翻譯, 不時旅行
  
(摘錄自夏宇│李格弟官網)
 
--
 
美術設計: 冬眠詩文學社張悅
攝影來源: ヨシュケイ http://www.pixiv.net/member_illust.php?mode=manga&illust_id=52428500
 
--
 
◎北大冬眠詩文學社張悅賞析:
   
「腹語術」並非真的如字表面,用肚子來說話,而是經過了大量發聲訓練,改變人們平常人們說話的方式(原本是用唇齒音共振)。說腹語時,可讓上下頜、嘴巴都閉合的狀態,將語音給說出,這個發聲過程,基本上還是依靠著舌頭完成。
 
「我走錯房間/錯過了自己的婚禮。在牆壁唯一的隙縫中,我看見/一切進行之完好。 他穿白色的外衣/她捧著花,儀式、許諾、親吻」,整首詩使用第一人稱視角,讀此段就如同看分鏡畫面,很順暢地可以在腦中模擬出一個婚禮場景,雖然詩句並沒有多補充些什麼(如婚禮現場如何、新郎與新娘的表情),用著極簡的筆法,在婚禮這種充滿粉紅泡泡的氛圍中,詩中的她,捧著花,儀式、許諾、親吻,沒有過度渲染的喜悅之情或者悲傷之情,省略掉形容詞,好像這一連串的動作僅是一項行政程序(行政程序枯燥且乏味)。
 
接著下一大段,「背著它:命運,我苦苦練就的腹語術/(舌頭那匹溫暖的水獸/馴養地在小小的水族箱中 蠕動)_那獸說:是的,我願意。」,當我們面對著「命運」時,能夠用很多姿態去承接,而詩中的「我」,選擇「背著」,還用了腹語術,如我第一段所提到,腹語術需要長時間且大量的發聲訓練,為的就是讓人在說話時,不看到唇齒動作,以極小極輕微的震動,讓人誤以為有另一個人在講話,且詩中括弧處,舌頭彷彿與身體割裂而獨立,變成一隻獸(而且是一隻溫柔的水獸),有看過腹語術表演的人都知道,通常手邊都會有個玩偶、木偶,而表演者會跟玩偶吵嘴、打趣、互相胡鬧,但是,當表演者沒有了玩偶的搭配,自顧自地說著話,要形容這個場面是自言自語,但又不見其雙唇有任何的動靜,說是在身體養了一隻獸,是形容非常貼切的。
 
然而在最後一句,視角變成「獸」,為何我看自己時,會變成一頭獸,我在讀完這整首詩後,我將此解讀為靈肉分離的感覺,詩中的「我」在種種跡象,看來對於步入婚姻是有所猶豫,甚至抗拒,但卻還是答應了,但這答應可能是妥協於現實各種層面,而影響著肉體(如到了三十歲再不結婚,就沒有人要的刻板印象),但內部層面(心靈)其實是躊躇、無法下決定的,所以最後用「獸」來當主詞,而非「我」,「我」(屬靈的)這個主詞彷彿漂浮著、遠離著肉體所下的決定,消極地想逃避這讓人心煩意亂的婚禮場景。
 
--
 
◎臺北大學冬眠詩文學社
 
偏安大學寫作社群。成員十餘人,習於群聚飲水(呈動物星球頻道的羚羊或斑馬狀),寫作治療。主張以文涉事,向春天靠攏。
 
粉絲專頁:「臺北大學冬眠詩文學社」https://www.facebook.com/NTPUwintersleepoet/

2017年3月11日 星期六

炸彈的直徑 (The Diameter Of The Bomb) ◎Yehuda Amichai |王雨欣 譯


這枚炸彈的直徑曾是三十公分
它的有效範圍約直徑七公尺,
殺死了四個並炸傷十一人。
圍繞著這些,一圈由痛苦與時間構成的
更大範圍裡,散落兩間被碎毀的醫院
和一座墓園。不過那位年輕女人
已被深埋在遠在她家鄉一百公里,
以外的城市,
將這圓圈增加了許多,
而一位正為她的死哀弔的孤獨男子
則遙在大海另一端遠離岸邊之處
將整個世界納入圓圈。
我一點都不願提及那些孤兒的哭號
到達上帝寶座後
仍不止息,組成一個無盡且無神的圓圈。
 
--
 
◎作者簡介
 
Yehuda Amichai (1924-2000):
 
文名享譽國際的以色列當代詩人,是第一位使用希伯來口語寫詩的人。出生在德國正統猶太教家庭中。曾得Shlonsky 獎、Brenner 獎, Bialik 獎,和1982年 Israel Prize,也得過國際詩歌節的獎項。他的詩常常處理日常生活或生命與死亡這類具哲學意義的問題。作品有著溫柔的諷刺,和原始且驚人的意象。
 
翻譯:王雨欣(久旱逢甘霖)
 
--
 
美術設計: 蕭亦翔
攝影來源: 蕭亦翔
 
--  


◎光年詩社 王雨欣(久旱逢甘霖)賞析
 
  這首詩敘述著戰爭的影響。詩的時序暗藏著過去(was)、現在(ing)與無限延伸的未來(will),憑藉著直徑範圍、「圓圈」這虛的意象,層層擴展戰爭帶來的死亡恐懼和哀傷絕望。
  
  前三句透過冰冷的數值測量和寫實畫面,給人客觀思考戰爭與生命的消逝。從第四句由實轉半虛半實,痛苦這個詞直指戰火帶來的感受,而時間則是偏客觀的說明這幅景象所產生的原因;而實景中,詩人點出兩種地點──兩間醫院和一座墓園。小編認為地點前的數字展示著詩人未說的話,兩間醫院代表著出生與傷病,這一切都毀壞了,因為戰爭過後,無論何種生命只通向「一個」結局,即是墓園所象徵的死亡。最令人鼻酸的是,就日內瓦公約規定,交戰雙方都應該要尊重並保護醫院,並且其中醫療人員皆為中立。甚至雙方會在戰前告知對方己方醫院位置讓對方不會誤擊。詩中破敗的醫院,正是道出戰爭中殘酷人性。
 
  第六句從無生命的詳細景象,轉到了人的身上。詩人敘述年輕的葬身遠離家鄉的大地中,刻意用了young這個詞,感嘆生命無常,正值青春的少女香消玉殞,無疑是對戰爭斷送未來的性質做出控訴。詩人透過這個少女,將讀者的眼界擴大,漂洋過海至遙遠的哀弔者,那煢煢孑立的男人,或許是父親、手足、戀人或朋友,也或許是不太認識的人。他的悲傷是一個代表,象徵著戰爭沿著人際關係等不屬於實質的路線延伸它的傷害,這就是為何這份哀弔「將整個世界納入圓圈」。
 
  最後從半虛半實轉入了虛寫,作者勉強提及了自己不願到道出的悲哀──無數的孤兒因戰火而來。這些無法自己到達遠方、甚至不能理解「哀弔」一詞意義、純真無辜的孩子們,失去了依靠後只能哭泣。這上達天際的哀傷超越神座成為無限大的圓圈,而這個由一顆炸彈所製造的損害,已經超越物質意義,而是連精神上的信仰也被炸毀──人們將停止相信希望和奇蹟。
 
   常常聽到有人說: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爭怎麼會懂?然而正因為沒有經歷過才需要透過這些作品了解戰爭的代價和黑暗,如此一來,或許能阻止下一次的傷害之圈展開,並擴大至不可挽回的地方。

--
 
◎東吳大學光年現代詩社簡介
 
如今光年詩社成立兩年,第二屆幹部將繼續在校內推廣現代文學。從一開始的一個念頭,到今天的一個社團,感謝老師、社員們的一路上的支持。光年希望能帶給每個走過光年的成員們滿滿的收穫,也期待未來能在校園裡舉辦更多文學活動,注入一股更興盛的文學風氣。
 
105學年度光年現代詩社幹部:指導老師洪崇德、社長紀姵妏、副社長.教學長蕭亦翔、文書長蔡淳祐、公關長張孟穎、總務長李嬌、美宣長簡詩婷。
 
「當一切都在遠離,我們留下一光年的愛。」洪崇德
 
粉絲專頁:「東吳大學光年現代詩社」
 https://www.facebook.com/sculightyear/

2017年3月9日 星期四

日子 ◎北島



用抽屜鎖住自己的秘密
在喜愛的書上留下批語
信投進郵箱,默默地站一會兒
風中打量著行人,毫無顧忌
留意著霓虹燈閃爍的櫥窗
電話間裏投進一枚硬幣
向橋下釣魚的老頭要支香煙
河上的輪船拉響了空曠的汽笛
在劇場門口幽暗的穿衣鏡前
透過烟霧凝視著自己
當窗簾隔絕了星海的喧囂
燈下翻開褪色的照片和字跡
 
--
 
◎作者簡介
 
北島
 
原名趙振開,一九四九年生於北京,做過建築工人、編輯和自由撰稿人。和朋友於一九七八年在北京創辦文學雜誌《今天》。自一九八七年起,在歐美及香港多所大學教書或任駐校作家,其作品被譯成三十種文字,並獲得多個國際文學獎。
 
--
 
美術設計:蕭亦翔
攝影來源:蕭亦翔
 
--
 
◎光年詩社 楊慧玲賞析
 
這首詩的每句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凡的事,而每句都可以構成一幅畫面,日子正如此。
 
詩的視角由「自己」拉開,抽屜裡的東西經過收納、整理之後,放進去,必要時鎖上。比如小時候會將日記或珍愛的物品放入抽屜中,小心翼翼保護。每個人都有個這樣的地方,像抽屜可以上鎖,收著秘密。接著的每個事件,都是透過「自己」的視角去觀看生活,如一個人孤寂的行走在大街上觀察路人。此時,詩人突然將場景「河上的輪船」,讓視覺空間擴大,加深了整體的孤獨。到「透過烟霧凝視著自己」這句,詩人拉出了「自己看自己」的畫面,又再次的加深了「一個人」的形象。詩的最後以隔絕喧囂與翻閱過往作收尾,但空間從原本的河上拉回室內的空間,以封閉的環境結束詩,讓孤獨留在這首詩的空間內。
 
在生活中,這些行為也許每個人都做過,或者在不經意之間看到別人這麼做。生活細節的發生都在不經意之間,不論是否發生在自己身上,因為細小,容易被忽略。透過詩,我們可以回首過去的生活,也看看自己現在的生活。也許,從今開始注意生活裡的些微細節。
 
--
 
◎東吳大學光年現代詩社簡介
 
光年詩社於2016年12月12日至12月16日舉辦「社員創作成果展」,於校內擺攤販售《光年詩刊》、詩集、絕版詩集展示、易字活動,希望透過展覽方式給予社員作品一個舞台,也希望藉此讓校園同學接觸現代詩。
 
《光年詩刊Vol.2》收錄105學年度上學期社員創作作品,並以「初見」為其主題,正如詩人鯨向海所言「更年少時,當我把詩第一次給你看,其實我跟全裸沒有兩樣。」用害羞的姿態,展示每一首作品。
 
── 初見 ──
 
你會用什麼顏色拼貼我
當我們相見
如那對初萌的犄角
 
── 初見 ──
 
粉絲專頁:「東吳大學光年現代詩社」
https://www.facebook.com/sculightyear/

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只想和你一起玩大富翁 ◎徐珮芬








 
我只想和你一起玩大富翁
最好我們組成一隊
對抗看不見的邪惡力量
如果你還沒考慮清楚
就先拿我當練習對象
 
我想和你在沒有終點的地圖上
相互追逐
前方的命運十分曖昧
無限的機會正在等待
但我害怕你受傷進了醫院
我正在監獄裏不能去探病
或你參加選美得了亞軍
而我被路障擋著來不及送禮
這時候我們會感慨:人生
不如一場遊戲
 
我想買下一條街上所有的
房子,讓你無法再像現實生活
只是微笑經過我
我要壟斷
這世界上全部的交通
讓你走不出
我的夢境
 
如果你輸
我不要你償還
只要你繼續陪我玩

倘若我輸
我就把所有的鈔票和地契揉爛
把棋子與骰子藏進口袋
我不准你
跟別人玩
 
--
 
◎作者簡介
 
徐珮芬
 
高雄出生,花蓮長大。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清大月涵文學獎新詩首獎、舞劍壇文學獎、高雄青年文學獎、小河文明新詩獎、花蓮女中文學獎等。
 
2015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   
 
https://www.facebook.com/patmuffin?hc_location=ufi
 
--
 
美術設計:蕭亦翔
攝影來源:蕭亦翔
 
--
 
◎光年詩社 蔡淳祐賞析
 
〈只想和你一起玩大富翁〉收錄在徐珮芬的第二本詩集《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中,不同於第一本詩集《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第二本詩集能夠在詩集當中找到詩與詩彼此間更加明確的關係及定位,而〈只想和你一起玩大富翁〉是這本詩集當中一首相當可愛、又令人憐惜的詩。
 
第一段以「我只想和你一起玩大富翁」作為開頭,與詩題相同句子破題,帶出接下來的四句「最好我們組成一隊/對抗看不見的邪惡力量/如果你還沒考慮清楚/就先拿我當練習對象」,而四具當中又應分成前兩句與後兩句來理解,詩人在前兩句表達其內心真正的想法,希望能與你一起對抗其他人(詩人所謂的邪惡勢力),而後兩句訴說若你未能接受與我一同對抗其他人,作為你的練習對象也是選項之一,前後四句綜合觀之,便能理解其實我最大的願望是與你一起玩。詩人利用第一段的寫法,領導讀者接著觀看這場雙人之間的大富翁遊戲。
 
第二段的寫法很有趣,『沒有終點的地圖、機會、命運、醫院、監獄、選美、路障』,這些都是經常出現在大富翁遊戲當中的元素,詩人利用這些意象,將自己與他的人生擬制做一場遊戲,然而最後一句「這時候我們會感慨:人生/不如一場遊戲 」,訴說人生終究不會是遊戲,大富翁遊戲能夠重來,我與你會回到同一個起點再次前進,然而現實生活中,「你受傷進了醫院,我正在監獄裏不能去探病」,「或你參加選美得了亞軍 ,而我被路障擋著來不及送禮」,這些錯過已經無法重來了,這一點所帶給詩人的失落能夠在第二段當中看得相當清楚。
 
第三段繼續了第二段的手法,「我想買下一條街上所有的/房子,讓你無法再像現實生活/只是微笑經過我」展現了詩人對於愛的霸道,但並非蠻橫,更是令人莞爾的倔強,「我要壟斷/這世界上全部的交通/讓你走不出/我的夢境 」也是一樣的心情,第三段較前段更深的描寫現實生活當中,對你的癡情,與你對我的不在意,但這一切終究只能在遊戲當中實現,讀完第三段,更能夠了解前段最後一句「這時候我們會感慨:人生/不如一場遊戲 」,事實上感慨的只有我一個。
 
最後兩段乃在一個邏輯下,應該合在一起看,但詩人的分段,使得最後一段餘韻無窮,為這首詩加了不少分,是個相當不錯的技巧使用。詩人在倒數第二段表示,「如果你輸/我不要你償還/只要你繼續陪我玩」,如此大方優待來自我對你的愛,但「倘若我輸/我就把所有的鈔票和地契揉爛/把棋子與骰子藏進口袋/我不准你/跟別人玩」。我對你的愛如此深切而刻骨銘心,若我失去與你一同遊戲的資格,也要將你霸佔,不許你與其他人玩。
 
大富翁的遊戲是為了取得最多的財富,然而詩人所在意的從來不是金錢、證券、地契這類物質財富,若能夠與你在永無止境的道路上闖蕩,輸掉所有財產,只要能夠買到你對我的一點關心,甚至是愛情,或許就能成為世上最為富裕的人。〈只想和你一起玩大富翁〉這首詩閱讀一半會讓人會心一笑,但全部讀完卻讓人不禁落淚,筆者認為徐珮芬的所有現代詩當中,這首最為令人感動。
 
--
 
◎東吳大學光年現代詩社簡介
 
光年詩社社課內容可分為讀詩會、指導老師課程、名家講座,目前也在嘗試其他社課的形式,像是詩辯論、類型讀詩會、影像文學等,希望能以更活潑的方式,向同學呈現現代詩各種不同的面貌。
 
至今成立兩年,舉辦過多次講座,邀請了宋尚緯、崔舜華、林達陽、鄭聿、李屏瑤、鍾正道、楊瀅靜、石計生、朱宥勳、李奕樵、吳鈞堯、瀟湘神、任明信、羅智成、羅毓嘉老師至光年詩社為同學們演講,講座內容不局限於現代詩,希望可以藉此增進同學們對於文學的認識。
 
【光年現代詩社105學年度第二學期行事曆】
 
光年詩社社課於每週四晚上6:30~8:30,於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
 
3月02日 光年讀詩會
3月09日 指導老師課程 
3月16日 詩辯論
3月23日 光年讀詩會
4月06日 指導老師課程  
4月29日 社遊
5月04日 聯合社課
5月25日 光年讀詩會
6月01日 影像文學
6月08日 期末社大
5月8日 ~ 5月19日 光年詩歌節
 
(趕緊拿出行事曆記下社課日期,歡迎大家一起來光年詩社讀詩、寫詩喔!)
 
粉絲專頁:「東吳大學光年現代詩社」https://www.facebook.com/sculightyear/
 

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末日 ◎鄭聖勳



星期二
沒有你的消息
我不需要今天
好想對你慌張的說著種種言不及義的事
好想聞聞你的味道
好想聽聽你的聲音
好害怕漸漸得學會很多個不需要的今天 

星期二
和店員說謝謝
和同事問好
和同事說再見
和店員說謝謝

星期二
絕望不已的發現
你不會打電話給我
你不會那麼想和我吃晚飯
原來我動之以情
原來你待之以禮

又是
顫抖不已的發現 

原來世界
兇險依舊
原來我
醜惡如昔

--

◎作者簡介

鄭聖勳,美術編輯,畢業於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班,曾為中央大學外文系性 / 別研究室後研究員,曾任重慶大學人文社會學科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蜃樓出版社前負責人之一,卒於2016年。著有詩集《少女詩篇》(角立 : 2015),與劉人鵬、宋玉雯合編《憂鬱的文化政治》(蜃樓:2010);與劉人鵬、宋玉雯、蔡孟哲合編《酷兒‧情感‧政治:海澀愛文選》(蜃樓:2013);與劉人鵬、宋玉雯、蔡孟哲合編《抱殘守缺:21世紀殘障研究》(蜃樓:2014):與郭品潔、黃民安、張歷君合著《明星》(蜃樓:2013)。
 
--
 
美術設計:蕭亦翔
攝影來源:紀姵妏
 
--
 
◎光年詩社 蕭亦翔賞析
 
〈末日〉選自鄭聖勳詩集《少女詩篇》。
 
詩作是這樣開頭的「星期二/沒有你的消息/我不需要今天」,在一周之中,「星期二」是個較不起眼的日子,它既非一周的開始,也非眾所期待的休假,在這樣平凡、平常的日子裡,「沒有你的消息」賦予了這天唯一的意義,對於「我」而言,這樣的「星期二」就是「不需要的今天」。第一段末,詩人連用了三句「好想」,表現出對於對方(你)的渴望,即使是聊著言不及義的事情也好,只是聽聽對方說話也罷,而非讓自己習慣,沒有對方消息的日子。
 
第二段用了簡單的四句話,寫完了「星期二」,對於「我」而言,「不需要的今天」只是進出商店、上班,加上機械式的答覆,卻不帶有任何情感。第三段是個轉折,「我」發現自己的引頸期盼,對方只是「待之以理」,這樣的「絕望」正是「我」所害怕的,彷彿未來會有無數多個「今天」,不斷重複、輪迴。 
 
下段的「又發現」,將整首詩的情緒再加深一層,不僅僅是「你」的無情,連「世界」與「自己」,都非心中所期盼可以變得更好,而仍是原本模樣,世界「依舊」險惡、自己醜陋「如昔」。而這樣的「發現」,對於詩中主角而言,便是一場的「末日」。
 
--
 
◎東吳大學光年現代詩社簡介
 
 「光年現代詩社」於2015年6月16日創立。名字取自小說家伊格言詩集《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書腰文案「這就是小王子寫給玫瑰的情書,堅定地傾訴著:光年之外,有人在等你。」, 「光年」是個距離極長的單位,雖然無法一眼望見,如同小王子與 B612 號星球上的玫瑰,但是卻知道,有人在光年外等候。
 
比起其他文類,例如:小說、散文或是劇本,現代詩似乎是個更難解的文類, 光年詩社便是想要成為愛現代詩的同學的「光年之外」,社團活動包含了創作、閱讀與其他一切關於現代詩活動。閱讀現代詩的人口在現代文學中算是少數,故「光年現代詩社」提供一個互相討論、創作的空間,讓同學能在社團裡找到可以相同喜好詩作的人,一同在詩藝上精進。
 
光年詩社於2016年12月出版了第二輯光年詩刊《初見》,收錄105學年度上學期的社員作品,期盼社員能持續寫作,並繼續培養更多新社員現代詩的創作能力。
 
粉絲專頁:「東吳大學光年現代詩社」
 https://www.facebook.com/sculightyear/
 

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利文祺專欄 ▍文學騎士歷險記] 端午讀Eisenstein ◎楊牧





  
你坐在鳳凰木下
一張工整的刺繡亂針挑明
零碎的光影開始凝聚,不動
太陽徐行到了天頂
 
起先想到戴花的詩人, 一逕
歌唱到河邊,沮喪,憤怒之餘
遂對準最亮,最美麗的
漩渦縱身躍下,死矣
 
接著,如何她却繾綣將三生
修成的正果以原形表述,完整的卑微
啊愛,但相對於人間的玩忽,真
證明是恐怖
 
我隔著一些典故思想,一些觀念
和信仰,然則美和真必然也是致命的
通過超現實的剪接一一完成
無上的蒙太奇
 
--
 

美術設計:陳又瑄
攝影來源:CC0|Zwaddi (@Unsplash)
                 
--
                   
◎小編利文祺賞析

賴芳伶曾提到這首詩像拼貼而成,像一首「蒙太奇」之詩,以歷史和神話交錯,達到「永恆『追尋』的旨趣」。她也提到這首詩無法仰賴「文法分析」跟「邏輯思維」解讀,並言:「讀者最需要仰賴的,可能還是一些知識常識與生活經驗上的依據,與因之而已的想像連結」。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試著解讀。在這首詩,所有與端午節有關的典故,以及楊牧閱讀的Eisenstein所獲得的拼貼之姿態,造就了這首奇特之詩。在第二節,可以確定那「戴花的詩人」是屈原,他的自殺成就自己「最美麗」的姿態。而第三節的「她」「繾綣三生」,那是白蛇傳中的白素貞,她對許仙的愛如此「卑微」,在「人間的玩忽」之間,卻如此真摯,但她那妖與人之間的禁戀,在法海這樣不明理之人看來,卻只是「恐怖」罷了。

我們可以注意到這兩種典故,最後都是悲劇。屈原的故國之愛造就自己的投河,白蛇對許仙的禁忌之愛讓自己永鎮雷峰塔。他們的愛是「美」與「真」的結合,但同時也是「致命的」。在詩末,楊牧提到,這樣的故事造拼貼後,將是「無上的」蒙太奇。「無上的」或許隱含了對於詩藝表現的肯定,也肯定兩個典故背後的節操和愛。
 

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晚禱  ◎李冠緯


那多少年以後
才會有人從夕陽的另一頭回來
捧著純白綢緞
用異邦的言語行走或
環繞彼此的肋骨
雙手合十
為巨大的自己默禱
追求幸福的權利與罰則
不宜背叛並且
忌諱被大聲朗讀
 
遠方的鐘聲早已歇息
你仍安份地跪下
落日會帶回想念的依據
將你完整地向麥田
謙卑成一束黃昏
 
◎作者簡介
 
李冠緯。1996年生。就讀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目前於淡江微光現代詩社寫作。擔任粉絲專頁「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曾獲X19全球華文詩評審獎、校內秋水文學獎。偏好雨天、森林與睡眠。在現實的夾縫中選擇了詩,與他人交換溫度與疼痛。
 
--
 
美術設計:陳品婕
攝影來源:朱世凱
 
--
 
◎微光朱世凱為你讀一首詩
 
作者開頭以樸實的文字表現出為愛蹉跎時光亦不悔的感觸,那人經歷過多少與我不同的歲月與經歷,而我也在時光中蛻變成有別以往的自我,當我們相遇並坦承自我情感,擁抱彼此,為對方犧牲自我,奉獻一切,那這段緣分也就因此展開了,即便它將消磨我的青春,我也願意繼續等待。
 
「追求幸福的權利與罰則」,作者瞭解幸福為一體兩面的,得到幸福的此刻也將為了對方包容兩方經歷的不同所造成的摩擦,「不宜背叛並且/忌諱被大聲朗讀」則可能表示雙方對感情擁有不同的價值觀,相處則以不背叛對方為原則,在互動上則要細心揣摩對方的心思與習慣。愛情是什麼,對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定義,只有用自己的方式去愛一個人,才能呈現最美的情感,因此忌諱被大聲朗讀,達到不講明卻浪漫的曖昧感。
 
最後一段「遠方的鐘聲早已歇息/你仍安份地跪下」表達即使這世界已經歇下,作者或是對方也仍然為了彼此虔誠地祝福並禱告,「落日會帶回想念的依據/將你完整地向麥田/謙卑成一束黃昏」則是我認為最美的一段,彷彿米勒的作品《拾穗》畫面呈現在眼前,只是不再是拾起稻穗,而是誠心地跪在黃昏間,像麥田的小麥般謙卑,為了自己的感情,於心中默禱最深層的祈願。
 
--
 
◎微光現代詩社簡介
 
微光現代詩社創立2011年,在創社社長的帶領下,今年邁入第六個年頭,這五年來微光經歷了一直有著不同的風格和創新,從第一屆開始製作屬於自己的社刊,第二屆首度舉辦「明信片詩展」,跳脫了刊物,走向了自製的文創,第三屆舉辦了大型的詩展「詩季」,在淡江大學的黑天鵝展示廳舉行,這也是微光第一場大型展示廳的展覽,在第四屆辦了第一屆「微光詩歌節」為期三個月的詩歌節,其中包含展覽、詩行動等活動,除了在淡江大學舉辦外,也擴展到校外,結合淡水的重建街,以及捷運快閃活動。第五屆嘗試了各種跨領域的結合,像是舞蹈、藝術、音樂等結合詩歌,讓現代詩的重新展現不同的面貌,並發行了正式出版的詩集《光合作用》。
 
已經走了五年的微光,每一年都嘗試不同的創新,也因為不同社長的帶領,展現微光各種特色和樣貌,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微光又將會給大家怎麼樣的樣貌呢?敬請期待!
 

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

不知是否該為沒有已讀而不哀傷的夜晚 ◎簡妙如




10:30 欸今晚的月光很美
10:32 你看見了嗎
10:54 在忙?
11:30 之前你分享的音樂我聽了
很喜歡
12:15 明天
12:15 呃 是今天了
要一起早餐嗎
1:30 你可能睡了
1:31 沒關係
2:02 晚安
 
◎作者簡介
 
簡妙如,1996年生,微光詩社社員。得過第三十二屆淡江大學五虎崗文學獎新詩組推薦獎。來自純樸的小鎮,個性開朗,笑點奇特,怕辣嗜甜不敢喝牛奶,處女座的執著發作起來就像得了強迫症。喜歡戲劇喜歡小說喜歡詩,特別喜歡溫柔的情詩,覺得如果有人願意為另一個人寫一首詩,就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
 
--
 
美術設計:陳品妤
攝影來源:無
 
--
 
◎微光巫晨寧為你讀一首詩
 
在這個通訊軟體發達的時代,很多關於情愛的表達也不是那麼簡單。比起直接闡述內心的感受,詩人利用通訊軟體不讀不回,還有時間上的標示,表示一種把心掛在對方身上,但卻沒回應的惆悵。
 
從一開始的找話題,想分享的心態,沒等到回應的再度問,然後講到對方分享的訊息,表現出一種時時刻刻的關注,是不敷衍的,最後提出邀約,但沒等到回覆,於是給自己臺階「可能睡了」
 
詩中時間是另一種段落的標示,也讓每段不同的情緒得以劃分,讓人可以去幻想所謂空白的時間,可能是忐忑不安,或是更強烈的躁鬱,憂慮等。
 
其中詩名也有意思,比起已讀不回,不讀可以讓自己去圓融許多事情,像是對方在忙,或是睡了,但是這樣就不哀傷嗎?我想期待回應而又得不到的人,都明白那種傷神。
 
--
 
◎微光現代詩社簡介
 
微光現代詩社創立2011年,在創社社長的帶領下,今年邁入第六個年頭,這五年來微光經歷了一直有著不同的風格和創新,從第一屆開始製作屬於自己的社刊,第二屆首度舉辦「明信片詩展」,跳脫了刊物,走向了自製的文創,第三屆舉辦了大型的詩展「詩季」,在淡江大學的黑天鵝展示廳舉行,這也是微光第一場大型展示廳的展覽,在第四屆辦了第一屆「微光詩歌節」為期三個月的詩歌節,其中包含展覽、詩行動等活動,除了在淡江大學舉辦外,也擴展到校外,結合淡水的重建街,以及捷運快閃活動。第五屆嘗試了各種跨領域的結合,像是舞蹈、藝術、音樂等結合詩歌,讓現代詩的重新展現不同的面貌,並發行了正式出版的詩集《光合作用》。
 
已經走了五年的微光,每一年都嘗試不同的創新,也因為不同社長的帶領,展現微光各種特色和樣貌,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微光又將會給大家怎麼樣的樣貌呢?敬請期待!
 

2017年3月1日 星期三

海濱墓園(節錄) ◎Paul Valéry|莫渝 譯


 
風起了!……總得試著活下去!
大風掀開並閤上我的書,
浪花果敢的濺向岩石!
你們飛吧,所有眩眼的書頁!
粉碎吧,波浪!以歡悅的海水粉碎
這個帆影啄食的寧穆屋頂!


Le cimetière marin
Le vent se lève! . . . il faut tenter de vivre!
L’air immense ouvre et referme mon livre,
La vague en poudre ose jaillir des rocs!
Envolez-vous, pages tout éblouies!
Rompez, vagues! Rompez d’eaux rejouies
Ce toit tranquille où picoraient des focs!

◎作者簡介
 
保羅·瓦樂希(Paul Valéry,1871年10月30日-1945年7月20日在巴黎逝世),法國作家、詩人,法蘭西學術院院士。除了小說(詩歌、戲劇、對話),他還撰寫了大量關於藝術、歷史、文學、音樂、政治、時事的文章。保羅·瓦勒里是法國象徵主義後期詩人的主要代表。
 
(引自維基百科)
 
--
 
美術設計:陳品婕
攝影來源:黃稔芸
 
--
 
◎微光黃稔芸為你讀一首詩
 
本詩的作者是後代象徵主義的詩人代表,他的詩多以探討哲學為主,在整首詩中藉由靜止與變化之間,探討生命的意義。
 
這首詩的其中一句被翻譯成了日文,而成為了電影《風起》的片名由來,它的原文句是「 Le vent se lève! . . . il faut tenter de vivre」中文意思是「風起了,唯有試著生存。」在一個資訊過多的年代,很容易被各種觀念和既定的模式所侷限及影響,我們應該像詩中用的起風的意象,相信一起都是處於動態中,必須努力掌握每個當下,試著去拓展出自己想要的未來。
 
--
 
◎微光現代詩社簡介
 
微光現代詩社創立2011年,在創社社長的帶領下,今年邁入第六個年頭,這五年來微光經歷了一直有著不同的風格和創新,從第一屆開始製作屬於自己的社刊,第二屆首度舉辦「明信片詩展」,跳脫了刊物,走向了自製的文創,第三屆舉辦了大型的詩展「詩季」,在淡江大學的黑天鵝展示廳舉行,這也是微光第一場大型展示廳的展覽,在第四屆辦了第一屆「微光詩歌節」為期三個月的詩歌節,其中包含展覽、詩行動等活動,除了在淡江大學舉辦外,也擴展到校外,結合淡水的重建街,以及捷運快閃活動。第五屆嘗試了各種跨領域的結合,像是舞蹈、藝術、音樂等結合詩歌,讓現代詩的重新展現不同的面貌,並發行了正式出版的詩集《光合作用》。
 
已經走了五年的微光,每一年都嘗試不同的創新,也因為不同社長的帶領,展現微光各種特色和樣貌,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微光又將會給大家怎麼樣的樣貌呢?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