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 星期六

在刀鋒上完成的句法轉換 ◎周倫佑

在刀鋒上完成的句法轉換 ◎周倫佑

 

皮膚在臆想中被利刃割破

血流了一地。很濃的血

使你的呼吸充滿腥味

冷冷的玩味傷口的經過

手指在刀鋒上拭了又拭

終於沒有勇氣讓自己更深刻一些

 

現在還不是談論死的時候

死很簡單,活著需要更多的糧食

空氣和水,女人的性感部位

肉慾的精神把你攪得更渾

但活得耿直是另一回事

以生命做抵押,使暴力失去耐心

 

讓刀更深一些。從看他人流血

到自己流血,體驗轉換的過程

施暴的手並不比受難的手輕鬆

在尖銳的意念中打開你的皮膚

看刀鋒契入,一點紅色從肉裡滲出

激發眾多的感想

 

這是你的第一滴血

遵循句法轉換的原則

不再有觀眾。用主觀的肉體

與鋼鐵對抗,或被鋼鐵推倒

一片天空壓過頭頂

廣大的傷痛消失

世界在你之後繼續冷得乾淨

 

刀鋒在滴血。從左手到右手

你體會犧牲時嘗試了屠殺

臆想的死使你的兩眼充滿殺機

 

 

-

 

◎ 作者簡介

 

周倫佑,1952年出生於四川西昌,1970年開始現代漢語詩歌寫作,1986年與藍馬,楊黎等人創辦《非非詩刊》,發起了非非主義詩歌運動,為大陸第三代詩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其作品被翻譯成英、德、日多種語言。作為詩學理論家,亦著述了多本書籍如《變構:當代藝術啟示錄》、《反價值》、《拒絕的姿態》、《紅色寫作》等等。主持編選《打開肉體之門》、《褻瀆中的第三朵語言花》等書。 

 

-

 

◎小編淵智賞析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在先前曾經賞析過周倫佑的另一首詩〈鄰宅之火中想我們自己〉,寫到周倫佑寫詩之核心意旨,是為了替所有被結構所框限的道德,進行一場烈焰式的革命,尤其戟指由國家對於整個社會體制進行的掌控,而今天我們要讀的這首詩〈在刀鋒上完成的句法轉換〉也具有類似的命題。

  

這首詩完成於1991年1月四川峨邊沙坪茶場勞改所,當時的周倫佑因為被認定為思想犯而接受了中共的勞動教育改造,勞改所賦予他的空間與處遇,使他開始深刻地思索國家/個人暴力之間的邊界,同時也對自己的詩學進行了更深的叩問。也因為如此,他認為九零年代的「白色寫作」(以缺乏血性、喪失創造力的平庸、附庸風雅的風月文章、飄忽無藉的詞語來作詩)風氣缺乏了一個寫作者所應具有的鋒芒,因而大力提倡對立的概念「紅色寫作」,認為詩質的檢驗應由血色的濃度來進行考證。他的作品因此出現了大量的傷痕、暴力、流血的場景。而這首〈在刀鋒上完成的句法轉換〉也不例外。

  

首句便直接以刀子自戕的想像場景開始,「皮膚在臆想中被利刃割破/血流了一地。很濃的血/使你的呼吸充滿腥味」,然而這種血腥僅僅只是一種臆想,對詩中的「你」而言,卻也僅僅只敢讓手指在刀鋒上來回拂動,「終究沒有勇氣讓自己深刻一些」,楊牧曾經寫過:「悲觀的人有思維深刻的權利」,而在歷經了種種體制壓迫後,對周倫佑而言,深刻不僅僅是用來雙關刀鋒所割出的傷痕,更使得他思維的向度得以向著更深的意志前進。

 

敘述至此,周倫佑便開始轉向心靈的思考,「現在還不是談論死的時候/死很簡單,活著需要更多的糧食」,死亡固然可以解決許多個人所面對的不公不義,但正因這些暴力,活著才有其必要性,也才需要去尋求更多的「糧食」去維持生命,無論是基礎的生理需求、肉慾需求,然而對周倫佑而言,生存是基礎,「但活得耿直是另一回事」,也正因如此,他才需要抵押上他的生命,來去抵抗他所面對的一切暴力。

  

接著,周倫佑延續首段的場景,卻轉換了一個視角,從受傷的人轉換成施暴的人,認為施暴者所需要親眼所見的一切場景激發了諸多感想,因此「施暴的手並不比受難的手輕鬆」,這種轉換正正顯示了他對於暴力的看法,認為暴力並不應當單單歸咎於施暴者或受害者,而應該譴責暴力本身。這種觀點在最末便可窺見一二:「你體會犧牲時嘗試了屠殺/臆想的死使你的兩眼充滿殺機」,我們得以感知到受害者/施暴者的二元對立在這種同時發生於一個人的情境發生時所形成的矛盾,鮮血所誕生的生和死,在刀鋒開始滴血的時候才開始割開了暴力情境的表層,揭示了暴力本身所帶有的主體意識。然而,即使面對了如此劇痛,「世界在你之後繼續冷得乾淨」。暴力之後所帶有的一切傷痛便成為了一種荒謬,就此被隱藏於詩中。

 

-

 

圖片來源:吳浩瑋

美術編輯:吳浩瑋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大學生詩派 #周倫佑 #非非主義 #在刀鋒上完成的句法轉換#紅色寫作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22.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