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品當中 ◎白飯魚
每件物品作為它們本身完全稱職
杯子盛水,鑰匙開鎖,書架排列知識
電燈製造亮光,但也製造陰影
它們無意識地維繫我的起居作息
床枕乘載我的孤獨,鐘錶校準我的日常
衣架掛著我暫時脫卸的角色
手機讓我登入世界,相機讓我截獲視野
我需要與這些物品共存
但它們不需要我,它們不需要被看見
被慾望、被擁有、被觸摸
鏡子誠實一如鏡子
即使我不在鏡子前認領自己
紙張輕盈一如紙張
無論我寫下的東西有多沉重
許多物品從我手中一無所獲
常常尚未損壞,就先被我遺棄
尚未遺失,就先被我遺忘
雨傘不會在失物招領處等我帶它回家
鞋子不會記得我們同步而行的路途
在墨鏡的不見證下,我不存在似的存在著
我與物品相處融恰,各自造化
它們可能存在人間比我持久堅固
無疑我是更不可靠的那一個
鬼魂般在物品的無情世界裡晃蕩
為未來排練自己的死亡
-
◎作者簡介
白飯魚,本名熊佳慕,曾獲 23 屆屆台北文學獎現代詩獎首獎,第 10 屆新北文學獎、2019 年打狗鳳邑文學獎等。
-
◎小編 R Shu/@poem4life賞析
這首詩是第 23 屆台北文學獎首獎,當時評審陳育虹稱讚它是「情理並兼的現代詠物詩」,詩的內容,有時讓人想到「物品成為人器官的延伸」、有時令人聯想到「人需要與外物互動,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這首詩所涵融的哲思,或許每個人的領會都不同。
但這首詩有一個特性,就是能讓人輕鬆地讀下去。也唯有讀下去,讀者才能遇上那些極耐咀嚼的詞彙,並從中領會到多面向的哲學意涵。因此,今天我想談談,在抵達詩的結尾前,作者用了哪些技巧,讓讀者願意讀下去。
.
▍技巧A|在重複的句型中,用有張力的方式,突然破壞規則
例如第 2 行,「杯子盛水」、「鑰匙開鎖」,這兩句有至少 3 個共通點:
1|兩句都是 4 個字
2|句型完全一樣,都是「2 字主詞+1 字動詞+1 字受詞」
3|兩句話都非常具體
但是到了第 2 行的最後一句,當你讀到「書架」,你以為作者又要用「2 字主詞+1 字動詞+1 字受詞」的句式了,但沒想到,後面接的是「排列知識」,這裡雖然同樣是「動詞+受詞」的句式,但動詞、受詞不再各只有 1 個字,「排列知識」也不像「盛水」、「開鎖」那樣具體。
到了第三行「電燈製造光亮」句式再度跟跟「書架排列知識」一模一樣,但當你以為作者又要重複一樣的句式了,這時,她卻沿用「電燈」這個主詞,寫下「但也製造陰影」。
作者先製造一種複沓的句式規則,當讀者的逐漸適應這樣的句式時,作者又忽然用極具張力的句子,破壞這樣的規則,於是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
▍技巧 B|具體句子+抽象詞彙=詩的張力
但上述的技巧 A,有個條件才能成立,那就是「破壞規則的那句,必須有一定的張力」,否則讀起來就會像在賣弄技巧,給人「只懂技巧,缺乏內涵」的感覺。
那麼,作者是如何「營造張力」的呢?
在這首詩中,另一個讓人讀下去的技巧 B,就是「用抽象的詞取代具體的詞彙」。
例如第二行的「杯子盛水」、「鑰匙開鎖」,都是非常具體的描述,但是到了「書架排列知識」這句,就是用抽象的「知識」代稱具體的「書本」。也不禁讓人思考,書本真的就代表知識嗎?書本一定能乘載知識嗎?
類似的句子還有,「床枕乘載我的『孤獨』」,「鐘錶校準我的『日常』」,都是用抽象的詞取代具體的詞,利用「具體句子+抽象詞彙」的組合,進而營造出微小的張力。
.
▍技巧 C|簡單好懂的句型
不過,上述兩類技巧,都是屬於「我又跳進來了、我又跳出去了,打我啊笨蛋」的類型。
(我又製造規則了,我又打破規則了,打我啊笨蛋)
(我用具體句子了,嘿我又偷偷插入抽象詞彙了,打我啊笨蛋)
這類型的技巧,需要放在簡單的句型裡,否則讀者會迷失在作者「跳出來又跳出去」的變化中,覺得~費解喔~🍉 🍎 🍌
我們可以發現,這首詩沒有複雜的換行、沒有迂迴的句子,也沒有繁複的意象,所有句子都簡單到不行,連國小生也能一看就懂,單句的意象也幾乎都不超過一個。
唯有在整首詩都這麼簡單的狀況下,技巧 A、技巧 B 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讓人在容易理解的句子中,感受到一點有趣的新意,進而願意讀下去。
美術設計:
江襄陵-@Nysus :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無主題詩選 #詠物詩 #哲學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