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催眠十四行 ◎曾琮琇
催眠十四行 ◎曾琮琇
我喜歡書寫,尤其論文
喜歡文字在空白的Word檔開展幻化成繁星點點
自無至有從字到章由章成篇,我喜歡
條分縷析勝過無病的呻吟
我樂於論文書寫在每個末日隔天的清晨
喜愛那些關係詞將荒誕與現實接連:
然而,總的說來,不過,首先……
我亦愛好思索研究動機,步驟並研讀相關理論
我察考詩人的生平病痛愛悔詩觀交遊
解剖詩的內在結構音韻效果意象生成
血肉之外,賦予它們新的生命新的看法
噢,我熱愛寫論文的寂寞勝過不寫論文的荒謬
同時熱愛我貧乏的人生──
除了論文,別無其他
--
◎作者簡介
曾琮琇,1981年生於新竹,畢業於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班,現任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著有一本詩集《陌生地》,一本詩論《台灣當代遊戲詩論》,博士論文《漢語十四行詩研究》
(資料來源:http://poetryfestival.taipei/2016/content.php?id=69)
X臺北詩歌節活動資訊X
講座《青年詩學論壇》
時間:10/15(六)14:3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2F(臺北市同安街107號)
主持:楊佳嫻
與談者:第一場-歐美詩:印卡、宋子江
第二場-日本詩:陳允元、及川茜
第三場-中國現代詩:曾琮琇、林秀赫
http://poetryfestival.taipei/2016/content.php?id=69
--
美術設計:紙霧設計
攝影來源:李政曄
--
◎文學騎士利文祺賞析
曾琮琇在2014年的博論為《漢語十四行詩研究》,學術之外,也在報章雜誌上發表一系列十四行之作。〈催眠十四行〉即是其一。詩的巧妙之處在於,詩人研究十四行詩的結構和內涵,並以「十四行詩」為體裁寫一首「研究十四行詩」的「十四行詩」。
然而,從美學角度,這首詩在本質上卻有些危險,因為它的結構和辛波絲卡的〈種種可能〉過於接近,即是以「我偏愛」或是「我喜歡」開頭排並。另外,曾琮琇的詩句:「我熱愛寫論文的寂寞勝過不寫論文的荒謬」也可看出辛波絲卡的影子:「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過不寫詩的荒謬」。
同樣的章法結構,在台灣也有周夢蝶的〈我選擇〉,以重複的「我選擇」為開頭駢賦成詩。不同於辛波絲卡和周夢蝶排比大量喜愛事物,曾琮琇聚焦於「學術研究」作為唯一主題。我們更要注意,詩題稱之為「催眠」的原因,詩本身也似乎刻意陳述「我」有多「熱愛」寫論文。然而我們都知,寫論文的辛苦和厭煩感,詩題的「催眠」似乎透露了「我」只是在「催眠」自我,假裝自己熱衷於寫論文。
因此,我們讀到了學者/詩人如何諷刺自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