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婦人
背後晃動著佛羅稜斯的街道
肖像般的走來了
如果我吻一吻她
拉菲爾的油畫顏料一定會黏在
我的異鄉的髭上
--
◎作者簡介
瘂弦,本名王慶麟,生於河南,1949年加入國軍並隨之來台。軍校畢業後於左營軍中廣播電台服役,與同在左營服役的詩人張默和洛夫創立「創世紀詩社」。退伍後曾參加愛荷華「國際作家寫作計畫」兩年,返國後擔任《幼獅文藝》主編,之後又擔任《聯合報》副刊主編二十餘年,提攜當時許多有意寫作的人才。現已移居加拿大。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Raphael, "La Velata"
--
◎小編賞析
佛羅稜斯(佛羅倫斯)為義大利一個重要的商業城市,被認為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著名的文藝復興三傑: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達文西均出身於此。
這是一首簡單卻又唯美的小詩,詩的唯美並非來自於詩人用了大量描摹的詞彙,也不是來自而是感受性詞語的塑造,詩人採取了一個相當特別的手法,利用「佛羅稜斯」、「肖像」、「油畫顏料」以及至為關鍵的「拉斐爾」這四個蘊含共通意涵與時代背景的詞彙,指涉了文藝復興的風格,讓讀者在看到文字時,自然能想像當時繪畫所呈現出的美感。
那麼,為何詩人選擇了「拉斐爾」而非其他二人呢?或許是和三人的繪畫風格有關:達文西的畫風構圖精準,但卻帶有神祕感;米開朗基羅的畫面張力強,人物動態感十足;拉斐爾則是以清秀、優美、溫和取勝。也許對詩人來說,在佛羅倫斯遇見的婦人正好有著這樣的特質,讓詩人彷彿看見了拉斐爾油畫中的人物。
令人感到好奇的是,詩人為何會以「肖像」形容婦人呢?小編以為肖像畫有幾個特點:首先是女性大多都很美,尤其是文藝復興時期;再來是女性的表情大多比較溫柔、嫻靜,帶著微笑與優雅;以及,肖像畫的人物表情都是始終如一的,人物的情感與人性表露無遺,但情感表露的對象大多不是畫家,畫家往往只是一個紀錄者。或許詩人眼中婦人正符合這樣的特質,美麗、溫柔,不帶冷硬的態度,但與詩人無關。
第二段的筆法相當特別,詩人說著:「如果我吻一吻她/拉菲爾的油畫顏料一定會黏在/我的異鄉的髭上」,詩人將繪畫作品栩栩如生的概念反用,婦人彷彿是從拉斐爾新完成的畫中走出來,而黏到詩人髭上未乾的油畫顏料,更傳達出一種濕潤、新鮮、柔軟的觸感,配以廣為人知的文藝復興的視覺風格,生動地勾勒出詩人在佛羅倫斯遇見婦人時的畫面與感受。小編很是喜歡這首詩以虛寫實的創作手法,詩人雖未實寫,但卻能從詩中領略這位佛羅倫斯婦人的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