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山岳◎劉克襄
那山很靦腆
似乎不若山腳
一座指南宮的高大
三四條百年的山路
茶圃和梯田
以及幾家零散的農舍
便擁擠了
如今也只剩下一個
遠遠地山勢
讓人困惑
這種郊山的深度
還剩多少綠色的距離
--
◎詩人簡介
劉克襄,台中人,十八歲開始寫詩,其作品類型跨足詩、小說、散文。早期作品,無論是何種文類,多以自然生態觀察為對象,像是詩集《漂鳥的故鄉》、《小鼯鼠的看法》、《最美麗的時候》,小說《風鳥皮諾查》、《座頭鯨赫連嬤嬤》,散文《快樂綠背包》等等,都是台灣自然書寫的指標性作品;之後的作品則多為台灣鄉鎮、山林的踏查為書寫對象,尤其重視環境與人與文化的關係,像是詩集《巡山》,散文《台灣舊路踏查記》、《迷路的一天,在小鎮》、《11元的鐵道旅行》、《裡臺灣》、《男人的菜市場》、《兩天半的麵店》等等。
--
攝影素材:小葵
美術設計:小葵
--
◎小編賞析
猴山岳,這座位於木柵,標高僅551公尺的山,一直以來都是人聲鼎沸的郊山,然而卻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但一提及位於山腰的指南宮,倒是無人不知。遊人至此,往往都驚嘆於指南宮的高大,卻總是忽略宮後默默座落的猴山岳,少有人至,而且無聲;詩人用「靦腆」來形容山,更能突顯山的靜默,以及不受人注意的狀況。
但這座靦腆的山卻又不像藏身於山脈深處的山林那樣野性十足,杳無人跡,山路、茶園、梯田、農舍等,人為的痕跡在山上隨處可見,而且已有百年的歷史,似乎又不是如此不被注意。只是,山不大,農家也只零星,伴著農家的梯田與茶園數量理應也不太多,然而占地廣大,如此便又擁擠了。詩人用「擁擠」兩字來形容山上的開發狀況,與前一段的「靦腆」做出對比,同時也更能強化前一段「靦腆」的特質;因為山太靦腆了,人的開發就益發強烈。
詩人在詩中利用「靦腆」和「擁擠」來形容山,前者指的是人對山的態度,後者指的是山上的開發狀態,詩人利用這兩個既相對又有因果關係的詞彙,表現出猴山岳的現狀。只是對詩人來說,「靦腆」也好,「擁擠」也好,這山對他而言著實只剩下「一個遠遠地山勢」。「靦腆」的猴山岳,山腰有著滿滿的遊客,指南宮的高大讓猴山岳只能在身後作為陪襯;「擁擠」的猴山岳,山上滿是開發過的痕跡,除了茶園和梯田是依山而建以外,找不到所謂的自然。
詩人對此感到困惑,「這種郊山的深度/還剩多少綠色的距離」,這裡的「綠色」指的不是梯田和茶園的顏色,而是原始自然的山林;一座小小的郊山,遊人愈多,為農家帶來的經濟愈大,為了開發觀光財,就盡可能地開發,但在這「擁擠」的狀況下,還能有多少自然山林存在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