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記二十一歲 ⠀◎林淵智
⠀
在四月末醒來,雨季尚屬虛構
遍地陽光正對著日子的長鏡
沉默梳理雙鬢,一些聲音
仍在土壤的腦葉中祟動
抽長世故的新芽,以一份覺悟
要來記認我的眼睛,看沉夢陡然
傾斜,落在起風的盆地
床笫日復年地擠進更多身體
起身、盥洗,設想某些時刻
因時間的慣性而成為一枚
無所適從的圖釘,被敲進牆壁
在孩子畫紙上的空白
牢牢嵌住一顆粗糙的行星
那個孩子是你,你記得你的手心
因日漸縮短的蠟筆而斑斕
於記憶,彩色的宇宙
在天真的構圖中袒露囊昔
──過去所缺失的擁抱
與別離,都要以願望的形式
回來,用衰老填補隱約滲出的天機
何謂天機?未來的影與現在的形
正高聲詰辯,神在長廊間閉目
笑瞇瞇地禪坐,凝神細聽
論述的修辭之外的鳥鳴
一棵椰子樹在路上
為了未竟的愛情而轟然倒地
惟我遲遲未醒,或
總遲醒於椰子裂開的聲音,那時
或許便是五月了──而一介愚人
愚人如我,仍舊對著窗
期待一場真實的雨季
⠀
-
⠀
◎作者簡介
⠀
林淵智,2000年生,臺大心理學系,不知道哪年才能畢業但好想畢業好想離開台北喔嗚嗚嗚台北真的是傷心地我直說🥵
⠀
-
⠀⠀
◎現代詩社 賞析
⠀
二十一歲的自己,有著什麼模樣與心境呢?年歲的過渡、時間的流動,又將如何觸發內心的所思所感?自己又會選擇用何種心態來應對?這首〈春眠――記二十一歲〉細心而謹慎地為我們呈現,一位多感且多思的詩人是如何回應成長本身。
整個春眠首尾皆圍攏於對「雨季」的期待之中,時值四月末,五月與「真實」的雨季尚未到來,詩中的時間緩慢、近乎無有流動,卻在主體的「設想」、想像與回憶下,讓內容得以拓展而涵蓋了時間線上的過去至未來,以及更深奧幽微的「天機」、「神」等。憑藉著詩人之思,首段鋪寫了起身之前的夢醒時分,視覺、聽覺等感官體驗直接來到床前。這張「床笫」不僅乘載了當下主體,也已經、將要接納不同歲數的自己,使歷時性的歲月成長化約為同一句的「更多身體」,而此份「覺悟」又巧妙投影在「新芽」之上,讓新芽為自己代言,同時也作為一個更「世故」的存在來旁觀、關照自己。
第二段起身之後,便隨即帶往關於時間的省思。時間從來是一個聯繫的媒介,讓詩人在其中反思自己可能的「無所適從」,無論是在未來或曾有的「某些時刻」,並將當下的自己與象徵過往的「小孩」相連結,一來帶出「你」的存在(或許是過去的自己,也或許是詩人形塑的理想客體等),二來也在具有創造性的蠟筆「日漸縮短」、轉化成記憶的過程中,因天真構圖而回溯原初的過去,復因對未來的期待(如「願望」)而聯繫回來,並在這段過去與未來的相互周旋、交涉之間,引介出更深一層、潛伏於時間流轉中的「天機」。
第四段藉由首尾相連的技巧繼往開來,並藉由段首的問句,展現出詩人對更崇高存在的叩問與其姿態。有趣的是,此處化用了陶淵明詩的「形影神」典故,將同樣探究時間(原詩更貼近生死)的「詰辯」引入現代情境中,甚至讓原本超然於形影、靜定而無形的「神」,擁有更鮮明的具體形象。至於神本身,也在價值取捨之間(修辭與鳥鳴等)體現了其意志或意向,椰子樹的倒下也再次扣回時間的命題。末段則在「惟」字的領字句開頭下,將思想的領域收束回當下自我,一個感於時光、卻相形渺小的自己。相比於更龐大的、關於成長和歲月的主題,詩中主體看似是遲遲未趕上時間步調的「愚人」,然而,綜合整首詩以觀,這位愚人不也在運思、動筆之間,展現出他的能動性,讓情感與思想足以回應「二十一歲」這份自我的成長?
此外,除了對字詞、結構等方面的琢磨外,從一些細節處也可感受到――對詩人而言,聽覺性或音樂性同樣也是忖度為詩的主要考量之一。若單從尾韻來看,ㄧ與ㄥ、ㄣ的交互穿插,讓整首意念飽滿的詩得以在錯落有致的音韻間,持續推進下去。依隨音之所向,鋪衍成詩,再透過此聽覺上的經營來救濟內容,使瀕臨飽和的語意不致被字詞限縮,得以在閱讀的「凝滯」與「流暢」之間更接近平衡。或許某種程度上,這也巧妙地從創作實踐的角度,與詩中「一些聲音/仍在土壤的腦葉中祟動」等句相呼應。
--
⠀
圖/美術編輯:宇軒
⠀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大學詩社 #互評 #師大 #噴泉詩社 #淵智 #春眠 #記二十一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