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不用我多說,生命來自海洋。
沿岸地帶的海風會鏽蝕一切,漂流木與鋼鐵護欄,鹽巴的鹹味重到在空中伸出舌頭就能舔,這是紅樹林最好生長的環境,茄藤樹的根緊抓沙泥,樹蔭下是潮間帶蟹類的覓食點,牠會舉起雙螯和黑渾光澤的眼,看向浪潮打來的海岸線。
海岸線的水面上,鯨類翻身躍起打出水花再下潛,他們灰重龐大的身軀無暇想像淺礁的熱帶魚穿梭在珊瑚與海葵之間,以及裸鰓類的霓虹海兔豐富的顏色。
鯨類死亡時,他們的屍體就變成碎屑順著垂直洋流沉下深海,一萬一千米海溝,沒有光的所在充滿了神話與謎團,被視為海怪原型的大王魷魚能生長到 20 米,其他生物則依靠屍體碎屑與岩漿地熱的能量維生,櫛水母會像琉璃工藝般伸展觸枝,深海魚是畸形的肉塊,但那都無所謂,深海黑暗到美與醜都不被看見。
只有鮟鱇魚有發光器官,也不是為了看,是為了吃,用光來捕誘寒冷暗中迷途的生物;凸齒魚則為了對抗捕食,身上的色素細胞能吸收大多數可見光,被稱為超黑魚類,牠們模擬黑暗。
本週海洋詩主題《海底都是魚》,討論作品中的「海洋生物意象」,用文字的微光探知海洋。
-------
美術設計:珊瑚蟲(幸褣)
圖片來源:Photo by Jeremy Bishop on Unsplash
#海洋詩 #海底都是魚 #魚是朋友不是食物
#其實小編會講鯨魚話 #
皮雪曼雪梨瓦樂比路42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