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失眠 ◎鹿影

失眠 ◎鹿影
 
神經清醒
倒數黎明
記憶被拍打上岸
退去後
又是一隻隻擱淺的魚
 
瞌睡蟲還在打架
沒有是非對錯
只有指針踏步的事實
滴答 滴答 滴答
回到原點
繼續下一個輪迴
 
二輪電影巡迴播送
看久還是會心痛
獨留一個醒不來
卻又睡不去的軀殼
等待抑或
害怕黎明的到來
 
 
--
 
◎作者簡介
鹿影現就讀政治大學社會系二年級不太會寫詩但是熱愛讀詩認為讀詩就像在玩心理測驗可以發現未知的自我。
 
--
 
美術設計:尹摯
攝影來源:unsplash.com
 
--
  
◎政大長廊詩社賞析
作者以短小篇幅將許多人都曾經歷過的失眠情境具體呈現。首節以「清醒」與「倒數」表達睡不著的無所適從敘述醒著卻又無事可做的畫面。接著以「拍打」具體化被推上岸的記憶而後用擱淺的魚比喻回憶縈繞心頭。
 
第二節開頭以打架的瞌睡蟲營造喧鬧感再以指針滴答聲附和以有聲寫無聲對比出夜的寂靜。接著以「下一個輪迴」拋下懸念吸引讀者向下閱讀。
 
第三節來到全詩高潮。以二輪電影「巡迴」呼應上節末句「輪迴」再度呼應第一節記憶被拍打上岸是一而再再而三重複的迴旋。這時詩人失眠的原因昭然若揭「心痛」直指全詩核心。由於有事壓在心上才會是「醒不來」沉溺在過去心痛又「睡不去」進入美好夢鄉的軀殼才會既等待黎明光亮降臨又害怕尚未睡去的自己就這麼一夜無眠到天明。
 

 
 
 
關於長廊
 
長廊詩社是政大歷史最悠久的學術性社團已經走過了幾十多個年頭。相傳古希臘哲學的斯多葛學派之門徒會在比鄰著蘇格拉底講學的市集旁邊的長廊之間授課、辯論。詩社取此典故而命名最初是隨著台灣詩社並起的風潮而創立一開始以創作為本隨後也加入朗誦詩篇等不同的形式。經過多年的傳承長廊詩社目前以創作課、討論課以及邀請講師演講、對談等等社課為主要活動。我們是繞梁長廊裡悠長的字句、流淌腳趾縫間的清涼水泉。提筆揮灑之時詩是異於哲學、我們探求真理的另一種方式。

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

動物之心 ◎張執浩

再過幾天就是你十六歲的生日
“親愛的,”早上醒來看見你剩在餐桌上的
半杯牛奶和一堆碎蛋殼,我念叨:親愛的
這些天,我一直想當面對你說
結果只能默默地
對你雜亂的書桌說
對你塞進洗衣機裏的外套說
對你上學的那段水泥路、街道,對你路過的
窮人、富人,對你帶動的空氣,說
“親愛的!”
我漸漸變成了一個心口不一的人
一個色厲內荏的人
一個碎嘴的男人──而這恰恰是我
用了四十年時間來反對的
我漸漸變成了我的敵人
親愛的女兒
終有一天,你也會用恨的方式表達愛意
而這一切
緣於我們都有一顆動物之心
  
--
 
◎作者簡介 
 
張執浩,1965 年出生於湖北荊門,現居武漢。武漢市文聯專業作家。主要作品有詩集《苦於讚美》,隨筆集《時光練習簿》,中短篇小說集《去動物園看人》,及長篇小說《試圖和生活和解》、《天堂施工隊》、《水窮處》等。作品入選百餘選集、年鑒。曾獲 2002 年度“中國詩歌獎”、
2004 年度“人民文學獎”,被評為“當代十大新銳詩人”之一。
 
(以上簡介摘自張執浩《動物之心》,唐山出版社)
 
--
 
美術設計:陳又瑄
攝影來源:CC0|Viktor Forgacs (@Unsplash)
 
--
  
◎小編眠花賞析
  
作為中國詩人張執浩在臺灣普遍性最高的選集,《動物之心》一書的書名來自本詩,本詩也就自然成為了臺灣讀者認識他的第一印象,幾乎也被認為是代表作。詩中呈現出父親對女兒的告白,因為呼告的內容處於本詩的後半段,約從第十一行始,意義密度始高,也是閱讀時應當側重之處。中國現代詩史中的第三代詩人,相較臺灣現代詩有更加稗史化、口語化的發展傾向,不避免成語入詩的可能。詩人在此用了兩個成語自我形容,分別是「心口不一」以及「色厲內荏」,都是我手寫我口的直接輸出。
 
心口不一,並非含蓄。所謂「含」是包容、忍受,使物隱而未顯的意思;「蓄」是儲存,也有不表露的意思,比較接近馮夢龍說的:「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心口不一比這要複雜得多,表露的是不相同的意味,「異」也。色厲內荏是外表剛強、內心柔軟,或許可目為和心口不一有某種因果關係。倒數第五、六行「用了四十年時間來反對的 / 我漸漸變成了我的敵人」值得一談。文學中常見有「自我懷疑」的母題,詩人莊子軒〈雪原──記 2005〉中有句:「我是獵人 / 亦是負傷的貂」能洽當形容類似情境。諸如自我矛盾、自我攻防、自我為敵、天人交戰等內心掙扎之辯證狀態,皆可視為此類自我懷疑母題的外延,這是人際關係之外的另一道難題──練習與自己相安無事,即自處。
  
詩中之我想對著女兒說,他終於明白了一份與生俱來的動物性。這是他逃脫不了的宿命,為什麼說是宿命呢?這就要去判讀何謂動物之心了。除了詩中之我提到「心口不一」、「色厲內荏」、「用恨的方式表達愛意」可作為一種理解以外,讀者還需自行判斷言外的語義因素,以推測動物之心的含義。「動物」是弱肉強食,卻也能護其血緣,所謂虎毒不食子。「動物」相對於靜物,是有所意識、靈性與自主。「動物」是為「性」所牽制的,凡能被牽制之物,皆有傷害的本能和慾望,不能避免。人際關係總是難免互相傷害,我們不是天命,沒有全知觀點,就有視角問題,只能感受自己感受到的,活在世上就是互相消耗,這就是自然,是侷限,也是天命。有趣的是,人類總不願承認這樣的侷限和命運,經常我們將自己和動物,區分開來,好像自己不是動物。
 
可是你終究沒法瞞過你的動物之心。一旦你意識到這事,也就是知天命、認天命,如顧城〈一人〉:「一個人不能避免他的命運 / 他是清楚的 / 在呼吸中 / 在他長大的手掌裡 / 在他危險安心的愛的時候」,一顆嶄新的心就此啟用,卻也如此落套了。我們可以了無罣礙地去傷害自己了,像我們傷害別人那樣殘忍。
 
我以為這首詩裡沒有出現的一個字:「悟」,幾可視為要旨,所謂悟者,乃不斷地在精神上自我推翻。

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盈盈草木疏 ◎楊牧


盈盈草木疏 ◎楊牧
    
  

  
新雨洗亮了點滴的東籬
在廣大的光明中搖動:
深秋已進入鮭魚的夢境了
我根據你的口音和表情
想像一片夏天的海水
  
青翠豐滿如溫暖的,隱忍
歲月的海水。風起的時候
嘩然以白浪的姿勢翻舞
湧上晚雲的沙灘:一顆星
竹外燦爛如紫貝
  
  
白樺
  
昨夜白露侵襲,天微明
蕭蕭落葉飄下潮濕的
角門階梯,逐漸掩蓋了
我辛勤除芟的一畦菜園
和石板路上發亮的蝸迹

這樹冷冷獨立如過時的
文學宗派,影響入庭院
我在宋詞和英詩裏朗誦它
在日本物語裏指認它。淒淒
切切,是文學史上的一頁
  

山毛櫸
  
窗外是一幅年輪的版畫
窗裏也是。蒼勁的盛夏
斜陽曾經裏外應合,戲弄
枝枒和細葉的影,恁憑
生長的意志綢繆交疊
  
我時常想像你靠著長椅
在寧靜的秋光裏小寐
面對山毛櫸正確的形象
讓年輪迴旋的聲音催你入眠
指導勇健的脈搏和呼息
  
  
山楂
  
巨木依於門庭,入夜擁立
一盞燈:那是鳥雀搶飛的
客舍,盛夏裏青青集止
緜蠻啁啾,談論着翅膀
惟獨秋來默默,商略黃昏雨
  
我曾糾工伐柯,斧斤裏
留下拳拳的兩節樹瘤。來年
慫恿孩子們喧嘩攀登如新葉
到巔頂上探訪試飛的鳥
風,雨,陽光,白雲
  
  
林檎
  
後院一棵老樹,垂垂金陽的
果實報知秋深秋天深矣
時常,你坐在長窗前寫信
寫長長的信,忽聽得
破突一聲果實落地如句點
  
深秋的午后充斥着林檎成熟的
聲音,推門出去瞧瞧數數
草地上有多少跌落的蘋果
信紙上就有多少圈圈句點
還有,飄零的葉子是逗點
  
  

  
更遠處是挺拔沖沖的梨
北溫帶品種,六朝人物的
風姿,纍纍不言不語
在疏雨中吐納,將細枝
低低壓到蒲公英的小臉上
  
就因為你喜歡它,我曾
屢次踏着露水走過去採擷
一籃子擺在桌上慢慢觀察
我們可以謙讓,不許分它:
明年春天還要一樹傘狀花
   
  

  
陽臺外兩棵連理交生的
常綠喬木,掩去鄰居大半個園子
垂直向北的牆根又是一條
那是霧的守護,晨昏
在龍鱗虬髯間穿梭遊戲
  
這是同情和歲月的象徵
雝和的雨露在天地間成型
蒼苔的根在地衣的濃蔭裏
又落下一些稀疏焦黃的針葉
輕覆小松鼠的新墳
  
  
山杜鵑
  
每次看到它,看它依倚
在我書房的窗口。經常沉默
略帶着羞澀的表情,它來自故地
雲巔之南大理國,山川悠遠
每一朵花都訴說一則興亡的故事
  
但它如何飄洋過海,小雨中
依倚我擺滿唐宋傳奇的小窗外
且在羞澀裏流露一份錯愕
些許命定的戀慕?每一朵花
都欲言又止如多淚的無題詩
  
  

  
園子裏最年輕的竟是松
對著馬路和鄰居的郵筒
一排蘋果樹,兩棵老丹楓
它是自負而帶著倨傲神采的
因為它是風雪正派凜凜古典
  
我希望它冬來權宜暫緩
專心將名門的姿勢一一確定
左右擺好,待三月開春
在北國廣大無垠的陽光裏
等我們的孩子和它比賽長高
  
  

  
也許是薇——救荒植物
首陽山有之,但顯然不多
餓死了孤竹國兩名君子......
屋前屋後翩翩鳳尾草
早已失去了變雅情調
  
戰時我曾在山坡野地尋求的
初生柔軟的葉子,這些
你無法想像,我也希望
下一代不必想像。非蕨非薇
是屋前屋後新生的鳳尾草
  
    
辛夷
  
開春的時候,甚至於你
都將可以指認的是辛夷
在西南轉角上,庭院的邊陲
遛狗的人總在它闊葉後駐足
游目四顧,然後尷尬向北行
  
這花的形狀如筆,最適宜
摹寫晨光小雨。關山飛渡
是北地樂府刀馬旦。惟獨
顏色我還不能斷定,請靜待
開春的時候你自己領悟
  
  
薔薇
  
西方最鼎盛的象徵主義
從大地進入書本,復又
開滿東方人的園子:許多
綠葉,一縷暗香在有無之間
芒刺星星上是最準確的花
  
這花從未真正謝過
甚至在寒雨中也抖擻怒放
不像是孤傲,帶著遲暮的
色調,惟我不知如何憐惜它
寧可推窗時看見一叢黃菊
  
  
杜松
  
它匍匐在前門小徑旁
如一條沉默多思維的龍
山楂細葉掉在上面,還有
毛櫸的果子,鳥羽,落花
花徑不曾緣客掃
  
十月以後,它更佝僂了
彷彿嚮往著江水沉潛
我寒夜點燈讀杜,聽見
它在秋興詩裏嗚咽
想像它多麼落魄寂寞
  
  
常春藤
  
最後我才發現,向北的
煙囪上攀緣而生的常春藤
那時它葉子已經開始轉紅
窈窕羞赧,停在磚石上
似乎很自覺它三音節的名聲
  
我們並沒有責備的意思——
在英文裡,也祇是兩個音節
三個歪歪斜斜的字母IVY
常名在我,春是勝利,藤
押一個緜緜蕃衍的上平韻
    
--
                         
美術設計:沛容
攝影來源:Unsplash|Annie Spratt
        
--
      
◎小編利文祺賞析
      
在〈《海岸七疊》詩餘〉,楊牧提到:「北西北是多樹木花卉的地方,盈盈不懂草木的名字,我仍為她寫〈盈盈草木疏〉一輯十四首;又為了增加她的印象,從各種書籍裏剪來草木的圖片,一并發表。那十四種草木都是我們院子裏比較顯著的草木;還有些別的,有的不太有意思(例如普通習見的杜鵑花),有的連我都不認識,只好算了。」
      
因此,這首寫於一九八零年的西雅圖家園,標題明顯提示獻給盈盈,或許可以視之為充滿愛情的百科圖鑑。這本百科,不只提供生物知識,更多的是描繪了人文關懷。例如:園中植物寄寓了一則典故,梨像六朝人物,山杜鵑能遙想大理國,蕨隱含了伯夷叔齊的不食周粟。又或者,這些植物契合了生命經驗,山毛櫸的年輪像迴旋曲催盈盈入睡,林檎(蘋果的日文)是信中寫下的標點符號。又或者提示了未來,如山楂是來年「孩子們喧嘩攀登如新葉」,松將要和我們將出生的孩子「比賽長高」。或者,最後的常春藤也隱含了兒子的名字:「『常名』在我」。
      
或許用「香草美人」或「衣飾與追求」的傳統來看,這些草木不只隱喻了典故和經驗,最終應指向了那詩後面的女主角盈盈,是盈盈美好的品質配得這些草木的擁戴。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思梅止渴 ◎烏青

  
思梅止渴 ◎#烏青
 
口渴而無水
想起望梅止渴
可視野範圍內望不到梅
沒有梅
實際上想想也一樣
  
--
 
◎作者簡介  
  
烏青,男,原名鄭功宇,1978101日出生於浙江省玉環縣,網路先鋒詩人,小說家,影像製作人。因「廢話體」詩而走紅網路。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Ting W. Chang (https://www.flickr.com/photos/ssdctw/2259463539/ ),原圖套上濾鏡後加上文字及Logo,以CC BY方式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雖然大家看到烏青兩個字可能急著想開噓,阿Ben倒是想真心推薦一下他。先前還寫過〈對白雲的讚美〉的賞析:http://cendalirit.blogspot.tw/2015/03/blog-post_30.html
 
〈思梅止渴〉這首詩,題目脫胎自成語望梅止渴的典故,內文倒是簡潔,一如大家刻板印象上對他的譏諷:廢話體。確實,這首詩是用一種不特別新的方式來安置大家都已經很熟悉的掌故,這讓這首詩很難「超出預期」,然而,我想一個讀者要進一步去反省的是,總不可能期待你讀到的每個文學作品都能夠「超出預期」。那麼,像這樣「不超出預期」,又不如台灣主流「情詩」或「社會詩」流派的作品,又該怎麼去定位他呢?
 
第一步,這要先看你對自己閱讀行為的預期了。如果你是那種覺得「我花時間看你的文學作品就是想看點新花樣」的人,那麼你可以直接左轉出......呃等等,好吧說不定你可以不用出去。因為阿Ben的第二步就是想說,烏青有趣的地方在哪裡。
 
第二步,是我對烏青覺得有趣的原因,是「這樣也能成為一首詩」,顯然我已經先入為主的「先把它當成一首詩來看待,再來評估這首詩的好壞」。以〈思梅止渴〉這首詩為例,他的訊息量甚至不超過「望梅止渴」的故事太多——等等,如果鏡頭前的你開始點頭,對,就是你,等等。
 
你確定嗎?
 
第三步,〈思梅止渴〉跟「望梅止渴」的差別在哪裡?首先,是烏青用「自己的方式」把典故拿出來重說了一次。他的敘述方式既不同於曹操對士兵,他的狀態亦有所不同(我已經知道望梅止渴這個故事了,可是我還是在望梅止渴,所謂的「想想也一樣」)其次,「望梅止渴」故事中的「梅」是實指(實際指梅子),但我們在〈思梅止渴〉中卻沒有足夠的資訊來判斷,口渴這種生理反應是否為字面上的意思?還是能廣泛的延伸為某種慾望?心裡想著的「梅」,又是否真的是梅子?看起來是,而不確定是不是,這樣簡單的賣弄玄虛,就是文學的基本款,已經通過了基本標準了。說實在的,你大可以不喜歡他,但不能因此直接否定這可以被容納在文學的範圍內。
 

雖然如果你讀了一個人的詩很多都是用這種手法寫的應該還是會無聊就是了......不過以阿Ben來說,偶然讀到的話,以單一首詩來說,「這樣也能成為一首詩」這件事情就很足以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了。這是我對詩人烏青跟他的作品的一些想法。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時光 ◎羅智成


時光 ◎#羅智成
 
當我回到地球 人類已離開許久
森林已收復了城市 鷗鳥還在河口逗留
無數棄置的錶心像貝殼遍佈沙灘
有的積著海水 有的還在走動
 
--
 
◎作者簡介
 
羅智成(1955年1月21日-),籍貫湖南安鄉,出生於臺北市,臺灣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媒體工作者。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Guy Sie
 
--
  
◎小編賞析
 
詩人羅智成的《地球之島》一直是我相當鍾愛的一本詩集,在封底的地方他說道「只有一個人的地球/我孑然佇立在月亮照射的赤道上/退潮時才露出海面的書桌前」,詩人以一種回歸者的角度敘述所見,讓一切都充滿了未來感。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事故後廢棄的城市,全部人類所經歷過的痕跡都被廢棄,蕨類首先蔓延、雜草叢生,動物、禽類的進駐,毫無違和的接續著人類的時間而生存,如同詩人所說得「森林已收復了城市」,好像是一種末世後、人類消失的世界,即使可能是悲傷的,卻充滿了協調與和諧。
 
錶心的意象有如文明、有如時間,是細緻精密而流動的,當時間凝滯在沙灘上,成為寄居蟹的居所隨之遷徙,我竟發現,整首詩最美好的地方,是裡頭沒有我(們)的身影。

時光 ◎羅智成

時光 ◎羅智成
 
當我回到地球 人類已離開許久
森林已收復了城市 鷗鳥還在河口逗留
無數棄置的錶心像貝殼遍佈沙灘
有的積著海水 有的還在走動
 
--
 
◎作者簡介
 
羅智成(1955年1月21日-),籍貫湖南安鄉,出生於臺北市,臺灣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媒體工作者。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Guy Sie
 
--
  
◎小編賞析
 
詩人羅智成的《地球之島》一直是我相當鍾愛的一本詩集,在封底的地方他說道「只有一個人的地球/我孑然佇立在月亮照射的赤道上/退潮時才露出海面的書桌前」,詩人以一種回歸者的角度敘述所見,讓一切都充滿了未來感。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事故後廢棄的城市,全部人類所經歷過的痕跡都被廢棄,蕨類首先蔓延、雜草叢生,動物、禽類的進駐,毫無違和的接續著人類的時間而生存,如同詩人所說得「森林已收復了城市」,好像是一種末世後、人類消失的世界,即使可能是悲傷的,卻充滿了協調與和諧。
 
錶心的意象有如文明、有如時間,是細緻精密而流動的,當時間凝滯在沙灘上,成為寄居蟹的居所隨之遷徙,我竟發現,整首詩最美好的地方,是裡頭沒有我(們)的身影。

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出發 ◎楊牧


[文學騎士歷險記]
                
出發 #楊牧
給名名的十四行詩
 
1
 
一些些風雨之後,強大的
日光照醒苜蓿,地丁,薇蕨
我們相扶持走過草地,巡視
潮濕的圍牆,發散著早春的
氣味,往朝北朝西的方向
移植一棵冬青,順手將角門
釘牢。然後又是徹夜的風雨
在我們生命巨大的古琴上
拉緊預言的絃,張開一片恢弘
嚴肅崇高,豐盈的三月天
我們在凌晨的小寒中依偎
互相期許等待,傾聽最遠處
雨雲在海面漸漸聚集,分裂:
莊嚴的號角聲,準確的鼓點
 
2
 
在那個完整的日子裏,我們
目睹冬寒節節向春暖讓步
破曉爆炸的聲響,在長橋
兩側,濺起廣大的湖水和煙
當生命以超越的端毅,挾貫耳的
萬鈞雷霆在那選擇了的日子
那個完整的日子裏向我們宣示⋯⋯
朝陽後迅速下過一場細雪
豪雨乃在午間洗滌清醒的大地
山脈升得更高,河流急急
蒼松在狂風裏喧嘩催促,瞬息
瞬息間,一群白鳥掠過萌芽的
原野,飛雹敲打面海的大窗:
你選擇了一個完整的日子來到
  
3
 
我聽到宇宙震動如橄欖葉
當它感受歸來的春風,海浪
在無限的空間裏以時間的
面貌將過去,現在,未來
雍容地延續——超越感官的
真實的聲音;我看到天地間
久久堅持的一份光明如爝火
如北斗七星,如劍訣,如電
如哲人無垢之鏡,一燈心傳
長照除卻灰塵苔綠的寶殿
——超越一切的,眞實的炫耀
在東南之東,北西以北——
我們聽見,看見,當生命
以大無畏的聲音和光明呈現
  
4
 
面向萌發的葉芽,巨樹
森嚴的手勢,我的大門洞開
羣鳥從草地上躍然飛起
啁啾相呼於牆裏牆外,搶據
新綠的枝頭,叮噹搖響的
簷角,所有的蓓蕾都提早
迸裂去年的寒衣,蚯蚓
在土壤裏迅速翻了一個身
小蛾焦躁,頂撞著金色的蛹
以他正成形的翅膀;古典的
和浪漫的書在架子上爭持不下
應該朗誦幾首詩?以甚麼程序
進行?中文先呢還是英文?
迎接他們啼聲宏亮的小主人
 
5
 
這是你的王國,牛乳領域
最初的家園譬如草莓小島
風波萬里——牢記蓊鬱一片
萬里風波外的才是鄉土
模仿它,億萬倍廣闊偉大
牢記香蕉鳳梨的南溫帶
藍天大海的西涯,美麗的
火山連鎖裏突破雪線的峯巒
而所有河水都向四方奔流,齊赴
仰望,等待的汪洋。這就是
你的王國,是我們集結的
營盤,在多雨微涼的北溫帶
我要你認識這小院落的經緯
草莓和牛乳。你從這裏出發
 
6
 
我們比你自己性急,中午
凝視你在蒲公英的手推車上
驚喜如對鏡,眉毛逐漸成型
逼向日光的眸子聚滿遼闊的天
你不知道你在何處,我們知道
夜裏我彷彿打開一盒粉蠟筆
看你進行偉大的顏色試驗
在燈前,黃與藍調和為衝刺的
新綠,紅與黑互相砥礪,構成
歐洲最深刻,不朽的古典
我甚至讓你肆意將光的七色
揉碎在一面鏡子上,看你如何
對著暗淡的後果納悶,體驗
性情,一次放縱想像力的失誤
 
7
 
並且自一次小小的失誤中
領悟夢幻以外的經驗,準確的
線條和顏色如東籬新栽的
菊苗。小滿黃昏淺淺的天——
雲霓忽遠忽近,在雨後搬弄
一些樓臺和城堡,嘽嘽揚塵的
馬匹,武士的旗幟——瞬息間
化為古琴,團扇,刀尺,秋千
或者這些將證實為經驗以外
帶著夢幻色彩的現狀,然而
透過落花的小院,北窗高處
若無聲息一架軍機,筆直
由西向東飛行,突破解散的
秋千影,讓我們神馳傾聽
 
8
 
七重天外,宇宙的起點
和終點,永遠閃爍著的
是我們認同的星海。如此熟悉
你的聲音和面貌,如此熟悉
許久許久以前,在另外的
一個世代,我們曾經是一體
結伴而行的形和影,流浪過
在無比沉寂的七重天外
以一份不可追懷的意志,反抗
人間愚妄的法則和哲學體系
向激情的權威挑戰,以冷漠
以不可詮釋不可模仿的微笑
我們曾經並肩,跋涉千山萬水
搜索人間的公理,正義,同情
 
9
 
你必將認知,通過一些喧囂
誇張的歌詠和頌讚,認知
人物和事件的舞臺;倘若可能
在歡呼聲中保持我們的沉默
用理性的心靈去觀察體會
逼視冗長,一再重複的戲劇
帶著不妥協的眼光,永遠永遠
卓越地,堅持我們傳承的三一律
則你將認知,一切空間時間
和角色都必須和諧統一如神諭
事件的虛實可以辨別,根據
大自然,日月星辰和山岳河川
根據宇宙開闢的法則和秩序
除此之外,一切都不必容許
 
10
 
遲遲的夏陽在蘋果林外
渲染歲月連綿,風從山谷
從鮭魚的家鄉吹來,擁向
大海,濃厚的針葉林的氣味
我們將為你說明,一般的
洋流方向,廣闊汹湧的姿勢
亘古而然——歸向一條抽象
威猛的子午線,由北極以北
垂直向南切入企鵝的冰山
你將飛越這永恆的抽象和威猛
感受,且旋轉尋覓親切的
北回歸,西東不斷的走向
再上升的氣溫和濕度中,葱龍
快綠,平生最美麗的島嶼
 
11 
 
風也吹向山谷,河水來自
原始的寧靜。刺青,鳴蟬
那是我們秘密的世界,充滿
無遠而弗屆,不是ㄏ,有一種
焚身的炙熱,從童年的彼端
傳來,曾在我生涯裏挫折冷卻
又導回童年的此端,熾熱如昔
你不必畏懼,往檳榔樹開花的
方向走去,使用簡單的方言
有禮親善的手勢,在適當的
場合,以微笑回報族人的好奇
他們將擁戴你如部落的兄弟
故鄉,我們不可凌辱的土地
  
12
 
這一切都是眞實的,蘆葦花
如此,容許它在鐵路橋下飛奔
過車聲和心血的脈搏,眞實
凝重跌宕,不是異邦的白雲
它閃過你學習認識的眼睛
復停留在磊落鏗鏘的記憶
海岸線曝晒的漁網,容許它
張開我們先人求生的信念
蹈向無窮的波浪,如同憤怒的
雨點,寧為浩瀚天地之一霎
碎落虛無深處,見證擔當
一份意志之揮舞,又如彎刀
砍入黑暗的森林。這一切都是
眞實的,我們不可凌辱的先人
 
13
 
你是會喜愛,我們的鄉音
甚至積極聆聽寺廟的鐘,鼓
焚唄,微風吹過甘蔗田,瑟瑟
悠遠,甜蜜的信仰。是的
人們曾經失落在交談和議論
在不實的消息和忿怒之中
我們找尋到穩固的立足點
冷眼觀察竄走潛伏的灰塵
輕薄可笑的宣言和控訴,因為
我們也曾經失落,卻在認眞的
思考之後,選擇了青山巍巍
流泉的冷冽和充沛,我們
從鄉村進入都市,又回歸
鄉村,清潔亢奮如新鼓
 
14
 
這是出發,在號角聲中
鐘鼓齊鳴的日子,微風細雨
充足的陽光是你的被褥,啊春天
水仙和蜜蜂已經廣泛散開在
你快速成長的領域。你揮動
有力的雙手,佈置滿天燦爛的
音符。你必須認識這些
進而加以支配。讓飛雁的行列
嘎嘎為西經,鯨魚噴水是北緯
月色安詳着色,小星星亮晶晶
裝飾你學習抬頭翻身的床
車馬和船舶都在驛站上等候
準確如音樂交響,如篆如隸
如黼如黻,如一組十四行詩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Flickr c.c.billy1125 (https://www.flickr.com/photos/billy1125/12311430824/ ),原圖加上文字及Logo,以CC BY方式分享(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
    
◎小編利文祺賞析
   
〈出發〉寫於一九八零年,是很長的十四首十四行詩。描述兒子的出生,以及期許。詩很長,但希望大家耐著性子讀完,有很多很動容的段落。
 
在第一首十四行詩,場景為西雅圖家園,楊牧描寫風雨過後的院子,「日光照醒苜蓿,地丁,薇蕨」,他扶著了大腹便便的盈盈「走過草地」,移植冬青,釘好角門。夜晚風雨又來臨,他們等待著兒子出生,如一張「拉緊預言的絃」。在第二首,在那「完整的日子」,彷彿兒子向他們宣示這美好之日,山長得更高,河水更急。三月,兒子誕生,兒子「選擇了一個完整的日子來到」。
 
第三首描繪楊牧看到嬰兒的心境。他感受到那小生命是「大無畏的聲音和光明」。他也彷彿「聽到宇宙震動如橄欖葉」,那樣的宇宙聲響是「超越感觀的/眞實的聲音」。在第四首,首先描繪春天風景,如蓓蕾迸裂,蚯蚓翻身,而後寫為兒子朗讀詩歌,「迎接他們啼聲宏亮的小主人」。
 
第五首詩提示了西雅圖的家園是兒子的王國,是「牛乳領域」,然而楊牧也期望兒子別忘了「萬里風波外」的台灣「才是鄉土」,並且試著去認識它,「模仿它」。在第六首,楊牧讓兒子玩粉臘筆,並讓他「放縱想像力」。
 
「想像力」是〈出發〉相當關鍵的轉折方式。在第七首開頭,顛簸的想像力雖然有時失誤,但卻能「領悟夢幻以外的經驗」。因此,詩歌開始出現想像中的意象,如「古琴,團扇,刀尺,秋千」,而後出現了一座軍機(或許是遊戲中的紙飛機)由「西向東飛行」,透過飛機,楊牧和兒子的想像力飛得更遠,從西雅圖到台灣,從現實進入想像,並「神馳傾聽」。
 
第八首描繪了台灣的現況,一九八零年二月發生林宅血案,更早為前年的十二月美麗島事件,楊牧寫到:「這幾天來報上正在大篇幅刊登高雄事件的審判消息和辯論,我曾經對着微茫的北極光,不能自制地為一個事件的發生而放聲痛哭」,楊牧感受到國民黨政府的壓迫以及人權的可貴,因此在詩中寫:「以一份不可追懷的意志,反抗/人間愚妄的法則和哲學體系/向激情的權威挑戰,以冷漠/以不可詮釋不可模仿的微笑/我們曾經並肩,跋涉千山萬水/搜索人間的公理,正義,同情」。楊牧期許兒子能夠反抗愚妄、挑戰權威,並且追尋公理和正義。
 
第九首可視為第八首的延續,楊牧將台灣社會比喻作舞台,期望兒子能以「理性的心靈」,以不妥協的方式觀看劇情,但要相信背後應該有一個無上的規範,如戲劇中的三一律,這樣的規範如宇宙法則和秩序,能讓角色、事件和諧統一。
 
第十首的末端說出了台灣是「平生最美麗的島嶼」,也開啟了第十一首的台灣豐饒的原住民意象,刺青、夏日蟬鳴、檳榔花,楊牧形容為秘密的世界,「不是你有限的/粉蠟筆所能够描摹」。這故鄉是「不可凌辱的土地」,也是在第十二首提到的先人的土地。先人曾在這張開「求生的信念」,在此篳路藍縷。
 

第十三首如同第八首,也是另一種期許。楊牧希望兒子能在「不實的消息和忿怒之中」堅定立場,並「冷眼觀察」那些可笑的控訴。第十四首為從台灣回到了西雅圖,從神馳回到了現實,楊牧看到兒子有力的揮動雙手,彷彿佈置,並支配著滿天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