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小詩  ◎楊華

 


小詩  ◎楊華

 

人們看不見葉底的花,

已被一雙蝴蝶先知道了

 

深夜裡──殘荷上的雨點,

是遊子的眼淚呵!

 

落花飛到美人鬘上,

停一刻又隨著春風去了。

落花、美人、春風同是無意中相遇。

 

秋天像美人,是無礙他的瘦。

秋山像好友,是不嫌它的多。

 

人們散了後的鞦韆,

閒掛著一輪明月。

 

--

 

◎ 作者簡介

 

楊華(1906 — 1936),原名楊顯達,楊位、楊華、揚花、器人都是其筆名。台灣屏東人,生於台北。青年時代曾任教私墊,1919年後,受五四運動影響,一生堅待用漢文寫作,詩歌和小說都充滿控訴精神,對台灣人的苦難懷有同情之心,1926年開始創作,1927年因治安警察法違反事件被捕下獄,1934年參加台灣文藝聯盟,1935年發表《一個勞動者的死》和《薄命》兩篇小說,1936年5月30日不堪貧病懸樑自盡。其詩短小精悍,文字樸素,自然優美,受冰心、梁宗岱影響,詩作有《黑潮集》、《心弦》、《晨光集》等,共計200餘首。

 

--

 

◎小編一尾賞析

 

楊華的詩作曾多次被選入普通高中與技術型高中的國文課本中,從詩作本身其實不難理解被選入的原因,我們可以從兩個面向來理解〈小詩〉這五首組詩。

 

其一,身處日治臺灣並同時受中國五四運動影響的詩人,其詩作仍倚靠意象的經營為主,文字本身仍保有古典詩精煉的特質,同時也受到了日本俳句的影響,若單以當代的眼光來看就詩藝本身實難理解,這首詩能夠被選入課本的原因,單由於這首詩於1926年獲《臺灣民報》徵詩獎第二名,兼具了華語詩歌發展歷程初期的一種代表,彰顯了這首詩在文學史的價值。

 

其二,回到這首詩本身,這組小詩的共同特點是藉由自然景物來比喻人生的境遇和心境,幾乎所有在詩第一句所營造的意象和譬喻在第二段都得到了答案,這樣簡單且深具意象的詩句,對新詩入門的讀者相較友善,且也打破了一般人對於新詩都艱澀難懂的普遍印象,同時也可設想對於學貫古今的國文教師來說,這也是一篇便於教學且相對好操作的新詩。

 

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如此,在許多過往過往國文課的經驗裡一到現代選文就好被當作「文言文比較難,白話自己回家看就懂,考試不會考」而默默跳過的課程呢?到了這個禮拜的最後一天,歡迎大家在留言和我們分享自己過去在國文課上到現代詩選的課堂經驗。

 

--

   

美術編輯:浩瑋

圖片來源:浩瑋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詩在課堂 #小詩 #楊華 #一雙蝴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